摘 要:以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罗伯特·康平油画中的风景为主题,分析罗伯特·康平画面中的风景在不同画面中呈现出的样貌形式。以罗伯特·康平首创的窗外远景风景描绘方式为重点,总结其画中风景的特点,并通过分析罗伯特·康平风景中的平光光影表现和空间塑造,研究其画面中风景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罗伯特·康平;风景研究;油画
15世纪尼德兰画家罗伯特·康平人物画的构成中包含了大量的写实风景,这部分内容是他画面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主义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托多罗夫指出,罗伯特·康平的油画作品之所以在此时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在于其风景部分对油画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罗伯特·康平画中的风景为研究对象,分析罗伯特·康平油画中的风景特点、表现形式,通过解讀分析罗伯特·康平作品中风景的含义,理解罗伯特·康平风景画中的艺术特色。
本文对已经认定或达成共识的罗伯特·康平油画作品中的风景图像进行分析,从风景中的特点、风景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探究康平作品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对康平作品的深入解读与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
一、罗伯特·康平画中风景的特点
(一)首创的窗外风景描绘方式
15世纪上半叶,尼德兰画坛兴起了带有远景风景的绘画作品。《个体的颂歌》一书描述:“我们就会感觉到康宾总结并发展了他众多前辈的发现,……但是在保罗·德·林堡那里没有远景的风景描画。”[1]从中可以推断,林堡兄弟并没有描绘过远景风景,罗伯特·康平有可能是首位在画中描绘远景风景的画家。但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发现这个论断并不精确,因为在1413至1416年之间,在林堡兄弟为《美好时光时祷书》绘制的《二月令图》中,远景处被大雪所覆盖的城镇与环绕在城镇周围的白色山丘,都被林堡兄弟清晰地描绘下来了。因此,林堡兄弟所描绘远景风景的时间早于罗伯特·康平,但这时并未出现透过窗户来描绘远景风景的画作。
直到1425年左右,在罗伯特·康平的《壁炉遮屏前的圣母》(图1)一画中,首次出现了窗外描绘远景风景的方式,我们可以从窗口窥见当时的城镇风光:在远处几座重峦叠嶂的山丘之中,隐约显露出一个土红色屋顶的教堂;顺着山脊,可以看到一条穿过村庄的山间小道,隐没在城市建筑群的边缘;在鳞次栉比的房屋中,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矗立在城市中央,它淡蓝色的屋顶与棕色的建筑屋顶明显地区别开来,似乎在诉说着属于教堂的那一份高洁;数条繁华街道穿插在弗拉芒城市之中,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街上行走,还有几个戴着黑色礼帽的骑马市民,一位男子刚爬上对面房子的屋顶。我们在城镇下方还能看出一个类似于院子围墙一样的屋顶,这仿佛暗示着怀抱孩子的圣母正在城外高地的某个城堡之中。这样将房间内的景观与房间外的街道风景合二为一的构图,表现了画中所有空间都是相关联的,这在当时的尼德兰画坛是一种开创性的行为,这幅油画作品在当时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罗伯特·康平在宗教画背景中添加城市风光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这表明了绘画与观看之间的关联。画面本身就是一个向现实世界展开的窗户,康平创造性地在画面中加入了窗户,使画面随着窗户外景深的加强又增加了一个维度,画作可以为观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这也增强了观众与画面本身的联系。通过他的画面,当时的人们可以看到上帝与人们同在,并且就在他们身边,和人们同处于一个世界,神圣的光辉与人世间的尘俗并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分离。这一点也突出了康平的人文情怀。
利用窗户来增添构图的外层空间,窗户的透光性为室内的人们提供了远望外景的功能,加强了画面空间的景深。这充分体现出罗伯特·康平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带有窗户的室内场景成为尼德兰绘画特有的构图。
(二)风景中世俗化的描绘方式
14世纪,实证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尤其是对绘画界的影响最为深远。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自然主义开始进入画家的创作。画家们开始注重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描绘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如风景、建筑和人物等。详细的观察方法,加上同时期的油画颜料与技法的革新,推动了油画的世俗化发展,使尼德兰画家的观察天赋得以充分展现。
罗伯特·康平正是受到了上述影响,其画面中呈现的风景也有了世俗化的趋势。他将所见到的真实世界与《圣经》中的故事结合起来,使画面散发出独特的、强烈的感染力,打破了以前的圣经画具有的庄严与沉默感。
康平试图抹去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界限,在《耶稣诞生》一画中,让牧羊人与接生婆直接参与《圣经》中的故事,让天使降临到凡间。景物中的牛棚成为耶稣诞生的主场景,承载着天使的到来,为圣子的诞生提供了庇护所。远方升起的太阳预示着耶稣的降生,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在作品中,作者把宗教的意蕴融入大自然和人文的风景,使得神性的世界和日常的生活景象相结合。
康平将众神人性化,拉近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距离。在《壁炉遮屏前的圣母》中,他将圣人置于佛兰德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场景中。窗外就是当时的街景,远景的弗拉芒城街道生动地揭示了这些城市的日常繁华,教堂元素融入寻常百姓的房屋中,街上的行人都在各自忙碌,天空在这宁静的风景中是如此清新,阳光映照着城市。罗伯特·康平将世俗化的城市生活带入到了宗教绘画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之举。
康平希望将真实事物还原展示出来,将《圣经》中人物伟大的形象改为平凡的人物样貌,让宗教绘画褪去严肃且充满神圣光芒的外壳,使其与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康平无论是在表现神明还是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都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他想要传达的是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普通人与神明共享着现实世界。
二、罗伯特·康平画面中风景的表现形式
(一)平光光影表现
在我们的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与光有关。在光的照射下,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活力与色彩。西方绘画也是非常注重光线的,在罗伯特·康平所处的时代,宗教故事为绘画的主要题材,画家常常将没有确切光源的金色作为背景以象征天堂,或是在背景中加入细致的风景,一般采用没有实际光源的平光。其中,平光的特点是“使形象清楚,特征明确,虽无分明的明暗层次,但形象的重点明确,立体感虽然不强,但外形得到强化,具有抽象的形式”[2]。
在罗伯特·康平的风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主义已经融入得极为充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无微不至的,他对事物体察入微的用心反映在油画的光影上,即便在平光的光影下,他画面中的风景仍然是立体的,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在没有强烈明暗对比的平光中,依然被明确表现了出来,这应该是罗伯特·康平在经过仔细思考后完成的。
在罗伯特·康平的《梅洛雷祭坛画》右侧叶的风景中,可以看到在平光光影中被刻画得细致入微的街道。画中建筑的立体感与近大远小的空间秩序,在并不强烈的明暗对比下,被康平描绘得淋漓尽致。
罗伯特·康平在作品《耶稣诞生》中描绘了破晓时分太阳初升的场景,金色的太阳正从山腰处冉冉升起,太阳的光芒向四面八方辐射开来。我们可以推测罗伯特·康平是在经过相当深入的观察之后,才能这样深刻地描绘出这一光景。在这幅画中,即便是有了太阳这样明确的光源,画中的部分风景仍然采用类似平光光影的表现方式,遮挡太阳的山峦与伫立在山峰上的城堡,它们的投影依旧没有被明确表现出来,亮部与暗部没有形成强烈对比,物体都拥有着较为清晰的外轮廓。远景中层峦叠嶂的山峰也是近似平光的光影效果。康平利用油画的特性,进行细致的光影构思,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外轮廓的处理,表现出平光中光线的强弱聚散,画面中的空间在康平的笔下由近至远展现,这都显示出画家对光的精准把控力与敏锐观察力。
在罗伯特·康平所绘的风景里,平光光影的表现方式主导着大部分的画面。结合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康平不仅注意到了风景中的光影,还注意到了物体在光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质感和立体感,以及物体在不同的空间中的位置。康平并没有将画面中的光源进行整合,他更多的是观察自然,将他所想表现的自然风景精细地重现在画面上,并尽可能地在画面上展现出物体面貌与特征,以便能更准确地传达出其自身在画中想表达的含义。平光光影有着特征明确、轮廓线清晰、能够快速准确地让观画者认识到画中的各项元素的特点,因此罗伯特·康平所选择的平光光影更符合他画面中的光影需求。
(二)风景中的空间塑造
在《梅洛雷祭坛画》中,罗伯特·康平采用了有纵深意识的空间表现方法,通过运用形式上前大后小的比例和纵深线条、前高后低的取景视角来指引观众的视线,将视线引导到窗外的风景中。这是康平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康平在狭窄的内部空间里开设一个窗口,透过打开的窗子,将画面空间延伸到室外的天然风景和建筑之中,呈现出真实的空间向外延伸的景象,给人一种很有深度的感觉。其中的城市建筑群与乡村景象展示了尼德兰地区当时的生活面貌,为画面增添了尼德兰地区的人文气息。
在《梅洛雷祭坛画》中,罗伯特·康平还用到了多视点透视进行空间的描绘。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此图中最右叶与最左叶的远景建筑虽然视角高度是一致的,但是左叶与右叶的建筑却拥有各自的视点,也就是罗伯特·康平在观测窗外风景时,是运用多视点透视独立观测两个方向的。这就导致了左叶窗外的远景空间是一楼的视角;从右叶工作坊的窗户看城市景观,则是以二层的视角进行描绘的。这使得整幅画作组合出的物品虽然在一个空间内,但并不像灭点透视的空间那么统一,画面有着罗伯特·康平独自的特色。这种顺其自然、游离式视点的画法,并不只是没有意义地延续传统,而是罗伯特·康平对于画面中物体立体感与空间透视进行探究的结果。正如赖瑞蓥在《油画的诞生》中所说的:“早期尼德兰画家是以常人观看景物的惯性,采用上下左右的游离视点取景;而把游目所及的景物转移到画面的过程,尼德兰画家是兼顾着二维和三维的双重效果,因此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并非统一的空间架构。”[3]罗伯特·康平正是为了探索并解决物体与空间的关系问题,才使画面关系呈现出视点并不统一的情况。同时,他在经验传承中融入自己对于空间关系的思考,并能在画面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
罗伯特·康平在塑造风景画面空间时,将画面清晰地分为近景、中景、远景,其中远景主要负责描绘风景,并配以多视点透视的构图。这与当时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的视觉体验相一致,这种自由的视角使得眼球与头部的合理动作,可以形成观者对画面产生空间向后的聚集,使观画者产生三维空间的一种视觉错觉。同时,罗伯特·康平运用大气透视所诠释出来的空间,给人一种空间的流动感与扩张感,将现实中没有具体形态的空间完美展现在了画面上。在这种大气透视、多视点透视与前景、中景、远景空间表现的共同作用下,罗伯特·康平将画面中的风景空间塑造得丰富又真实。
三、结语
罗伯特·康平的一幅幅风景画,展现着15世纪初尼德兰地区的风土人情。罗伯特·康平通过灵巧的空间构图设计表现风景,他创造性地在画面中加入了窗外远景的画面,拓展了画面的空间。观画者在康平所描绘的风景面前,如同观看一个真实的景象,而这真实的景象中又具有诗意,饱含着耐人寻味的各种具体物象。
罗伯特·康平从传统中走出,用他手中的画笔展现出大自然变幻无常的现象,竭尽全力地不断探索,在风景画面中表达出了属于自己的理念形式。这为后世人们的绘画储备了很丰富的资源,树立了早期尼德兰绘画的新风格与新的里程碑。在此之后,尼德兰油画进入了全盛时期。可以说,罗伯特·康平作为尼德兰地区画家,为尼德兰绘画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罗伯特·康平画中的风景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去观看,都已经明显跳出了在其之前的传统画家的格局,在技法、形式、内容上展现出属于他自己的革新面貌。他的成就及卓越的贡献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能够引领时代的画家,不仅要在绘画技巧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还要拥有自己的思考,将独立思考与绘画技巧相结合,才能有所成就。罗伯特·康平油画中风景的特点、表现形式被后世画家继承,并作为后世画家的模范,引领着西方风景画的演进进程。
参考文献:
[1]托多罗夫.个体的颂歌: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佛拉芒绘画[M].苗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132.
[2]曹钧.论油画艺术中光线的运用和表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3]赖瑞蓥.油画的诞生:1420年至1450年的尼德蘭绘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85-186.
作者简介:
王玥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