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娜
(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两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2]。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把 “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对二者相结合非凡历程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二者辩证统一运动的过程,二者相结合的着力点在于“基本原理”与“优秀文化”, “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优秀文化”指的是中华文化5000年历史演进中的思想精华。二者相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理论品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相结合。其中就理论品质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开放和包容的理论特质,都是对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吸收借鉴、兼容并包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它的产生、传播、发展都不是单一民族可以促成的,是对人类文明继承创造的结果。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不断实践发展、交流互鉴、继承创新、兼容并包孕育而成的精神财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但不局限于儒家思想,包含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就思想观念而言,二者都包含着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体现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的民本思想和“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勾践归国外传》)的追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揭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而中华传统文化也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观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矛盾规律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福祸相依、阴阳共生、物极必反思想也是相融相通的。就价值追求而言,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致力于崇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切人的修身臻于至善,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社会梦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也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了二者相结合是 “思想精髓”和“文化精华”的“贯通”。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民族奋勇向前的动力之源,是中华文明独立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标识,二者相结合事关大局、攸关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自发到自觉、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相结合并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典范,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家国情怀融入救国救民的现实伟业。随着中国革命持续推进,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熟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了中国古代汉语中“实事求是”一词以马克思主义的新意,使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邓小平同志将《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社会状态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相联系,确立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成功推向了21世纪。胡锦涛同志在社会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坚定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熔铸于马克思主义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铸就了二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由此可见,二者相结合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确立在我国整个制度体系建设中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事关我国其他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实践中的完善与成熟。尽管落实这一根本制度有一系列重大的举措,但二者相结合无疑是这一制度落细、落实的有效方式。意识形态的认同从来不是生搬硬套的灌输说教就可以实现的,意识形态制度的落实也不是强制命令就能立见成效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二者相结合能使得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以契合中国人民心理体验的话语范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风格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赋予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特征,使得马克思主义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内涵,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更贴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能满足中国人的情感与需求,为马克思主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二者相结合并不是丧失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本性、实践品格、人民立场,而是既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论底气,又能使得马克思主义更接地气,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者相结合也能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从而使得作为国家制度执行关键主体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真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二者相结合更是意识形态决定文化方向和道路的彰显,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统领多元文化发展仍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二者相结合的程度与效果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效能的发挥。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存体验、生产经验、生命感悟长期积淀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演进中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时代发展而成的文化精华,是中华儿女情感表达、人生态度、处世原则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尽沧海桑田仍熠熠生辉备受推崇,不仅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真知灼见,不仅在于其思想观点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且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转换中能够继承创新、转化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不断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践已经证明,二者相结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方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洞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文化兴才能民族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顺应时代转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关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二者相结合能够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培元固本又能守正创新,既能扬其所长又能补其所短。因此,二者相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正确途径。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精华,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胸怀博大而精深,不仅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且启发着整个人类社会。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阿诺德·汤因比在 《历史研究》中分析: “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5]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撑,如果没有中华5000年文明,没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有今天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已逐步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3-14。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6]这种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明新形态不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领航中国创造了惊人奇迹,也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引领中国走向辉煌。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赓续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包含 “道”与“术”层面的结合,更为关键是“道”的层面的结合,只有在“道”的层面清楚二者如何结合,才能在“术”的层面寻求有效的实践路径。
二者相结合并不是完全对等的相结合,尽管二者相结合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成就的过程,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8]。不可否认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才华,但中华传统文化毕竟是基于封建社会农耕精神的文明,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时期所属阶级的意识形态印记,这意味着二者相结合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甄别、激活、创新、转化。首先,二者相结合一定要摒弃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某种情况下也存在被尘封的印记,这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予以激活。再次,对于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要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现实需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为其转化发展辨明方向、寻求方法、赋能助力。最后,二者相结合只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实现二者相结合不偏离正确轨道,达到最优效能的发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二者相结合的主导力量,而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则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实现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孕育生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而伟大建党精神一经生成必然在实践中发挥其重要的凝聚与引领功能。新时代,我们开创未来,就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两个相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而言:一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客观规律、科学方法、正确立场、价值取向,以伟大的建党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激发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活力,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砥砺奋进每一个阶段性目标。二是不忘党的初心使命,在推进二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担当时代的开拓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中,要具有中华民族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敢于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西方各种消极文化的渗透和攻击动真碰硬、斗争亮剑。四是深入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矢志不渝地遵守党的文化建设方针,维护人民文化权益,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使得二者相结合既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回味无穷。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人民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在于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汔可小康的愿望和天下一家的社会构想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立场以及崇高的社会理想相连相通,这些思想和理想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高度一致,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同频共振,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各个历史阶段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适时调整满足人民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考虑不同历史阶段人民范畴的不同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清楚不同历史阶段二者相结合的着重点究竟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这就要以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评判标准。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学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观念的文化体系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精神宝藏,蕴含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价值追求,并在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融合发展、传承创新、开拓前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品质内在要求二者相结合必须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必须与时俱进、融合创新。二者相结合要在实践中保持各自独特的个性,并不是将二者生搬硬套地拼凑起来,不是谁替代谁,不是“返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实现二者形与神、古与今、中与外思想文化的融合创新。二者相结合也不是仅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而是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要努力把内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价值共识、民族气质、精神品格、家国情怀、治国智慧、崇高境界等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规律、根本立场、辩证思维、实践特征、开放品格、斗争精神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中。总之,二者相结合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融通中外、引领未来、开拓创新,助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冲击时的理性应对,也是中华文明时代演进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延续中华文明之血脉,赋予中华文化时代内涵,持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