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前言:在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学愈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小学阶段,作为语言文字启蒙的关键时期,“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效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素养,从而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和高效的语文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树立“读写一体化”观念是基础和首要步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联,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吸收信息、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更是积累写作素材、领悟表达手法、体会情感表达的重要渠道[1]。与此同时,写作不仅仅是对阅读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个人对阅读所得的理解、思考和创新表达的结果。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坐井观天》,讲述了青蛙和小鸟关于天空大小的争论。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观点,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视角、认知局限性等深层含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写作活动,如让学生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将会看到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或感触,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对话形式,编写一篇《青蛙的新见闻》的小短文。这样,学生便在阅读中获得了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而在写作实践中又巩固和深化了对原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实现了读写的有效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逐步树立起低年级学生的“读写一体化”观念。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做好教材深度挖掘与写作模仿是“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研读教材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范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写作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2]。
例如,《小猴子下山》讲述了小猴子看見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每次扔掉手中的东西去追新的事物,最后却两手空空回家的故事。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层次结构,分析小猴子心理变化和故事寓意。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叙事方式,如采用顺序展开的叙述结构,学习使用“先……接着……然后……”等连接词来组织事件;同时,模仿文中对物品特点和动作细节的描写,如“黄澄澄的玉米”“红艳艳的桃子”等具象化的词汇。写作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构思一个类似的生活小故事,比如“小猫咪的一天”,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叙事方式,写出小猫咪一天中经历的不同场景,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这样,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在模仿写作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结构布局能力。
结语:“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通过联动阅读与写作两个关键环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这一策略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近华.读写一体 高效教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6):140-142.
[2]魏妹咮.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J]. 教师,2023(28):30-3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