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

2024-05-24 06:29李飞
村委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农村

李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镇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加之,受追求个性、自由等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不愿与老年人共同居住,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独居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以独居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解,发现独居使农村老年人不能像普通老年人一样依靠家庭来获得养老支持,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上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要使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到保障,需要以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需求为依据,以国家、社区、社会力量、家庭为着眼点,健全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农村;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6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5.44%[1]。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许多农村青壮年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生活条件前往城镇就业,导致农村独居老年人数量增加,在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孤独、无助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L村的独居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其社会支持状况,深入剖析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进而为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1 概念界定

文章的独居老年人是指60岁及以上长期(6个月或更长时间)独自生活或夫妇共同生活,缺乏子女和他人照料的人,包括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有老伴,有子女,独居(既包含和老伴居住也包含单独居住);二是有老伴,无子女,独居;三是无老伴,有子女,独居;四是无老伴,无子女,独居[2]。文章所指的社会支持是指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家庭、亲属、邻居等为农村独居老年人提供的经济、生活以及精神支持。包含以下概念:经济供养是指对老年人的各种经济援助,包括现金和物质支持。其中,现金支持是指老年人的收入支持,而物质支持是指他们在食物、衣物等日常需求方面获得的支持。生活照料是指老年人得到的日常照料和支持。精神慰藉是指老年人通过沟通、诉说、倾听、关心以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获得的心理与情感慰藉。

1.2 研究对象

文章在了解L村独居老年人总体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选取了3位村干部和13位独居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13位独居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如下(见表1)。

2 L村农村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马斯洛认为只有前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下一层的需求才会出现。但L村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并制约着农村独居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实现。

2.1 经济供养支持不足

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养老金、子女赡养费和农业收入。其中,养老金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次要经济来源是子女提供的现金支持和物质支持(定期买油、盐、米等生活物资以及节假日买衣服),此外,一些独居老年人能靠一些农业剩余产品参与市场交易获得部分收入。但是三个经济来源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养老金额较低、子女赡养费和农业收入不稳定等,难以起到充足的经济保障作用。

2.2 生活照料支持不足

照料问题一直是农村独居老年人面临的核心问题,独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受行动能力、年龄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自我保障。同时,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照料也会导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出现困难[3]。调查发现,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子女安家或务工的距离一般较远,因而无法经常回家探望父母,所以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中基本处于缺位状态。虽然附近的亲戚或邻里也会偶尔为农村独居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去外面打拼,居住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因而为其提供的照料比较有限。

2.3 精神慰藉供给缺失

有关老年人的多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孤独感增加和缺乏精神慰藉是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从精神慰藉的主体来看,子女对父母的关注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这种关注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很少受到重视[4]。从精神慰藉的内容来看,L村独居老年人的娱乐方式相对单一,生活方式单调,社区不重視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导致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3 农村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独居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只有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困境之策,强化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3.1 政府支持不足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养老金是农村独居老年人最依赖的经济收入,也是主要经济来源,但L村的独居老年人养老金领取金额多数在100元~300(含)元之间,这对支出过高的老年人来说是微小的。二是公共文化供给不足。从文化供给主体来看,在问及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举办情况时,老年人们都反应农村举办文化活动的次数一般每年不超过三次,甚至有的村基本为零,即使偶尔有举办活动的,他们都欣赏不来,反映出政府及村“两委”在老年文化供给上严重缺位,这也是农村独居老年人精神慰藉方式单一的重要原因。

笔者:“你们村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吗?比如表演节目、跳广场舞这些。”

“没有,大家都是农村人,除了会干点农活,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而且每天干活累得要死,忙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吃了饭洗洗就睡了,哪点来的时间哦。”(个案4,女,70岁)

“我们村条件这么差,连个大点好点的地方都没有,走哪里去办?只有地仲(隔壁村名)一年会举办一两次表演、比赛这些,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也会约几个人一起去看看,没时间的话就不去。”(个案12,男,66岁)

“像那些什么篮球,乒乓球比赛我们是看不来,那些都是年轻人的场咯,我们就只会听听山歌这些。”(个案11,男,64岁)

3.2 社会支持存在缺位

一是邻里照料缺少系统安排。虽然邻里也会偶尔免费为独居老年人提供帮助,但仍属于道义上的扶助,这些扶助都是依靠村民自发自愿提供的,缺少制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因而邻里互助关系网络薄弱,脆弱性大,根源在于政府及村“两委”在邻里互助方面缺少相应的统筹引领,导致邻里互助缺少持续性和长效性。二是精神慰藉支持不足。从农村独居老年人的支持现状来看,农村地处偏远,经济比较落后,缺乏组织建设,内部缺少自发性组织,难以自发形成爱心团队、关怀组织等,無法为农村独居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精神慰藉。

3.3 子女支持缺失

一是子女经济负担过重。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年轻人选择把孩子送到城里的私立学校上学,每年都得为孩子支付昂贵的学杂费,而且他们的工作并不固定,其职业随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收入断断续续、时高时低,间接影响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二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许多年轻人为了减少矛盾更倾向于与老年人分居,导致部分人“孝顺”长辈、赡养父母的意识逐渐淡化,家庭对独居老年人的支持呈弱化趋势。

4 提升农村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路径探讨

通过对L村独居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们在社会支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养老生活质量,也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状况。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独居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成为亟待考虑的问题。

4.1 加强政府对农村独居老年人的支持

加强技术支持。首先,可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农村独居老年人提供服务,建立高效、便捷、适用的智能服务网络平台[5],以便老年人能与其外出务工的子女交流。其次,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支援的力度,以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和质量,为L村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建立信息台账和定期走访制度。应建立定期走访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相关制度,了解其生活状况以及家庭履行赡养责任等情况,在L村独居老年人信息台账中及时更新有关资料,提供相关援助和服务。最后,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要大力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促进积极老龄化,鼓励L村的独居老年人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树立互帮互助的价值观,形成助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这样既可以提高独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促进社会和谐。

4.2 发挥村“两委”的作用

一是强化社区供给支持。村“两委”要重视公共文化,了解独居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的公共文化需求,丰富其精神生活。要强化活动与服务供给,将关爱服务纳入村规民约,推动建立尊老孝老、邻里互助的优秀乡村文化。二是及时报备老年人情况。村“两委”要通过电话问候和家访,及时了解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特别关注那些面临独居安全风险和生活存在困难的老年人,及时通知并监督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照顾他们,并向相关部门报备。三是定期召开针对独居老年人的专门工作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4.3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支持

一是组建志愿者队伍。L村应积极建立志愿服务队,并提供志愿服务场所及相应的便利条件,构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积极为农村独居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还可以鼓励年龄相对较低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年龄较高的独居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并尝试建立养老互助机制。二是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效能。支持农村基层组织按需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点等方式适时对独居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情绪疏通和精神慰藉,并加强对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

4.4 强化家庭赡养老年人的主体责任

一是鼓励家庭养老。宣扬孝道文化,倡导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重视子女对独居老年人养老的重要作用,促使家庭支持功能的复归,有关部门可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帮助经济能力有限的外出务工者常回家看望父母。二是增加精神慰藉供给。子女和亲属是农村独居老年人亲缘关系的核心,他们提供的精神慰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注重以子女为基础的亲属精神慰藉的提供。三是子女应主动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状况,定期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起居生活,缓解独居老年人对子女的思念,减少其孤独感及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5 结束语

研究发现,农村独居老年人不能和非独居老年人一样从家庭中获取养老支持,也没有获得其他方面相应的社会支持。在经济支持方面,经济保障相对乏力,养老金、子女赡养费和微薄农业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在生活照料方面,农村独居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慢性病多发,以亲属、邻里为主的照应相对缺失。在医疗服务方面,医疗服务支持有限,存在着医疗服务获取困难、项目不全和医疗费用支出过高等问题,影响独居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困扰独居老年人常见的医疗现象。在精神慰藉方面,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以子女为主的精神慰藉支持和以社区为主的精神慰藉支持作用有限。要使农村独居老年人得到相应的社会支持,就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适时从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着手给予其更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客户端.预警!我国认知症患者全球最多,2050年将达2 898万……[EB/OL].(2021-05-21)[2021-05-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70658710100451&wfr=spider&for=pc.

[2]王磊.论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9(03):135-140.

[3]盛志宏,黄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独居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广西那坡镇为例[J].广西经济,2023,41(05):67-73.

[4]曹志磊.农村养老问题探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01):49-51.

[5]孙金明,李肖亚.河北省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20-5322.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