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乡村人才驱动路径研究

2024-05-24 06:29王健平
村委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南阳市

王健平

摘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第二人口大市,在加速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聚焦本土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干部队伍僵化、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不足、人才政策力度不强等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以高位统筹为抓手,做好人才振兴引路人;以分类施策为抓手,充实副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以强化保障为抓手,营造爱才惜才社会氛围;以现代化管理为抓手,实现人才工作挖潜提质增效,以期进一步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副中心城市建设;人才振兴;南阳市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发展之道,重在得人,重在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1]南阳市作为河南省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市,在加速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掘本土人力资源、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破题关键。

1 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正确处理人才与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核心变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下,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3]。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关键,解决好人才引进、培养、保障问题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解决副中心城市建设效率低下、建设速度缓慢的关键所在。只有夯实人才队伍,用好人才振兴手段,发掘本地人才潜力,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使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使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嵌入副中心城市建设,以人才振兴为副中心城市建设赋能。

2 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人才瓶颈

南阳市现阶段整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发展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短板。

2.1 本土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情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南阳市人口呈现外流趋势。南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9 713 112人,到2022年末,南陽市常住人口减少为961.5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5.36%,特别是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28个百分点,劳动力整体流失严重[4]。

2.2 基层干部队伍僵化

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5]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思想压力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其素质能力,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2.3 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不足

南阳市农村人才结构以基础性劳作人才为主,缺少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这使得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火车头”带动。同时,在从事基础性劳作的人才中,具备实用技能的人才较少,农民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薄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不紧密,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亟待提升。

2.4 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不强

南阳市针对硕士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引进政策,但对于社会事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引进标准、政策优惠等内容,尚未形成指导实践的操作指南,因而对这类人才的吸引力度不足。

3 乡村人才振兴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6]。为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未来宜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以高位统筹为抓手,做好人才振兴引路人

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要明确党的领导,形成职责明确、全面统筹的工作格局。首先,坚持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一是明确各级干部工作目标、实施目标考核制度,增加乡村人才振兴指标在各级党委(党组)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压实乡村人才振兴主体责任。二是坚持党建引领与人才服务组织创新、平台创新和载体创新相结合,发挥市级党委凝聚、组织整合和动员功能。其次,围绕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布局。坚持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相结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明确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及“十四五”规划阶段目标和行动指南的相关要求,细化人才建设发展目标,构建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施工图”,制定人才成长“路线图”,用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牵引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打好人才基础。最后,补足干部队伍能力短板。一是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组织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素质能力,避免因工作环境复杂而产生本领恐慌。二是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坚持理论素养与道德修养并重,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举,实现乡土人才管理队伍、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同步推进,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治理思路清、振兴目标明确的乡土管理人才队伍。

3.2 以分类施策为抓手,充实副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

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支撑,要改进人才评价体系,合力搭建人才流动机制,实现跨区域交流合作,做到有的放矢、量体裁衣,通过好的政策和机制吸引外来人才、盘活本土人才。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立足地区实际、尊重人才自身需求,以一流政策集聚一流人才,把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人才质量红利。一是用好南阳籍院士专家故乡行、京宛协作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南阳院士小镇等载体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二是建立人才回流制度。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形成副中心城市建设智库,主动寻求最强外援。三是要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见家乡”等乡情联络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其次,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实践证明,本土人才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动员本地人才资源、补足本地发展短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主动招募不同专长的能手,针对其专长类型制定评价标准,不可偏信学历、名头,要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区域条件来拓展发展思路,打破唯学历、论文论的选拔标准,使更多“田专家”“土秀才”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二是激发本土人才的使命感,打好推动本地发展的“感情牌”,使他们积极投身工作,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经验传授给本地群众,形成本土人才带领,本地群众参与的创业新局面。最后,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一是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强化义务教育,重视对未来劳动人口素质的培养。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校地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提高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三是合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如“12316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云上智农”“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农业职业教育平台,利用空闲时间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理论水平,指导人才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3.3 以强化保障为抓手,营造爱才惜才社会氛围

为了留住人才,使其安心在本地发挥才能,应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人才服务力度、深度、温度纵深发展。首先,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一是始终坚守實践标准,以实际绩效为依据,以实干为导向,改进竞争性选拔方式,在此过程中,应突出岗位的特性,注重能力素质,引导人才在重实干、出实绩中竞争,打造实干型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7]。二是努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要在交通、通讯、食宿、绿化、教育质量、社会风气等方面做出改进,持续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地留住人才。其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社会工程。一是推进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税费标准,增加创新创业和科研基金,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宽松便利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南阳市,加快南阳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二是拉长产业链条、要做好守正创新文章,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中医药作用机理,推进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让中医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最后,畅通人才晋升渠道。一是对于特殊的人才,要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动职称评审的社会化进程。二是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将“农把式”职称评定落到实处[8]。三是建立专业评审团队,设立针对性考核评价体系,对专业型基层技术人才进行职称认定,打通职称评定渠道,使更多基层技术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提升职业荣誉感,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信心,以此构建人才汇聚良性循环,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抱负的技术型人才深入乡村,在广阔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3.4 以现代化管理为抓手,实现人才工作挖潜提质增效

建立人才管理体系必须从日常管理中持续发力,切实抓好机制体制建设。首先,一是推进管理体系科学化。通过数字赋能推进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功能的发挥,推进人才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乡村人才数据库建设、人才结构数据库及紧缺人才数据库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形成分配、沟通、流动的一体化人才结构链条,针对各类型人才形成人才画像,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已生成数据库进行分析,构建人才发展模型,对未来地区产业变动、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乡村人口职业构成等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和监控,更好的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设。其次,优化指标考核体系。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将评价要素多元化,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元素的考核力度,细化人才专业分类,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和职责,合理设置人才评价指标要素,灵活平衡论文、头衔、奖项等影响因子和实际创造价值之间的关系,重视基础学科的前瞻性研究,将基础学科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将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同时,推动实施目标考核制制度,鼓励人才主动揭榜挂帅,用执行“军令状”的思维模式来落实建设目标。最后,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要厘清容错纠错范围,将敷衍了事造成的失败与创新实践导致的失败区分开来,将重走错误道路造成的失败与探索试错造成的失败区分开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正确对待容错结果,将其转化成为人才成长的动力,适时公开免责事项,消除对人才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榜样引领作用,树立先进典型,讲述优秀故事,健全优秀表彰制度,让更多人才主动投身于干事创业中去,调动人才投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人才是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之一,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挖掘乡村人才潜力,增强南阳市人才引力,鼓励更多的人才成为推动南阳市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加速探索人才振兴的新动能,为南阳市赶超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1).

[2]习近平: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J].中国人才,2017(10):2+1.

[3]刘兴.乡村振兴要抓好人才振兴“牛鼻子”[J].农经,2021(05):78-81.

[4]南阳统计信息网.南阳信息统计网.南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2021-05-24)[2023-12-24].https://tj.nanyang.gov.cn/2021/08-21/33729.html.

[5]习近平强调: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党史文苑,2019(02):60.

[6]《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3):67.

[7]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09-11)[2023-12-24].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11/content_5542851.htm.

[8]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EB/OL].(2020-10-12)[2023-01-24].https://hrss.henan.gov.cn/2020/10-13/1821161.html.

猜你喜欢
南阳市
快点儿救救我
还要做回自己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读迷作品
南阳市
南阳市白又白青少儿美术学校学生作品展示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黄金梨高产树形调查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