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敏 赵伟 匡勇
摘要:中国各地的农业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地方农旅建设要想在农业旅游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精品工程,必须挖掘当地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将提升农业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放在重要的层面。连云港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形成多种形式综合发展的农旅建设局面,但是仍存在旅游开发创新意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提高文化定位、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和政策引导等对策建议,以期使连云港农旅建设与本地区地域文化的运用及传承有更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旅游;地域文化;运用传承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11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4;F592.7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发展农业旅游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向农村回流,促进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农业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潜力,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较好、前景很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保障农业旅游项目的品质,在农业旅游建设中运用地域文化元素尤为重要。
1 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农业旅游建设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健康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强,农业旅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1980年起开始萌芽兴起,建设至今已进入快速发展和规模经营阶段[1],全国各个省份都开展了规模不同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对我国农业旅游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壮大,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 500亿元,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 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现途径和生动写照[3]。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各地的农业旅游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提升经济和解决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当今农旅建设水平来看,物质和娱乐服务在农旅建设中较为完善,文化内涵的建设还需要提高和完善。同时通过市场分析,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消费时更倾向于考虑舒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两个因素,对于独特的民俗文化的注重度仅次于对舒适环境的要求,超过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度,2022年国务院公报《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卫生健康委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文物局 乡村振兴局 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文化为根”的基本原则,要求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4],从此指导意见中可见国家对于提升农业旅游建设文化内涵的重视程度。因此地方农旅建设要想在农业旅游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精品工程,必须挖掘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把文化内涵建设放在重要的层面,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农旅园的设计规划中,从而提高农业旅游建设水平。
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特有的精神内涵,正是因为有了地域文化的积淀,才让一个城市有了文化底蕴和独特性。所以促进地域文化与农业旅游建设融合,不仅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农旅项目体现出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质,是建设示范性高水平农业旅游精品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2 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中地域文化运用与传承的现状
连云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同时民俗文化特色鲜明而多样,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地理环境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为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文化基础,通过多年的努力,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已硕果累累,建立多项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例如连云港赣榆区厉庄有机茶果观光基地、连云港门河万亩药用植物观光园、连云港徐福生态园等都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连云港东海青松岭森林公园、连云港石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李集同兴林业生态园、云台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夹谷山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等都是江苏省五星和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连云港利用乡村多种自然资源,形成以田园风光游,山地林海游、采摘游、研学游等多种形式综合发展的农旅建设局面,早在
2009年就已建成1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列江苏第五,苏北第一。2023年连云港市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重点村6个,市级重点村23个[5],整体看来连云港市农业旅游发展景象繁荣,蒸蒸日上。连云港农业旅游在现有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想展现自身特色并且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重视文化传承及创新体现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这也是高水平农旅建设的重要任务。
连云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南北交汇处,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南方与北方、陆地与沿海等不同文化,也吸纳了外来文化,形成了底蕴深厚、开放多元的区域文化特点[6]。悠久的歷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这片土地创造出山海文化、西游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淮盐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在连云港丰富的地域文化中挖掘代表性的元素运用于农旅项目设计中,在满足物质服务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内涵的提升和传承,才是连云港农业旅游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对地域文化的运用与传承现状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示范性农旅产业园建设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和传承
连云港多年来深耕于农业旅游建设领域,已创立多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兼顾农业和旅游双方面发展的同时,深挖地域文化精华,选择本地区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融入农旅建设中,例如位于连云港赣榆区的徐福生态园,在综合山、水、林、园、果、茶等特色元素的同时,将徐福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生态园内建设徐福庙,体现徐福故里人文景观,并且举办国际徐福文化节,将徐福文化发扬传承。
2.2 结合地域文化元素,创立休闲农业品牌
连云港在2017年举办的江苏省首届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中就获得18项大奖,不仅展示了连云港在创意休闲农旅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所创立的“连天下”精品农业品牌因高度提炼运用了西游文化元素而受到瞩目,惊艳赛场。“连天下”品牌标志设计紧密结合西游文化元素,以西游记出现的“筋斗云”为原型,融入了山川、港湾、海岸、农田等连云港地貌特征,形成独特的“连”字云形图案,神似孙悟空头像。在此基础上,“连天下”精品农产包装设计,提炼西游“物”和“场景”元素,以文化创意的方式,体现“连天下”品牌的创新性。该品牌标志在2019年中国品牌农业影响力年度盛典中,因其深度挖掘连云港地域文化元素,并进行巧妙设计,而获得“优农品牌设计典范”,这是江苏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品牌,也是休闲农业品牌与地域文化元素融合的优秀实例。
2.3 借用现代科技展现地域文化风采
连云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大型农旅综合体的地域文化特色,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农旅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整体环境,巧妙运用现代化技术展现地域文化。例如作为大花果山景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龙小在七彩田园”,因身处连云港云台山系,周围屹立着《西游记》中的著名景区花果山,以及与其遥遥相对的连云港渔湾风景区,这两处景区不但知名度高而且景色优美,地域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在此种大环境下,采用传统常规手法体现地域文化难出效果,因此“龙小在七彩田园”探索借助现代灯光艺术,用现代科技展现地域文化的新模式,用灯光秀点亮云台山的夜色,在实际运营中也获得游客的广泛好评。
2.4 从整体建设水平看,有运用传承意识但缺少创新
从整体看来,连云港部分农旅建设,地域文化融入和运用形式单一,深度不够。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农旅建设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地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较传统,创新性表现手法不足。
2.5 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旅建设的文化资金投入不足
地域文化的运用和传承,不仅仅是农业旅游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工作。连云港位于黄海之滨,受海水和海洋性气候等因素影响,部分土地呈盐碱地性质,在此地质条件下,从事农业旅游建设,势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造,用于改善基础条件。因此,在农业旅游建设中更多倾向物质化建设,用于文化内涵提升和传承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农旅融合内生力不足,整体水平不高。
2.6 娱乐服务项目引用外来元素较多,有关本地文化娱乐设施开发较少
连云港农旅建设中有关本地文化特色的娱乐设施开发较少。为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部分农旅园修建了具有外来元素的娱乐设施,期望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人流量,导致乡村特色景观的样式混杂,本色遗失。
3 连云港地域文化元素在农业旅游中传承与运用的建设策略
3.1 在规划和设计上提高文化定位
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在现有高度的基础上,想继续发展,必须融入地方特色和进行创新,需要在项目规划中进行设计定位,与地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建议在对大型农业旅游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时应提高对文化建设的审核要求,引入高校中做地域文化研究的科研人员参与到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对于项目中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融入和创新表现形式做深入的研究,从而推进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进一步发展。
3.2 相关管理部门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促进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并提高其经济效益。在农业旅游发展中经济效益是经营者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为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提高经营效益,部分农业旅游经营者倾向于建造一些具有异域情调的景观项目,导致出现与本土文化融合度较低的情况,所以在农旅项目的设计规划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和参与,对农旅建设中运用传承连云港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作出要求,这不仅仅是打造精品农业旅游项目的需要,更是站在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将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旅项目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此外,农业旅游中的文化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收到很多回报,并且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方能出效果,无论是扩大农旅项目的规模,还是落实在很多设计的细节之处,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都是很大的,此种情况下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支持农旅建设时能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对旅游景点的拨款,以改善景点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此外,可以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和筹集旅游开发资金,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3.3 农业展销会与农旅园经营相结合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及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推广本地特色物产的展会也应运而生,例如为促进农业和地方特产交流而开展的“农博会”“农恰会”等各色展会,通过展销会的开设能扩大本地农产品销售范围,间接提高了连云港地域文化的知名度。连云港可以建议在农旅园中举办“农博会”“农恰会”等与农业资源相关的展会,在风景优美、休闲惬意的农业风景区内办展会,可以激发连云港农旅园的建设活力,一是农旅园地域较广,可以为展会的举办提供必要的空间;二是通过展会可以间接促进农旅园的农产品销售;三是展会的举办可以吸引外地参观参展者,增加农旅园的观光人流量,为宣传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提供了机会;四是“农博会”“农恰会”等类似的展销会引进农旅园,是农业、旅游业、展会业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日后展销会的发展提供新模式,同时也给农旅园的建设增加了新的发展模块。
3.4 完善“田园课堂”建设,加强吃苦教育与连云港农耕文化传承的联系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求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在中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从事农耕生产实践,体验农事艰苦,才能体会生活的不易,从而懂得珍惜[7]。因此连云港可以将农业旅游与“田园课堂”结合,在田间地头为学生提供农事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传承连云港本地的农耕文化,建议配合田园课堂教育设立农耕文化的展馆,使学生们不仅仅得到农事实践的体验和锻炼,同时也能在展馆内学习到丰富的耕种、收割、储藏、计量以及农村生产和生活习俗的文化知识,将田园课堂与农耕文化宣传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对本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
3.5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地域文化
西游文化是连云港城市精神的象征,无声地融入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城市中的西游景观,城市家具设计运用西游元素,代表城市最高规格的五星级宾馆花果山大酒店,在很多细节处融入了西游文化的设计元素。为扩大连云港农业旅游建设中西游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可以利用可视化和交互性的技术手段增强农业旅游宣传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以数字科技为支撑促进地域文化建设的提升。
3.6 从本土地域文化中寻找灵感,丰富农业旅游中的娱乐项目
连云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建议梳理本土民风、民俗、建筑、人文、美食等多种元素,挖掘优质内容进行再设计、再表现,建设体现风土人情的娱乐服务设施,例如运用西游文化为背景来物化西游,建设西游小镇作为农旅园的娱乐服务设施。再如建设能体现连云港本地特色的民居建筑,引用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形式融入农业旅游建设中,以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如深挖连云港各地知名的民间风俗风情,如白虎山庙会等当地人所熟知的的民俗活动,将其作为农业旅游建设的重要板块,在农旅项目中再现当地民俗民风,既可以丰富农业旅游的建设板块,增加趣味性,还可以给农旅建设发展带来人气和商机,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又宣传了本地民俗文化,可见融入地域文化,挖掘精髓元素再设计创新,所带来的生命力是多方面的,正是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为农旅创新建设提供了基础和设计源泉。
4 结束语
连云港多年来深耕于农业旅游建设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继续在已有的建设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则需要建设能代表本地特色的精品工程,需要在农业旅游领域探索创新之路,而连云港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融合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使连云港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本地区农旅创新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为促进地域文化在农业旅游建设中的传承,需要做好农旅项目在文化内涵上的设计定位,加大在文化内涵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将与农业有关的展会引入农旅园,使展会业、旅游业、休闲农业三方面综合,共同促进城市的农业、旅游和展会业的发展,完善“田园课堂”的建设,将其与连云港农耕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借用现代化的科技展现地域文化的精髓,让地域文化的传承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同时深挖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创新农旅园中的娱乐服务,能有力制约直接搬用模仿他人文化娱乐模式的现象。只有打开思路,提高设计定位,深挖地域文化精髓,结合高科技在设计和表现上探索创新,才能使连云港农旅建设与本地区地域文化的运用及传承有更高水平的发展,达到创新和传承高度融合的效果,从而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01):39-42.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0(08):63-73.
[3]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强调 加快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发展 推进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N].农民日报,2020-09-17(1).
[4]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卫生健康委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文物局 乡村振兴局 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25):38-41.
[5]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2-02-24)[2024-01-24].https://www.lyg.gov.cn/zglygzfmhwz/szfgzbg/content/e4b35891-310d-4a4d-8b69-aad3d936c90e.html.
[6]陈留生.连云港多元融汇地域文化的特色书写——评张文凤的《多元融汇的连云港地域文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9(02):15-19.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