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价值遵循与实践证成

2024-05-24 17:36徐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群众路线调查研究

徐敏

〔摘要〕 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首先应申明其政治理由,即明确大兴调查研究是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优良政治传统的逻辑使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的时代赓续,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清醒与坚定的内在要求。其次应明确其价值遵循,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最后应推动其实践证成,即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战略性调研;聚焦实践难题,开展对策性调研;回应时代之问,开展前瞻性调研;扭住重点工作,开展跟踪式调研;坚持以点带面,开展解剖式调研;推动政治建设,开展监督式调研。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4)02-0031-07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1〕2。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克服本领恐慌、提升政治能力,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新时代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综合交织的结果,有着明确的政治理由。

(一)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优良政治传统的逻辑使然

回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史,调查研究是党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制胜法宝,是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重要工作方法,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是党大力弘扬自身优良政治传统的逻辑使然。

党成立以后,走什么样革命道路的问题摆上了关键日程。对此,毛泽东在20世纪20至30年代陆续在湖南、井冈山和赣南等地进行了一系列农村调查,陆续创作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调查研究的名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党摸清了基本国情和社会现状,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为进一步遏制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于1941年8月连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提出要设置调查研究机关。此举标志着党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3〕“听汇报”是毛泽东独特的调查研究方式。1956年2月14日到4月24日,毛泽东接连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涉及的重要关系进行了反复思考,从最初的“三个关系”延展到“五个关系”“六个关系”,最终定型为“十大关系”,并将这些思考集中呈现于《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论十大关系》是党自觉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文献,是党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为了应对因“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4〕18产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4〕18,党再次决定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1961年3月,党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强调“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5〕。之后,基于广泛充分的调查研究,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恢复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抉择,随之提出了中国政策制度体系系统转型的命题,而转向哪里、如何转向的问题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予以慎重回答。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更是将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6〕。进入新世纪以后,胡锦涛同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要用调查研究这一法宝“切实防止和克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生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绝对化等偏向”〔7〕。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形势纷繁复杂,这要求我们党必须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政治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的时代赓续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体系,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在被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8〕219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露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树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观点,更是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改变世界”依赖于在社会实践中科学、正确地“解释世界”。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调查研究传统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厚底蕴。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调查研究。马克思曾以摩泽尔记者的名义,对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居民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以翔实的调研材料为论据,撰写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无可辩驳地揭露了当地政府的官僚本质。1846年12月,马克思在给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件中,更是强调:“一个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更不会了解力求推翻这种社会现状的运动和这个革命运动在文献上的表现。”〔8〕418只有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才能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论探索。1880年3月,马克思起草了一份长达101条的《工人调查表》,意在彻底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条件,而这一表格成为工人阶级调查研究的经典文本。此外,恩格斯也长期深入工人的家庭、集会、街区之中,切实了解工人群体的生活疾苦,并撰写了名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研总结。在调研过程中,恩格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越发确认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列宁通过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了俄国资本积累过程,得以对俄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及其性质作出科学判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列宁向苏俄全党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10〕,强调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民众的真实意愿。在余粮收集制已然引起农民强烈不满的紧要关头,列宁同农民直接接触,细致了解农村真实状况,从而在这一调查研究过程中越发确信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必要。由此而论,列宁所推动的调查研究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为新时代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镜鉴。

(三)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清醒与坚定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1〕67,“大也有大的难处”〔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3〕。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进一步解释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内涵。大兴调查研究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内在要求。

第一,大兴调查研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14〕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本色。调查研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优化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植根人民、与人民紧密联系的重要表现,更是党彰显初心、担当使命的集中体现。第二,大兴调查研究是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进党内各方面团结统一的关键之举。团结与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要求。“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15〕,大兴调查研究旨在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利于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为维护并增进党内思想、意志、行动的团结统一扫清障碍。第三,大兴调查研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获取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地位的获取并非一劳永逸,而要在党的自我淬炼中才能得以夯实巩固。第四,大兴调查研究是全党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内驱力。没有调查研究,问题就难以充分暴露,就容易滋生居功自傲的消极情绪。一个强大的党并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党,而对待自身问题的态度则是评判大党、强党的试金石。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自身问题,通过揭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持自身的青春活力。

二、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价值遵循

任何政治实践,都需要一定的精神支撑和价值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丰富论述。综合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新時代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根本价值遵循。

(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大兴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6〕可见,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二者是一表一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实践表现,后者是前者的价值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17〕166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调查“真”的问题,本着“真”的方法和作风去研究问题。

第一,“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绝非“政治作秀”“走走过场”,而是要聚焦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何为真问题?即切中事物本质及其底层逻辑的问题,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外在表现。问题的真假直接关系调查研究的价值。第二,“真”的方法。价值取向是决定调查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研究要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从主观价值判断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18〕。要听真话、察实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第三,“真”的作风。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2012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11〕520。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避免调查研究流于形式,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位。

(二)问题导向:“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

世界充满矛盾,并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17〕154。没有问题的调查研究,注定无法取得实效。调查研究应紧绷“问题”之弦,要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研判问题,为真正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第一,解剖“元问题”。没有一个问题能够独立存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必然存在联系。所谓“元问题”是指在逻辑结构中处于深层次、在生成过程中具有原生性的问题,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效应。第二,紧盯“急问题”。问题有轻重,调查有缓急。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人民的满意度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调查研究中,对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要放置在优先位置。第三,回应“新问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1〕3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调查研究也应着眼于新的问题,探讨新的方法、新的策略。

(三)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11〕520

第一,问需于民。调查研究的效果,取决于调查问题的好坏,而问题的好坏取决于问题的来源。反映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才是好问题,而脱离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则是坏问题。大兴调查研究,必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第二,问智于民。提出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始端,解决问题则是调查研究的终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调研问题来源于人民群众,解决办法同样来源于人民群众。调查研究是集中民意与集中民智的辩证统一体,既要问需于民,又要问计于民;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珍惜民力。第三,问效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时代是出题人,中国共产党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问题有没有切实解决,解决的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基于调查研究所作出的决策、提出的办法,也要回到基层,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检验实效。

(四)攻坚克难:“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目标虽有高义,躬行绝非易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之举,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没有精神力量支撑,调查研究难以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18〕

第一,“不怕难”。勇于攻坚克难,方能淬炼成钢。通往真理的道路必然与坎坷相伴。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既可能受固有利益格局限制,也极易面临道德难题。大兴调查研究,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既有观念,不怕难、不畏难。第二,“不掩瑕”。只有创造过辉煌成就的政党才能自信,也只有勇于自我检视的政党才能拥有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百余年光辉奋斗历程的政党,理应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调查研究是奔着问题去的,既要听“顺耳话”,又要听“逆耳言”,要有“不掩瑕”的勇气。第三,“不气馁”。调查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党面对各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理应辩证看待。问题是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应成为任何形式的精神枷锁和负担。既要看到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又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调查研究。

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证成

调查研究是技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是“讲求方法的艺术”〔17〕166。调查研究对象不同,则方法策略不相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调查研究方法,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依据调查研究对象的特点,采取合适的调查研究方法。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战略性调研

全党范围内的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响应黨和国家的战略性需求进行战略性调研。战略性调研是对事关全局的问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常在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中加以使用,具有站位高、视野广、层次深的特征。

一方面,围绕中心任务综合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个领域的调研主体,要将调查研究同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实现战略性调研的系统性建构,推动各领域、各层级调查研究的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凝聚战略性调研的多方合力。另一方面,服务重大战略集中发力。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是党回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必然要求。《方案》提出了“六个重大问题”,分别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为避免调查研究“事后一场空”,战略性调研的选题要紧扣“六个重大问题”,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避免为了调研而调研,“无头苍蝇”式的乱调研,绝不能弄成“一阵风”的景观式调研,要扎扎实实地在政策创新、制度创设、风气引领等方面留下印记。

(二)聚焦实践难题,开展对策性调研

调查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解决实践难题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必须强调‘研以致用”〔20〕。这要求我们分“调查”——认识问题、“研究”——分析问题、“决策”——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展开对策性调研,从而制定解决实践难题的正确政策。对策性调研旨在为解决实践难题提供新思路、好点子,具有指向性强、实效性高、覆盖面广的特征。

一方面,以“如何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强调对策性调研的针对性。对策性调研不仅涉及“是什么”“为什么”的认识层面,而且还深入“怎么办”的实践操作层面,其关键是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不强,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17〕154。对此,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对策性调研的针对性:一是调查要“精”。要科学研判问题,精准把握问题实质,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是分析要“细”。只有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全貌,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三是措施要“实”。基于调查研究提出的对策要具体,要有针对性,“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1〕9。另一方面,注重调研成果的对策性转化,强调对策性调研的应用性。开展对策性调研,既要避免“调”而不“研”,也要防止“研”而不“用”。调研成果的运用是对策性调研的“最后一公里”,如何用好调研成果事关对策性调研的成败。其一,建立健全对策性调研成果的分享机制。信息流动程度直接影响调研成果运用广度,要强化调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对策性调研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其二,提升对策性调研成果的资政效能。要调动多方智力因素,促成对策性调研成果的转化,使其能被纳入党和国家的政策文本中,以具体政策的形式落地生效。

(三)回应时代之问,开展前瞻性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17〕235我们要推动时代进步、预见时代浪潮,必须作前瞻式调研,即要带着预见性的“问题意识”去开展调研,去探寻未在现实中充分展开的问题。前瞻式调研具有关注面广、预见性强的特征。

一方面,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从国际环境看,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世界乱象纷呈,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浪潮趁机抬头,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加剧,“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日益凸显。新时代开展前瞻式调研,必须统筹好“两个大局”,从国际风云、社会浪潮、历史大势的角度分析时代演变机理,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既要紧扣影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又要时刻关注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立足时代潮头,勇发思想先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在前瞻式调研中,要有长远眼光,不能被眼前利益所羁绊,既要着眼于所调查研究的具体问题,又要从整体上和总趋势上把握深层次规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要提防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四)扭住重点工作,开展跟踪式调研

抓关键、找重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诚如毛泽东所言:“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细微末节,犹如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21〕26新时代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扭住重点工作,“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关键领域推动跟踪式调研。跟踪式调研是指对于特定问题的追踪观察,在较长时期内有间隔地展开调研,掌握动态信息,并通过比对、分析、研判调研材料,得出规律性结论,具有周期长、观察细的特征。

一方面,推动跟踪式调研的制度化、经常化。重大事物矛盾的展现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特征,问题的浮现与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顽瘴痼疾,具有较强的反复性。一朝一夕的调查研究,犹如“蜻蜓点水”,无法有效切中问题实质。对此,要建立健全全党范围内的跟踪式调研制度,形成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压实党员领导干部跟踪式调研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强化跟踪式调研的技术支撑。决策部门对于信息的获取需求具有即时性,没有信息的及时更新,就会造成决策与实践的脱节。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是推动跟踪式调研常态化的重要助力,要畅通调研信息反馈的网络渠道,强化调研信息数据库等平台建设,实现调研点信息的动态更新,使决策部门能够持续追踪重点问题的实时情况,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从而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五)坚持以点带面,开展解剖式调研

“中国问题”具有复杂性,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此背景下,调查研究难以全面覆盖、面面俱到。只有通过解剖式调研发现典型、剖析典型、以点带面,才能有效了解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解剖式调研是指从普遍性的事物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兼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以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具有切口小、程度深的特征。

一方面,剖析典型、以点带面。其一,解剖式调研案例要有代表性。毛泽东在选择寻乌县作为调查地点时,曾指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21〕42由此而论,好的典型案例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其二,解剖式调研案例要有指向性。解剖式调研既要获取经验,也要汲取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18〕剖析典型案例是为了以点带面把握规律。例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位于陕鄂渝交界地带的平利县老县镇,重点考察了四个地方:一个社区、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一座茶园。四个地点分别涉及脱贫攻坚战的四个关键领域: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通过深入剖析脱贫攻坚的“小微”案例,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才能把“点”上的扶贫经验推广至“面”。另一方面,放眼全局、点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17〕66。当前,部分地方的解剖式调研具有展演性特征,其选取的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发生了异化,“点”与“面”之间产生断裂,甚至形成“点”代替“面”的不良现象。这警示我们解剖式调研既要剖析典型、以点带面,又要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调研对象的情况,避免一叶障目、挂一漏万。

(六)推动政治建设,开展监督式调研

新时代,党提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这需要我们开展监督式调研,将日常性调查研究同政治监督相贯通,通过监督式调研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意识,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式调研,是指以自上而下的政党权威为基础、紧紧围绕调研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而展开的“二次调研”,具有权威高效的特征。

一方面,监督式调研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手段。比較而言,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一般性政治监督更强调结果监督,一定程度上缺乏过程性监督。监督式调研旨在推进调查研究与政治监督的有效结合,给予政治监督以新的活力,有助于实现“沉浸式”监督,推动政治监督走深走实。因此,监督式调研应以高位监督的方式展开,以政治权威为保障,充分发挥监督式调研传导管党治党压力的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地带挺进。另一方面,监督式调研应落脚于“调研”。监督式调研强调调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集思广益”,而非自上而下、单向度的工作检查。不能将监督式调研弄成指示多、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开展监督式调研,既要以调研主体的权威性推动调研顺利进行,又要激活基层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活力,鼓励其“讲真话”。调查研究人员无论其职务级别如何,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仅是调查员和研究员的角色,同调查研究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综上,调查研究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光辉成就的重要方法,是党始终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关键在于党能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社会状况的全貌,对国情形成正确认识,进而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新时代,党只有在大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继续探索规律、把握关键时机、作出科学决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巨轮劈风斩浪、行稳致远。

〔参 考 文 献〕

〔1〕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7-3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57.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6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2.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8.

〔7〕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1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10〕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4-15.

〔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带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N〕.人民日报,2019-12-28(01).

〔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8〕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01).

〔1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111.

〔20〕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38.

〔2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王亚峰

〔收稿日期〕 2024-02-28

〔基金项目〕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03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2023EDS004)。

〔作者简介〕 徐 敏(1998-),男,安徽铜陵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群众路线调查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