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翡玉, 肖兴政
(四川轻化工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的。它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始逐渐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期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生命活力。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两至六岁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在这一阶段仍然受直觉表象的深刻影响。而绘本正是基于幼儿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内容的教育载体。绘本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体现出绘本教学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探索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生命教学的实践,教育者要立足于幼儿的主体性特点来探究绘本对促进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价值,从而充分发挥绘本自身的独特性以提升幼儿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绘本不是多组图画的简单堆积,也不是文字符号的浅显解读,更不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复制性的朗读。教师要用全面客观的角度去审视绘本,理解其创作不是偶然,而是绘本创作者在融合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实际人生经历后才创造出来的作品。绘本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引导幼儿用已经储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理解烦冗的言语符号。这个理解的过程是幼儿将符号个性化和生活化的过程,也是他们对绘本中包含生命要素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生命教育是涉及人的生命及其存在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自然、教育和社会等的复杂联结中,还包括帮助学生理解、珍爱、尊重及敬畏生命,以提高自身生命质量的全面教育[1]。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从幼儿生命的现实探求出发,在遵循幼儿生命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教育活动[2]。幼儿生命教育是个性化及具体化的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还要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带有抽象因素的“生命”概念具体化,以引领处于直观思维阶段的幼儿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幼儿当作生命的中心主体,还要关注幼儿的内在需求,唤醒幼儿自身发展的内在潜力,并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关于生命的内在秘密。
夸美纽斯把人看作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他认为,学校教育要遵循自然法则慢慢前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方式进行[3]。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心智还不成熟,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具象的符号表征、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认知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幼儿对生命的意识一开始是非自觉的,需要教师建构支架即通过绘本来提升幼儿对生命的整体解读。绘本主要是指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籍,具体是将图画和文字符号两种不同层面的元素进行结合来讲述带有启蒙性质内容的书籍。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需要用具象的表征作为支撑,而绘本生动的图画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将晦涩难懂的“生命”变得浅显易懂,符合幼儿的阅读特征和心理特点。绘本故事中传递的含有丰富的正向价值内容对幼儿整体性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看到利用绘本来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意识到绘本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绘本因其图文结合、形象鲜明、多元丰富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也因其独有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实际教育教学当中。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可以促使幼儿理解、体验和感悟生命[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看到绘本的现实价值,充分利用绘本让幼儿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看待世界,真正使生命教育推动幼儿正向发展[5]。
生命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的有机结构体系,是由生命的客观物质结构和各种内外生命活动组成的统一整体,既包括外显物质的交换、更新与代谢,也包括内隐能量的利用、转移与流动[6]。也就是说,生命的内涵没有具体的物象特点,就其本身而言是抽象的,没有可以用来衡量的参照体系,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难以支撑其从概念上感知和体悟生命的隐深涵义,而绘本是具有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特征的实体,它以图画的具体形象性作为理解内容的主要手段。幼儿在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绘本时,通过读图或读画的方式来实现对有关生命信息的加工,以此来掌握“生命”这一抽象符号所代表的涵义。首先,幼儿通过感知来了解生命。感知是幼儿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身体感官去感受与生命有关的图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具象属性, 随后对感知到的生命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住各种生命要素的过程。其次,通过重构来理解生命内涵。重构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思维认知将已感知过的生命元素纳入自身原有的图式,进而整合和解读为自己可接纳的内容。因此,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是通过绘本图画的具体形象化来感知和重构生命内涵的过程,绘本图画的具象化特点为幼儿理解和体会抽象的生命内涵提供了途径。
幼儿绘本种类丰富,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绘本内容的多元化赋予绘本本身丰富的价值。优质绘本在其故事内容背后往往隐藏着绘本创作者想要让读者领会的主旨和体会的情感[7]。就幼儿生命教育的绘本而言,大多数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正向化态势。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能带给幼儿积极和快乐的情绪体验,娱乐幼儿的身心[8]。生命教育绘本中刻画的鲜活人物形象常常通过一些代表性的行为传递出正能量的情感,绘本内容及主题的丰富性赋予其感染性和渗透性的特征。绘本的感染性是绘本作者以语言为情感信号,通过生动的描写形成情感氛围。幼儿在阅读中逐渐被这种正能量情感氛围所熏陶,会跟随作者的思维牵引将自己的感受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被故事中人物的经历所感染,进而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感悟生命的美好。绘本的渗透性是指幼儿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绘本主旨思想的影响,进而提升认知。幼儿在进行生命绘本阅读时处于一种入迷的状态,他们沉浸在图画书带给他们无限满足感的状态中。从阅读本身就能体会到愉悦感。由于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他们才能在反复的阅读中升华情感。这种绘本中展现出的美好情感和品质给幼儿精神上带来的满足,从而让幼儿体验到积极的生命情感。
幼儿源自本能的好奇心会驱使幼儿探索未知的领域。也正是因为好奇心,幼儿对新异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阅读能引发其关注、刺激其感官的趣味性绘本故事。幼儿具有主动探究绘本材料的特点。这种特征的存在会激发其探索绘本中潜藏的关于保护生命的内容。生命意识是指个体对现实生活中关于自身生命的自觉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9]。幼儿呵护生命的意识则包括个体主动理解、热爱和尊重生命。首先,绘本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利于幼儿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意识不是简单地对生命的认知,而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对生命的态度和倾向[10]。幼儿绘本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能让幼儿在趣味中把握生命教育中晦涩难懂的生命知识,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其次,绘本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引导幼儿热爱生命。幼儿“泛灵论”的特点是幼儿内心善良的表现。他们把一切事物看作有生命的存在。当他们读到绘本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时会产生爱的意识。最后,激发幼儿尊重生命的意识。幼儿对生命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对植物、动物、自身生命的尊重,绘本中描写生命的对象多种多样。例如,《花城》描写的是两个孩子拯救花草树木以让城市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旨在给幼儿传递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动物宝宝成长记》以诙谐有趣的语言描写不同动物的出生方式,让幼儿明白动物母亲的伟大;《不要随便摸我》是要教会幼儿如何保护自己的绘本。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爱护生命的意识是有效的,成人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来施教。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念主张将个体的成长视为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生活既蕴含着个体生命成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也是个体实现完整发展的必然手段[11]。在阅读接近真实生活场景的绘本时,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绘本中呈现的生活化的故事情境为幼儿模仿爱护生命的行为提供完整的场域。首先,绘本情境的生活化可以提升幼儿呵护生命的自主行为。幼儿在阅读生命绘本的过程中会不断将获取到的外部信息转化为新的行为结构。这种内生式的行为经验在强化幼儿行为发展自主性的同时也更容易形成幼儿积极的学习性向。其次,绘本情境的生活化可以促进幼儿生命行为的内在调和。生命教育绘本的主题大多是有关善良、积极、乐观、感恩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对生命绘本的阅读是整体的感知,通过感知来观察模仿绘本中的生命善行。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特点会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生命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经验,丰盈经验的积累会促进其将表层意涵转化为行为动力,进而能够更为自然地理解不同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成人要观察到绘本中生活化的场景,利用这种情境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关爱生命行为的发生。
绘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讲述完整的故事。它丰富多彩的画面给幼儿视觉冲击,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绘本中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及绘本中蕴藏的丰富生命元素,所以绘本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理想的媒介之一。但在现实生命教学当中,幼儿教师依托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绘本以图片的逻辑性作为意义生成的主要手段,以文字作为辅助性工具来引导对图片意义的解读,具有多渠道的叙事结构、图片与意义解读的空间拓展性、内联性的意义生成手法等表意功能[12]。其丰富的表意功能赋予绘本多元的价值,如绘本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艺术欣赏力等。因为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以绘本为载体来进行生命教育也绝不是单一地引导孩子认识图片上的物体形象,而是在幼儿本有经验基础上引导其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但在实际生命教学中,幼儿教师会忽视绘本自身具有的生命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不注重对幼儿绘本生命教育价值的思考和体会。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绘本具有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但是对绘本的教育价值阐述集中聚焦在“促进幼儿思维和想象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智力”等方面。他们仅将绘本作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智力发展的重要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给绘本教育价值上了一层枷锁,固化了绘本的价值。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对绘本具有的教育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不够详细,忽视绘本深层次的具有哲学意蕴的教育价值——生命教育。每一个绘本蕴含的生命教育意义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能够完整表达的,需要教师用心感悟和深入挖掘。
成人对绘本的理解影响着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认知。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对生命教育绘本内容的解读越深刻,越能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绘本的细节内容及其背后的深层主题。绘本内容的丰富性、种类的多样化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幼儿教师对绘本中幼儿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片面化的现象。如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不单纯是讲树叶从春到冬的成长变化,涉及更多的是生命的情感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当幼儿教师在进行该绘本教学时,对其绘本中隐藏的本质内涵解读得非常浅薄,仅看到了树叶作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将关注点投放在了小树叶是如何从绿变黄的,没有挖掘其生命情感元素。教师对这个绘本解读的关注点应该是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不只是片面地解读字面含义。绘本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并不仅仅是作者通过图画来进行简单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作者利用绘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多重涵义,教师要看透创作者的真实目的,把握作品的核心要素,用探究的视角去挖掘绘本更深层次的内涵。
有效的绘本教学需要教师在选用绘本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绘本阅读中来,不是教师“独角戏”式的讲述,更不是教师将自己理解的绘本内容“填鸭式”地单向传递给幼儿。在幼儿园中,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有许多,如观察法、提问法、情境法、讲授法等等。然而在实际的生命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仍然比较刻板单一,主要选用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讲授法为主。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文本内容单调的解读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感知范围,也易使幼儿丧失对绘本的感知兴趣[13]。这种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的行为会造成不科学的引导。教师在活动中频繁的封闭性提问会在一定程度上封锁了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幼儿自由表达。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完整的人,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建构属于自己对内容的独特理解。生命教育的绘本与其他的主题绘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往往隐含着创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也就是说,生命教育的绘本往往隐含着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涵义。这就要求教师在生命绘本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好教学设计,采用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将深奥抽象的生命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幼儿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保证生命教育教学活动的连续完整,促进幼儿对相关内容的深层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另一方面,生命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幼儿将在幼儿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延伸,幼儿把所领会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进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幼儿的相关知识。幼儿教师要依据所进行的活动内容采取相对应的延伸活动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延伸活动对生命类绘本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加深和拓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结束环节很是简略,多数老师是延伸到家庭,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分享今天在园所学的内容,很少有老师专门设计多样化的延伸活动。这样的延伸活动形同虚设,缺乏科学性,不能质化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延伸活动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束和终止,而是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得到有效拓展的起点。科学的活动延伸能巩固和扩展幼儿对生命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幼儿新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意识层面认识到活动延伸的价值和重要性。
绘本是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儿童书籍,里面蕴藏着多彩的内容,为开阔幼儿的思维打开了一个个窗口,让幼儿在绚丽的世界里愉快的收获知识。教师对相关绘本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对绘本中隐含生命教育价值的解读以及孩子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绘本对幼儿生命发展的一般价值。幼儿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生命整合发展具有一般价值追求。幼儿生命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就是要求教师爱护幼儿的生命及充实其精神生命,包括对幼儿实体生命的呵护,也包括对幼儿内在生力的滋养,两者不可偏废。为此,教师要兼顾幼儿物质和生命两方面的价值需要,可以以主题为单位来增加绘本整体阅读量,在广泛的积累中挖掘生命教育主题绘本的一般价值。
第二,探索绘本中蕴含的特殊价值。生命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活动具有特定的教育意蕴,除了一般性的生命爱护价值,幼儿生命教育还关注以生命为具体对象的更确切的内容——生命智慧。幼儿生命智慧包括生命知、情、意、行的复合智力。幼儿教师在探寻过程中,要把握好绘本中可以提升幼儿生命智慧的部分。具体可以通过绘本游戏来深度探寻。绘本游戏的自然性与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生命绘本游戏时,幼儿内在的生命意识被激发。这时也最有利于教师把握生命教育的特殊价值。深度探寻绘本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需要教师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把握,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生命全面发展。
生命本身的抽象性赋予生命教育教学实施上极大的挑战性,生命教育丰富的内涵需要幼儿教师深入去把握。当今社会倡导学习型社会,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理念。
第一,深度阅读绘本理论著作以提高自身的生命认知。教师的深度阅读是个体主动参与阅读情境,基于批判性思维来理解知识,创造性地构建新知识的阅读方式。深度阅读的“深”要求教师做到阅读过程、阅读方法及阅读效果有深度。首先是阅读过程,教师可以阅读绘本理论著作来习得实用的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学会抓绘本的主旨意涵。其次是阅读方法。教师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要带有整合性和创新性的意识。生命绘本中的内涵解读是多元的。教师要在作者原有构架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来利用整合策略提炼出自己对绘本内涵的理解,以做好迁移。最后是阅读效果。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导向,注重将阅读后对内涵的理解运用于实践。
第二,通过集体研读绘本来提升综合提取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4]作为教师要具备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教师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指向性质的具体实践集体。教师在集体中因环境“约束”的作用,参与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其主体意识被充分激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围绕生命主题绘本进行深入研讨来探寻对某一生命绘本内容的不同理解,再通过总结梳理提取适合的内涵,进而对绘本内容系统地把握。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从绘本的创作角度去思考作者构建内容背后的隐含意义,列出相关的涵义,然后再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去教授给幼儿。有了规范化的理论知识建构体系,教师就可以准确地把握绘本中生命教育的内涵。
卡尔·罗杰斯曾说:“我所能知晓的唯一实相是当下我所感知和体验的世界,人类不会先于体验存在。”[15]体验是真实的、纯粹的、客观的,个体在体验中感知自我、获得生存意义及提升生命的价值。体验生成了“生动”的人,它让幼儿获得诗性的智慧和丰润的生命情感[16]。幼儿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生命。对幼儿来说,生命教育更多的是动态和灵性的物象,体验才是理解领悟它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促进幼儿对生命的整体把握,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给幼儿“权利”,引导幼儿体验生命。儿童哲学认为“赋权”是幼儿教育理念的第一要义。它强调师幼平等,幼儿有“权利”体验生命。生命体验注重对幼儿各方感官的开启。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幼儿的身体就是生命体验最好的来源。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攀爬、玩耍等,在活动中释放自身的体能,展现出朝气的生命状态[17]。例如,当教师在讲到绘本《我们的身体》时,就可以让幼儿随意扭动身体,通过蹦、跳、爬等形式来感知身体部位。教师通过“权利”的下放,让幼儿有充足运用身体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对自身生命蓬勃的体验。
第二,抓住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体验的契机。幼儿生命教育不是对生命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幼儿在对生命诸多事件、情境的体验中,获得对生命默然于心的理解[18]。其中,在这诸多事件中就包含着实际生活中带有偶发性质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探索这些偶发性事件,捕捉生活中关于生命的痕迹。例如,种子的发芽、家中亲人的去世、弟弟妹妹的诞生等都是能引发幼儿感知的事件。这些真实事件相对应的就是诸如《一粒种子的旅行》《爷爷变成了幽灵》《小威向前冲》的绘本。从绘本引申到现实生活偶发事件更能引发幼儿直观的感受和对生命的觉知与敬畏。因此,教师要采用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保护生命的意识,使其灵动的思维成为根本价值的遵循。
生命绘本教学活动的延伸不可忽视。它是促使整个教学活动具有连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计生命教育活动的延伸部分是一节完整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离不开教师具有拓展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灵活地依照活动中相关的教学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换,以满足整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变态度以重视延伸活动。活动延伸是保证教学活动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部分,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巩固拓展的作用。教师要主动查找并分析与本次绘本活动有关的资料,在理论上认识到延伸活动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观摩学习优秀延伸课例,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借鉴以实现实践层面的转变。教师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引航人,只有在意识层面深刻意识到延伸的意义,才能科学落实绘本的延伸活动。
第二,挖掘绘本核心意蕴以科学设计延伸活动。绘本延伸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绘本内容,延伸形式只有贴合相关的内容,才能保证绘本延伸活动的拓展。因此,教师在绘本活动开展前一定要深入解读绘本的内涵,把握绘本核心意蕴,找出其中的亮点,根据生命绘本的类型和内容设计科学的延伸。
第三,建立“问题导向”对话教学以落实延伸目标。“问题导向”对话教学旨在引导幼儿以生命绘本带有哲学意蕴的问题为载体,教师通过对话将生命这一抽象概念问题分解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具体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注意与观察、比较与对比、分析与概括等理解并回答问题[19]。该对话教学注重问题选择的直观性、问题分解的细化性及问题整合的具体性。教师通过“问题导向”对话教学的“选择—分解—整合”三段式能更清晰地知晓延伸的步骤。通过对该教学方式的追寻,教师以幼儿为中心的延伸目标得以落实。因此,教师要以所开展的绘本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幼儿生命教育的场域,科学合理地运用延伸手段,在促进幼儿对生命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来保证教育活动的效果。
总之,幼儿生命教育是一个极具抽象哲学色彩的话题,包含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通过绘本的形式将生命的原始状态加以呈现,能够让幼儿更充分深刻地了解相关意义与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