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他山之石” 蓄积“攻玉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024-05-24 07:48田文浩
山西财税 2024年2期
关键词:太原合肥基金

■田文浩

时盛岁新,万向生辉。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夯基起势的重要一年。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新一高”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23 年9—12 月太原市委市政府选派55 名干部赴合肥跟班学习,太原市财政局作为提升国有投资平台融资能力小组牵头单位选派4 名业务骨干学习先进经验,用好“他山之石”、蓄积“攻玉之力”,推动太原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溯源“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

合肥与太原都是不沿江、不沿边、不靠海,在积极融入长三角,靠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以投代引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合肥GDP 从2014 年迈入5000亿元门槛到2020年突破万亿元,仅用了6 年时间。2022 年达到1.2 万亿元,撕掉了“全国最大县城”标签,一举跻身到“新一线城市”,发展速度之快堪比深圳,被称为逆袭之城和黑马之城。

“合肥模式”的核心是将“战略思维、产业链思维、创新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定位、政策体系构建、股权投资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的市县协同联动,瞄准国家战略、定位发展方向,找准产业“风口”、细化产业链条,创新投资方式、国资引领市场,强化科学决策、健全推进机制,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太原市致力于将“合肥模式”“合肥经验”转化为“太原方案”“太原经济”,做好成果转化运用的“后半篇文章”,坚持向优者学、与快者比、跟强者争、朝高者攀,努力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是战投引领定方向。合肥始终注重顶层设计,瞄准国家战略、政策导向,聚焦自身资源禀赋“按需补缺”,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并动态调整重点产业链,一任接着一任干,只调政策不调方向,引入培育京东方、科大讯飞、长鑫、蔚来等几十条产业链上龙头企业,新兴产业迸发新势能,形成了“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发展新格局。(芯片、屏显、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应急产业、终端产业、生物医药、智能语音),发展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二是遵循“产业链”思维。合肥在投资项目选择立足于原有基础优势产业,沿产业链进行布局。先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入链主龙头企业,从与龙头企业合作大项目切入,再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深挖关联“风口”产业,按照强链、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通过投资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配套项目,搭配多维度政策体系,吸引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入驻。如合肥围绕“京东方”项目供应链的上下游产业(如玻璃基板、驱动、芯片等),带动晶合集成、鑫昊PDP、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彩虹蓝光LED 以及住友、法液空、友达等一大批链上企业项目陆续落户合肥。

三是产业政策体系化。产业政策是促进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作用的重要支撑。合肥市2005 年确定“工业立市”以来,其产业政策坚持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每个阶段的政策演变,体现出“集中财力促发展、国资引领市场化、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的投资方式创新、政策模式创新。政策完整性、统一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逐年提升,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一事一议+专项+普惠”多元政策体系,成为合肥招商引资、集聚要素的“成功秘诀”。

四是深度融入长三角。合肥主动积极融入长三角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20 年,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合肥市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设立了两步走发展目标,在“科创、产业、交通、能源、信息、商务、金融、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12 个领域建立一体化体系和发展推进机制,为太原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借鉴方案。

五是基金丛林全覆盖。按照“国有资本引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合肥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模式,遵循“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同进同退,国有资本增值保值”原则,明确基金投资产业的主导地位,打造出“政府引导母基金、国资平台基金”的“双驾并驱”基金体系。政府引导母基金偏重政策性基金,不直投项目,以参股子基金的方式实现引导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各类子基金,逐步实现“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国资平台基金发挥国有资本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作用,集聚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目前,合肥国资参与设立的母、子基金覆盖全部重点产业全链条,撬动5 倍以上资本,累计组成了千亿级产业基金群;合肥政府引导母基金成立仅一年半,涵盖了种子、天使、科创、产业投资等全生态链,形成了支持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初创、发展、成长、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体系,基金总规模和招引项目投资双双破“千亿”。

六是融资平台服务优。合肥搭建了“信易贷”企业融资平台,入驻65家金融机构以及融担、征信企业,推出271 项融资产品,实现商业银行、政府性担保机构全覆盖。打造了“政信贷”金融产品,链接产业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政府、担保、银行、平台四方合作的服务企业融资模式,实现了融资服务和产业政策服务双向支持。财政贴息后平均融资成本2.18%,平均授信周期仅5.82 天,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二、探寻“太原方案”的破题思路

太原市委市政府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坚持“五个统筹”基本原则,锚定“六地”发展定位,部署推进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下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针”。将“合肥模式”转化为“太原方案”,主要思路有:

(一)紧扣“四个聚焦”,精绘产业图谱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两大使命,对照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六地”发展定位以及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等战略谋划,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的“三向思维”,为后续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导向,“自上而下”确定产业方向。“十四五”期间太原迎来多重发展机遇。国家将太原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城市,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太原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要精准把握上述战略定位和政策导向,逐项对接国家政策条目,吃透用足政策,研判产业方向,发掘发展空间,争取资金支持,确保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二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由外而内”做好承接补位。抓住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好京津冀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承接好京津冀、雄安新区发展以及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梯次转移带来的产业溢出,链接好京津冀大规模群体的农产品、文旅康养等消费需求,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是聚焦太原资源禀赋,“自下而上”确定产业优势。从太原工业发展底蕴、能源保障、通航产业区位、宜居宜游、省内科研等优势出发,善于扬长,做优基础,确保自身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价格、渠道”等具备竞争力的全面优势。

四是聚焦现有基础产业,“上下延伸”细化产业链条。坚持“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在筑牢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按照现有基础产业主脉络,了解产业要素分布情况,研判产业发展前景。坚定依托存量基础产业,明晰存量企业发展定位,统筹规划战新产业,将存量企业嫁接到战新产业,给“老家底”注入“新支撑”“新动能”。

(二)构建政策体系,转变投资方式

一是系统构建产业扶持政策。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整合为一个政策体系,避免政出多门、重复设置,优化政策资金配置,增强政策协调性和联动性,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牢固树立“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同进同退,国有资本增值保值”理念,按照“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的改革思路,由拨款、补贴改为投资、参股,由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有周期的使用,增加资金使用周转率,加大企业支持面,提高资金循环使用效益。

三是精准支持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细化产业分类,根据政策类别和特点采取不同政策资金投入方式,在创新、投资、消费、融资、市场、环境等企业最需要资金的阶段给予支持,既要防止资金“水过地皮湿”,也要防止“大水漫灌”。

(三)股权投资引领,打造基金丛林

一是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模式。打造基金标杆,构建“政府引导母基金、国资平台基金”的“双驾并驱”基金体系。政府引导母基金以参股子基金的方式实现引导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将“土地财政”逐步向“股权财政”转变;国资平台基金“参股、直投”具体项目,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挥国有资本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作用,集聚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建立以政府引导母基金为纽带,与国家级基金、省级基金、市属国企基金、县(区)基金的四方紧密合作、协同联动,并按照“国有资本引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与上市公司、产业资本、知名PE/VC 机构等扩大合作,形成资金合力。

二是明确基金投资主导地位。强化基金投入战略产业力度,坚持集中使用政策资金的原则,转变零星分散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建议整合太原市基金资源,将年度产业政策预算中切出一定比例投入政府引导基金,并根据项目投资情况实缴,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逐步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政府引导基金顶层统筹,支持优势主导产业成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社会资本与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建立沟通桥梁,逐步打造出“产业直投基金+参股基金+政策性基金”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基金体系。

(四)创优投资生态,畅通融资渠道

一是投资生态重点发力。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基础上,打造最优“生态链”。从项目与资本对接入手,营造社会资本投资生态。打造金融小镇,吸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基金、第三方机构入驻。建立项目与资本对接服务机制,支持重点产业链项目、科创项目与资本对接,解决“项目找不着资本,资本等不来项目”问题。从企业产品销售端培育入手,帮助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壮大企业产品销售推介,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间接融资持续用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银企协同作用,打造一站式平台。利用全国推广的“信易贷”平台,整合提升太原市现有“信通三晋”“太原市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加大数据赋能,提升服务能力;链接“三晋贷款码”平台等省级平台,实现金融平台互联互通、企业信用信息互认共享,优化企业入驻体验。推行“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征信”“五方合作服务”的企业融资模式,将分散在发改、财政、科技、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工信等部门的扶持优惠政策,整合为一支政府金融服务产品,嵌入金融服务平台,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高效落地。

(五)平台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发展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指引转型方向。太原市各平台公司投融资服务能力与太原产业投资需求旺盛不相匹配,与“接得下、融得回、管得住”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明确各平台公司战略定位和功能划分,合理界定各平台公司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做好平台间资源整合、赋能经营性资源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推动太原市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

二是立足市场转型,壮大国有资本。平台公司要坚持“守好存量、争取增量、面向市场”原则,切实提高现有资源资产运营管理收益。要围绕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建设、运营保障新需求,向“专业化、多元化”城市运营服务转型。要以“稳步支撑太原市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大平台公司资源资产扶持,合理注入具有一定收益性的经营性优质业务、资产和资源,增强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性收入规模。要聚焦太原市六大产业布局,围绕太原“产业链”发展需求,锚定战新产业投资平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转变,坚持市场化方式和资本化方向并重,利用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实现国资引领。

三、提振太原经济的保障要素

2024 年的太原,从战略机遇看,在“水涨船高”中有“势”可乘,将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从发展规律看,在“探底回升”中有“形”可循,将进一步提振信心预期预期;从支撑条件看,在“潜能释放”中有“力”可为,将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太原“蓝图”已布局,冲锋号角已吹响,必须坚定不移谋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

要解放思想敢突围。紧抓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进一步激活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开放思维、市场理念,坚持敢于探索干、勤于主动干、勇于大胆干,切实以思想解放为太原高质量发展增红利、添动力。要学习用开放的眼光想事,坚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高频次全方位对接合作。

要深化改革勇破题。聚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跟班学习成果转化与落实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努力形成一批“太原经验”,以改革主动赢得发展主动。要学习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让更多社会资本流入太原。

要狠抓落实求实效。运用好抓工作落实的“543”体系,对议定的事项、看准的事情、确定的工作,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奋力实现争先进位。

要聚才引智强队伍。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建设市级智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采取“内脑+外脑”“招引+外聘”模式逐步充实力量。引进专业人才,健全用人体制机制。可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开展管理岗位“揭榜挂帅”选聘工作,打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加快建立科学引进团队机制,从“跟干跟学”开始,逐步实现“自主管理”。

栉风沐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再续华章。龙城太原龙兴之年,太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太原市上下对发展愿景更加认同,迈向未来更有底气,人心思齐、人心思进,找准太原破局突围、强势崛起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实践,增强信心底气,坚定扛起省会担当,以新面貌新作风创造新作为新业绩,为太原市进一步加快率先转型发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太原合肥基金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
生态合肥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