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平安否?

2024-05-23 08:38刘志坤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6期
关键词:丁酉宁古塔季子

刘志坤

清顺治十二年(1655),18岁的顾贞观与长他6岁、主持“慎交社”的吴兆骞(字汉槎)结识。一个是才气横溢的雅士,一个是倜傥不羁的才子,两入学力相近,意气相投,遂结盟订交,开始了贯穿一生的友谊。顾贞观后来在信中追忆说:“相识在甲午之春,相别在丁酉之秋,知交中未有契阔如此者。”

丁酉之秋之所以成为“相别”之期,乃是因为这年(1657)爆发了著名的“丁酉科场案”。其中吴兆骞所涉江南一案,起因复杂,但过程如惊涛骇浪,结果似秋风扫叶。主考方猷、钱开宗被处斩,十几名考官被处以绞刑,已经录取的吴兆骞等8名考生,即便证据不足,也被一并流徙至宁古塔。

4年后,吴兆骞给父母写信,诉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的艰苦。这时的他还想不到,自己将会在这片“穷荒绝域”奉献出入生最宝贵的23年。

康熙十五年(1676),即吴兆骞到达宁古塔后的第17年,一个冬日,京城的干佛寺冰冻雪寒,寓居其间的顾贞观触景生情,想起远在塞外的好友吴兆骞周旋于搅天风雪之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于是,作《金缕曲》二首,“以词代书”,借词抒怀。

金缕曲

[清]顧贞观

季子①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注:①[季子]吴兆骞,又称吴季子。②[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时吴国攻楚,楚国大败。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救,秦哀公不愿发兵。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被其感动,答应出兵救楚。③[乌头马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战国时燕太子丹质于秦,想回国而秦王不许,说必须“乌头白,马生角”才放他回去。

这首词是《金缕曲》二首中的第一首。顾贞观在词中安慰友人,亦表明心志,自己定尽全力救助对方脱困。

“季子平安否?”这首词以问候开篇,不仅巧妙地贴合了书信的格式,更包蕴了对朋友身处异域苦地的深切牵挂,因而动人心弦。词人接着说,你现在若能南归,定然不忍心回看过往吧;可你若南归,这万里行程,谁能给你慰藉?你母亲年迈,身在江南;孩子在侧,尚且年幼。至于家境窘迫,那就更不必说了。当年潇洒纵酒的情景,现在都不复记取了吧?这里的“记不起”,和“那堪回首”一句,语异而情同,都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意味。然后,词人说道,小人使坏,好人受苦,历尽劫波,你如今心态定然与往日大不相同吧?今天我立于冰雪之中,突然想起你了。“冰与雪,周旋久”包藏隐喻,既是现实,也是想象,虚实结合,提升了情感的浓度。

下片,词人则迂回一步:不过,你莫要过于伤心。嫂夫人在侧,儿女绕膝,天下谪客多矣,像你这样骨肉团聚的能有几家呢?这就好比人们说红颜多薄命,若有命在,可比那些逝去的孤魂幸运多了。穷边绝塞,苦寒难熬,我自深知。不过你放心,我曾发愿说要助你挣脱苦海,不管前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努力前行。你且收好此信,拭目以待吧。

顺治十六年(1659),吴兆骞刚到宁古塔不久,顾贞观就给他写信,提及救他之策:我明年准备参加童子试,如幸而得中,将继续人北闱应试,借机缘“为汉槎作生还之计”。此时的顾贞观不过一介文士,既无功名,又无资财,年纪又轻,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救助方案了。

在这首词中,顾贞观将过去的然诺重新提起,或是因为这年,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他得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与纳兰性德相识。据说纳兰性德读到《金缕曲》词后,潸然泪下,承诺全力助吴兆骞脱困。“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这是纳兰性德对顾贞观的承诺。

康熙二十年(1680),经多方营救,吴兆骞终得放归。

猜你喜欢
丁酉宁古塔季子
季子挂剑
行书杨宾《宁古塔杂诗》
论季子的贡献和文化学影响
宁古塔让清朝人闻风丧胆
清宫剧中的宁古塔竟是世外桃源
宁古塔让清朝人闻风丧胆
雪后的世界——丁酉岁末雪夜读林尔兄印作有感
My Wishes
丁酉海棠雅集
丁酉举国迎春感赋(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