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文化传承中的文创开发研究

2024-05-23 23:48梁接澳
公关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传承利用

梁接澳

摘要:安徽蚌埠双墩遗址遗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重要的创新利用价值。结合目前双墩文化创新利用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就双墩文化开展文创开发的相应建议。通过文创开发,使双墩文化更好地走进公众生活,成为日常所需,有助于促进双墩文化更好地保护、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双墩文化;传承;利用;文创开发

引言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的双墩村,向南距淮河4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挖掘,发现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大批文物标本和灰坑等遗迹,这些文物距今7000年左右。根据相关考古专家的深入整理分析,双墩遗址保存的文物比较丰富,特点鲜明,是迄今在淮河流域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对建立淮河中游地区史前年代分期框架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遗址中出土的600多件刻画符号,题材广泛,既有日月山川、动物等写实类,也有狩猎、捕鱼、养蚕等生活类,还有记事和记数等内容,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年代较早、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对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双墩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

一、双墩文化的传承利用问题

近年来双墩遗址在社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逐渐提高,也引起各界对双墩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高度关注及重视。双墩遗址作为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蚌埠这座城市的一张响亮名片。随着双墩国家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使用,社会各界对双墩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给予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双墩遗址文物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的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2]。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目前相关珍贵的文物只能保存在蚌埠博物馆或双墩遗址中,广大公众并非都能近距离感受双墩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历史文物更无法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导致其文化影响力及时代价值未能有效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双墩文化在传承利用等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涵挖掘不足

当前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重视文化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更加关注其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但相关部门及学界对双墩文化特色及独特内涵挖掘的力度不强,导致社会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及利用价值的丰富性等方面的认识都不够深刻,也自然影响对其有效的开发利用。

(二)传播力度不强

岁月不断流逝,记忆也会随之消失,唯有大力传播才能确保历史文化不被遗忘。虽然双墩遗址考古成果非常显著及重要,但有关方面对其传播力度有待加强,双墩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入耳入脑入心等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纵深推进。尤其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传播力度不强、传播范围不广、缺乏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及形式、传播层次感不强,导致其应有的知名度与其本身的重要性极不匹配。同时蚌埠博物馆展览及双墩遗址展陈等传播渠道应该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及多样化,尤其要不断转变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式,巧用新媒体,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传播,加速数字化展陈方式。

(三)创新利用不力

双墩遗址已出土600多件刻画符号的器皿,题材广泛、内涵深厚,蕴藏着无限的文创开发潜能。但目前双墩文创设计开发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文物资源闲置、文物活力及时代价值尚未有效展现等问题。受传统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理念及方式影响,有关部门侧重于通过博物馆展柜及遗址开放展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前来观赏的需求,但创新开发意识不强,难以满足公众将双墩文化带回家的愿望,离双墩文物“活”起来、双墩文化“火”起来等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同时缺乏专业的文创设计团队和开发人员,难以为双墩文创设计开发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支撑,也影响了创新利用、持续发展的成效。

(四)群众的参与度不高

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及大力支持,双墩文化的传承发展尤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但当前社会各界对双墩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参与度及投入度不强,尤其是双墩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氛围感不强,民众日常生活中较少感触到双墩文化的印记。社会力量对双墩文化的参与度及投入度不高,影响了双墩文化开发创新的社会基础及资金保障。

二、双墩文化文创开发的几点建议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3]。“文物只有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4]有效利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遺产开展创新创意开发是当前比较通行且有效的做法,也是推进地域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合理有效地开展文创开发是对双墩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振兴双墩文化的有力手段。

(一)挖掘双墩文化的历史底蕴

当前文创产品内容种类越来越多样,潜在的情感因素已成为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选择的重要因素。文创产品深度挖掘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内涵,在产品推广和使用过程中,使消费者感知到这种文化内涵,从而引起情感共鸣[5]。双墩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遗址特点鲜明,是迄今在淮河流域中游地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双墩遗址的发现对于淮河流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其出土的600余件陶器刻画符号,发现了比甲骨文早4000年的文字雏形,为文字的真正起源提供更多的实物证据。每一件历史文物都蕴含着生动的故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陶瓷器皿,仿佛能够看到早在7000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一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景象。通过对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研究,探究70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智力要求高、知识密集度强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研发人才。相关部门应联合地方院校、科研单位,统筹专业研究人员,集中研究团队优势,有效发挥政府智库功能,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挖掘双墩遗址珍贵的历史文物,抓紧开展相关文物文化内涵的研究及阐释,尤其要揭示双墩文化蕴藏的独特性及唯一性,为下一阶段的文创开发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及时代内涵。

(二)突出双墩文化的地域特色

当前文化消费需求正呈现出特色化及多元化等趋势,文创产品开发能有效满足多元的文化需求,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创产品设计的重点在于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加工,才能体现产品竞争力。文化IP的开发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对特定的地域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并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6]。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腾龙”IP系列下的腾龙文创产品“龙腾四海”为例,其玩偶“龙腾四海”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铁芯铜龙”为创作原型开发的,是其深度挖掘的成功范例,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青睐,对双墩文化的创新利用颇具启发。当前就双墩文化进行文创开发要重点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含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开发兼具文化內涵、科技含量、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满足社会对文创产品的多元需求。例如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高6.3厘米,宽6.5厘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塑人头像之一,为国家一级文物。器物整体由陶土捏制后烧制而成,突显出一个美丽少女的生动形象。此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样还拥有一个迷人的微笑。可以借此打造“陶塑人头像”系列文创产品,开发出“陶塑人头面膜”“陶塑人头唇釉”“陶塑人头便签贴”“陶塑人头剪纸”及雪糕、面具等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可以双墩陶塑人头像为创作原型,将其更加时尚化、年轻化设计,有效地融入蚌埠涂山、大禹、淮河等地域文化元素,使开发出的文创产品辨识度高、造型优雅精致,符合现代文化审美理念,更容易被现代社会接受。

(三)体现实用价值,使文创设计生活化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文创设计必须重视和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深度剖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情感心理[7]。实用性是文创产品的重要价值,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作用,实用性、生活化将是双墩文创产品开发的重心之一。要深度挖掘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特点,促进产品设计体现实用性及生活化,满足公众的现实需求。例如故宫文创产品就是深度挖掘丰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将有五千年历史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文物以及背后的故事融合现代人的时尚理念,打造既具故宫文化内涵又有时代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双墩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要重点体现产品的实用功能及生活属性,例如将出土文物的元素衔接到服饰方面,设计出独特的“陶塑图文睡衣”“陶塑图文丝巾”等;利用出土的器皿形状巧妙设计茶具、笔筒等日常陶瓷器皿中,打造“网鸟纹茶具”“三足笔筒”等文创产品;还可以利用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制作“陶塑人头口罩”“陶塑人头公仔”等生活用品。这些具有实用性、体现生活化的文创产品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有助于双墩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四)依托文创产品,加强传播推广

“要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阐释推广”,通过文创产品为文物说话、为历史说话[8]。加大双墩文化的传播推广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影响双墩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因素。有关部门要转变传播理念,增强传播推广的自觉性及主动性,要依托包括数字化在内的文创产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加大传播力度,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及影响力。一是以双墩文创产品推动双墩文化进校园,可以组织各类团建、亲子及课外研学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双墩文化的兴趣及好感,增强对双墩文化的自觉及自信,让相关文创产品成为青少年的文化消费习惯;二是增强沉浸式文化体验,强化文化认同感。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公众的广泛共同参与,尤其要激发青少年的参与热情。青少年是文创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消费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为文创产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思路,一些纪念馆、博物馆有效利用VR、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也为公众提供独特的体验感受。蚌埠有关方面应加强数字双墩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先进的传播平台和便捷的消费渠道,借助数字化产品的不断推介,增进沉浸式文化体验,使公众通过文创产品了解更多的背后的文物故事及地域文化,形成良好的双墩文化认同和稳定的文创产品消费习惯;三是举办大型活动展览,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及体验感。大型文化活动展览能收获更多的关注度,借助活动开展文创产品的制作及推介,有助于公众融入其中,切身感受文创产品的独特魅力,感受双墩文化的深厚底蕴,积极争当双墩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及利用者,促进双墩文化展示出新时代活力。

结语

当前蚌埠双墩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既重要又迫切,如何使双墩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是亟待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文创开发是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遵守文创产业发展的规律,注重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合理使用双墩遗址资源,加大对双墩文化资源的挖掘提炼,重视对双墩文化的开发创新,注重其文创开发的差异化、个性化特点,努力开发具有淮河文化底蕴、体现双墩IP特色的文创产品。面对日益严峻的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及不足,双墩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双墩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还需要不断探索,相信通过各方努力,通过有效创新利用能实现对双墩文化更好的保护,借助文创产品能将双墩文化独特的魅力更好地发扬光大。

本文系蚌埠学院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双墩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项目编号:20211130506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何长风.专家学者研讨“双墩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5-11-29(01).

[2]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N].人民日报,2020-06-12(11).

[3]习近平: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EB/OL][2016-04-12].http://www.gov.cn/xinwen/2016-04/12/content_5063443.htm.

[4]王珏.绽放历史文物的时代风华[N].人民日报,2018-10-16(05).

[5]武瑶佳,贺孝梅.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硬件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7(20):156-162.

[6]董子健,邝星辰.“互联网+”时代沧州段大运河文创产品传播研究[J].文化产业,2023(2):144-146.

[7]吕锐.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3(1):111-117.

[8]新华社.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N].光明日报,2022-02-21(04).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传承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