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慕课的发展与挑战: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2024-05-23 23:31:31张磊
电化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无障碍慕课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项目编号:浙教函[2021]47)

[摘   要] 提高慕课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是慕课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确保残障人士平等享有学习权利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国际研究视角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选取Web of Science、Scopus和ERIC数据库中2017—2022年的17篇相关实证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无障碍慕课在平台设计、技术支持和对学习者特定类型的适应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辅助技术工具的配套以及对残障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国际上目前针对无障碍慕课评估的指南和标准主要依据Web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创作工具辅助功能指南(ATAG)、用户代理辅助功能指南(UAAG)以及ISO系列规范,需要加快推动评估指南、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无障碍慕课开发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基于通用性和包容性原则,以残障用户为中心,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选择,以满足不同残障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最后,文章探讨了推动我国无障碍慕课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慕课; 无障碍; 残障人士; 可访问性; 系统性文献综述

[中圖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磊(1982—),男,宁波象山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残疾人职业教育、网络消费行为研究。E-mail:zhangl@zcse.edu.cn。

一、研究背景

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OER)概念,即基于互联网创建并授权给最终用户自由拥有、共享和在大多数情况下修改的教学、学习和研究材料[1]。随后,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加入了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免费资源的运动。Georges Siemens和Dave Cormier于2008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课程“联通主义和连接知识”中创造“MOOC”一词,开放教育的焦点从资源转向了学习,并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学习形式[2]。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全民开放学习,即无需满足任何特定条件可以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学习。这就意味着教育资源应当适合各种类型的学生,包括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MOOC和相应学习平台[3]。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之为 “MOOC元年”[4],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广泛传播。自此,慕课在实践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各国也涌现出XuetangX、Miriada、Iversity、FutureLearn、OpenStudy等全新的慕课平台[5],全球的慕课平台、课程数量及注册学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根据Class Central 2022年度报告,全球有近100个慕课平台,开设了11万门课程,细分达到1000个科目,注册用户达到300万[6]。慕课的快速发展,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为灵活、便利的平等学习机会,有助于他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比例更高[7]。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决议,承诺包括残疾人在内全球公民终身享有包容、平等的优质教育[8]。全世界已有184个国家签署并批准了《残疾人权利公约》[9],确保残疾人在不受歧视及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机会,推动残疾人使用新的信息技术[10]。因此,慕课能否满足不同类别的残障人士(如视力、听力、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平等地获取教育资源、参与课程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是残障人士在与他人平等的前提下行使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的重要体现。未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慕课都可被视为“残疾歧视”。基于此,本研究以国际视野下无障碍慕课的相关研究为基础,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探讨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评估及开发设计等相关建设情况,揭示当前无障碍慕课实施面临的困难及挑战,以期为我国无障碍慕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南。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针对残障人士,梳理相关文献探究国际视野下无障碍慕课建设的最新进展,并确定以下研究问题: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如何?评估无障碍慕课的行业指南、规范和标准有哪些?开发设计无障碍慕课的原则、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LR)方法开展研究,并借鉴Tang[11]等的研究,在PRISMA的数据筛选框架下实施数据检索与筛选[12]。SLR是一种明确、系统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需要使用可理解、可公开、可追溯的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综合和评价,并使用科学方法论界定相关文献,评价研究质量,总结研究结果[13],SLR的优势在于严谨、透明、清晰地研究问题,能有效克服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性、偏见性等问题[14]。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分析对象都非常明确,因此,十分适合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研究样本筛选

1. 文献检索策略

为高质量地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保证研究质量,本研究运用的检索数据库是当前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科学文献索引工具Web of Science(WoS)、Scopus和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RIC),采用主题式检索TS= ((“MOOC” OR “MOOCs” OR“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ND(“accessibility” OR “disability” OR “disabilities” OR“inclusion” OR “universal design” OR“special needs” OR “usability”)),锁定含有相关关键词的文献,用AND链接以上两个部分的检索式,并限定语言类型为English,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 检索时间限定为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得到文献219篇。

2. 文献筛选标准

完成初始文件检索后,为精确掌握无障碍慕课建设的发展情况,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文献质量对检索到的219篇论文制定了人工筛选标准,其中,第1-4条为文献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样本文献筛选的精确性;第5-6条分别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标准,筛选后可以更好地聚焦研究问题。(见表1)

表1                   文献筛选标准

3. 文献筛选过程

本研究根据PRISMA筛选流程,通过检索、筛选、合格、纳入四个阶段对涉及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慕课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在人工筛选阶段,主要运用Rayyan工具[15]分三个步骤:首先,通过标题和摘要排除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其次,下载初选合格的文献,排除不可获取的文献;最后,进行全文细致阅读来精确锁定本研究所需要的文献。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PRISMA流程

三、无障碍慕课相关研究概况

根据上述筛选结果,本研究对最终纳入的17篇文献的关键信息进行编码描述。文献的发表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2018—2022年,从2020年以后,文献发表的数量成倍增长,其中2022年发表数量占比35.2%,无障碍慕课的相关研究日趋丰富。

从文献发表的期刊分布来看,发表于教育类期刊的文献数量为 10 篇(占比58.8%),计算机类期刊的文献数量为6篇(占比35.2%),综合类的期刊为1篇(占比5.9%),其中发表在期刊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上的文献数量最多,共3篇。无障碍慕课的相关研究已得到教育学及计算机领域学者的关注。文献收录最多的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10篇,被2个及以上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共8篇,本次纳入研究的文献被普遍认可的多个数据库同时收录,也保证了本次研究文献纳入的质量。

从文献引用率来看,有4篇文献的引用率在10次以上,超过30次引用的文章有2篇,我们发现引用率最高的文献主题聚焦于无障碍慕课通用性设计原则方法及视力障碍学习者在慕课使用中的需求和困难,这些研究内容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

从作者的分布区域来看,为呈现无障碍慕课相关研究文献的作者分布情况,本研究对17篇文献样本的第一作者进行了分析,作者总共来自 12个国家,其区域分布分别是欧洲(n=8,66.6%),亚洲(n=2,16.7%),北美洲(n=2,16.7%)。从文献的第一作者数量来看,西班牙的最多共计3位,其次是英国、法国、厄瓜多尔各2位。由此可见,欧洲学者是无障碍慕课相关研究的主要群体。

四、国际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

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可知,无障碍慕课的可访问性是一个全球性议题[16],全球仍有超过10%的用户在使用OER和MOOC时面临困难,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问题更为显著。当前针对OER和MOOC的无障碍评估模型尚未建立,导致在慕课开发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残障学习者的需求[17]。特別在疫情期间,残障人士面临注册和访问虚拟学习环境的各种困难[17]。这也表明当前教育资源的无障碍性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法真正实现教育包容性[18-21] 。

(一) 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面临的挑战

1. 平台设计和技术支持方面的挑战

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慕课无障碍建设缺乏国际统一标准,不同的慕课平台和课程提供者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不同慕课平台的无障碍水平存在差异[22]。但大多数慕课平台仍存在访问困难,例如,导航链接缺失、标题使用错误、图片没有替代文本、视频无法播放互动等[20]。部分慕课平台无法提供辅助技术的支持,如缺少兼容平台系统的屏幕阅读器等辅助工具,使残障人士在信息获取上产生很大的障碍[23]。但也有文献指出,有些问题可能并非源自慕课平台本身,而是由平台所使用的工具、编辑器等功能导致,仅仅依靠平台代码的适配可能不足以满足可访问性标准[24]。此外,Kosova和Izetova还发现数字文件可访问性问题,在对56门本科学生的俄语数学慕课抽样调查中,98%的数字文档、82%的数学符号和91%的测试内容无法被屏幕阅读器准确呈现,64%的慕课没有字幕,66%的慕课没有转录功能,52%的慕课没有讲义,没有任何一门MOOC提供视频内容的手语翻译[25],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残障人士对慕课内容的访问。

2. 学习者特定残疾类型的可访问性挑战

文献指出,不同残疾类别的不同需求是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残障人士普遍对可访问性规则不熟悉[18],每种残疾类型因其个体功能缺失存在差异,导致其对可访问性有不同的要求[19]。如听力障碍人群缺乏视频、音频内容文字描述、字幕显示或手语翻译等辅助工具[18-19],言语障碍人群缺乏文字转语音技术或增强交流设备[19],视力障碍人群缺乏辅助设备对图像、图表及复杂视觉内容的访问和理解[19,21,25],身体障碍人群缺乏鼠标替代设备或语音识别软件等辅助技术进行学习[19],认知障碍人群则缺少简单明了的学习内容和交互方式设计的教育资源[19-20]。尽管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可访问性设计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提供辅助工具和软件、字幕、描述性音频和可调节的字体大小等功能[26],但无障碍慕课的可访问性仍然受限,无法满足各类残障人士的需求[22],特别是认知障碍人群往往会被忽略[26],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除此,慕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没有进行适当的可访问性设计,缺乏可调节的格式和易读性,使他们难以获取和理解课程内容,也会给残障学习者带来困扰[23,27]。

(二)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的问题原因分析

1. 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据文献显示,现有指南和标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开发者和设计师在创建慕课平台和教育内容时缺乏明确的指导,也没有法律强制要求他们必须遵循特定的无障碍设计准则[26]。因此,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无障碍慕课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难,残障人群的无障碍需求很有可能被慕课开发者忽略,进而导致访问障碍的存在[23]。教育界致力于推动残障人士平等接受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来确保实施和监督[20]。

2. 缺乏对残障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根据文献研究,一方面,慕课平台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残障用户的多样性,缺乏深入了解不同残障类别的特殊需求,过于注重技术和内容的制作,导致部分残障用户无法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和信息[19,26]。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制作者缺乏有关可访问性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描述和标注方面存在不足。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教育机构和从业者无法跟上最新的无障碍技术和标准,进一步加剧了可访问性问题[16]。在应用过程中,有些无障碍性准则可能存在主观性和解释性的问题,不同的评估人员可能会根据个人理解和经验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28]。此外,由于无障碍慕课评估的复杂性和耗时性,许多平台的开发者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的无障碍性评估,导致很多未经充分测试和审查的内容被发布到网络上,增加了访问障碍的可能性[28]。

3. 缺乏辅助技术和工具的配套

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辅助技术和工具在满足残障学习者的需求方面存在配套不足。许多教育资源的制作者没有充分了解辅助技术,并未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资源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相关的技术支持,也没有采用相应的辅助技术和工具来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16,22,24]。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慕课平台和教育资源本身无法整合相应的辅助技术和功能,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6,29]。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教育机构和从业者可能难以跟上最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导致教育资源在辅助技术和工具方面的配套存在滞后[17]。此外,在教育资源的评估和检查中也忽视了对辅助技术和工具的考虑,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访问障碍[17]。

综上所述,全球范围内无障碍慕课的可访问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其挑战主要来源于平臺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以及不同类型的残障学习者所面临的特定可访问性障碍。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法规支持,缺乏国际统一标准导致各个慕课平台应用标准有较大差异,造成了很多设计上无法访问的问题。而对于不同残障类型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平台的开发者和设计师对其需求缺乏深入了解,没有提供针对性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导致他们在使用平台时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

五、无障碍慕课评估的指南、规范和标准

根据文献分析可知,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针对无障碍慕课评估的指南和标准,为保障残障学习者的平等权利,研究者都会参照国际公认的信息无障碍的相关规定作为评估指南和标准。文献中提到最多的评估参考是Web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30],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其国家的网络可访问性是基于“网络内容可访问性指南”(WCAG)标准,这些规定适用于通过网络浏览器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包括慕课[25]。同时,创作工具辅助功能指南(ATAG)[31](提供关于如何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够生成可访问网络内容的创作工具的指导方针)、用户代理辅助功能指南(UAAG)[18,26](提供关于用户代理软件如何支持用户获取网络内容的指导方针)以及ISO系列规范,如ISO 9241-1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项关于人机系统交互的指南)、ISO/IEC 19796-3(关于学习、教育和培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ISO/IEC 24751(涉及为残疾人提供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和无障碍性)等[16-18,20-22,25-26,32]也为无障碍慕课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此外,文献也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障碍群体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估规范,如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详尽的音频描述,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文字字幕,为认知障碍人士提供更加全面的个性化学习资源等[22,25]。Ingavelez-Guerra等还提到EU4ALL、ESVIAL、TILE、AEGIS、ACCESSIBLE和OBBA等教育领域的重要项目和计划,这些项目通过研究开发相应的技术和工具,提高教育资源的无障碍性,确保残障群体都能公平享受的高质量教育[17] 。

文献指出,虽然很多的研究者并未对上述的评估指南、规范和标准的评估效果作出正面的说明,但是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引用相关行业的评估指南、规范和标准,对于无障碍慕课的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快推动评估指南、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要求和残障用户需求。

六、无障碍慕课开发设计原则、方法及策略

由文献分析可知,无障碍慕课设计应基于Web内容无障碍指南下实施通用设计原则和包容性设计原则[25]。通用设计原则核心理念是根据残障学习者的需求呈现信息资源,而不是要求残障学习者适应信息资源,它的目标是提供多种行动和表达方式、支持残障学习者评估慕课包容性教学设计并提供建议,以帮助残障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慕课[23,25]。包容性设计原则是指慕课开发设计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它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可访问性、灵活性、参与性、易用性及可定制性,即确保平台和工具能够满足不同残障类别的特殊需求,扩大他们的教育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包容[26]。

基于上述原则,文献指出在无障碍慕课开发过程中要深度调研不同残障类别的学习者在使用慕课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9],要邀请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开发,包括技术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残障人士本身等[17,26,28],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要加强技术专家(如平台开发人员)、教育专家(如慕课作者)关于无障碍慕课开发的相关培训,掌握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5,28]。同时,也要加强对残障人群的培训,邀请不同残疾类别的残障人士积极参与测试,采用启发式的评估方式,共同评估慕课平台的无障碍性[17,20-22,24-26],并及时反馈及调整。

此外,有研究还分析了无障碍慕课开发的具体策略,包括如何进行可访问性的测试以提高课程的可访问性[22,29],提供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的资源[21,28,31]、设计清晰的菜单、多样化导航结构及反馈方式[29]、使用可调整大小颜色的字体[16,31]、提供手语翻译、屏幕阅读器等智能化辅助工具和设备等[16-17,21,27],以满足残障人士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其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在无障碍慕课的开发设计中,必须遵循通用设计原则和包容性设计原则,以残障用户为核心,满足不同残障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选择,以提高慕课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使更多的残障人士能够从中受益。同时,在无障碍慕课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残障人士等各方参与设计、评估和反馈,以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支持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无障碍慕课的可访问性和实用性。

七、研究启示

本研究在研究分析无障碍慕课可访问性及评估、开发设计等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推动我国无障碍慕课的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第一,我国的慕课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迅速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11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到9.7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达3.52亿人次,慕课的数量与学习人数均为世界第一[33]。但我国慕课针对残障人群“开放”还存在很大的限制。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近几年先后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政策文件和法律制度,为无障碍慕课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仍缺乏实施和监管力度。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无障碍慕课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无障碍慕课的研发和推广。同时,政府可以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无障碍慕课的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确保慕课平台的内容和功能对于各类残障人士都具有可访问性和可理解性。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加强对无障碍慕课平台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无障碍慕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無障碍慕课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投入无障碍慕课的研究和创新中,提高无障碍慕课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推动无障碍慕课的普及和发展。

第二,技术支持在无障碍慕课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无障碍慕课发展的关键[34]。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进无障碍慕课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关注残障用户体验,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慕课内容,还需要通过优化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在“人—人”“人—机”交互上提供简便易用的个性化设置功能[35],让所有残障用户都能够轻松访问和反馈课程内容。我们要加强辅助技术的研究,如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像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在慕课中的应用,要考虑辅助工具与慕课平台在技术上的兼容,建立平台反馈路径和渠道,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慕课平台的功能和性能,确保慕课平台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此外,无障碍慕课开发建设应坚持通用设计原则和包容性原则,采用多模态的信息呈现形式[36],邀请平台开发人员、慕课制作者及残障学习者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并加强其无障碍慕课建设的相关培训,邀请不同残障类别的学习者全程参与测试和体验。同时要开发更多支持不同残疾类别的个性化访问工具,尤其是针对认知障碍人群可以考虑开发虚拟智能游戏工具[36],提升其访问性和有用性。

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37]。无障碍慕课的开发设计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支持,要深入研究无障碍慕课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无障碍慕课的内容,促进无障碍慕课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共同推动教育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1] BOZKURT A, AKGUN-OZBEK E, ONRAT-YILMAZER S, et al. Tren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a content analysis of journals 2009-2013[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5,16(1):330-363.

[2] ROLLINS A. What's a MOOC? History, principals, and characteristics[EB/OL]. (2018-09-03)[2023-10-20]. https://elearningindustry.com/whats-a-mooc-history-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3] INIESTO F, MCANDREW P, MINOCHA S, COUGHLAN T. Widening disabled learners' participation to HE through the use of MOOC[C]//5th OU-Widening Participation Conference: Is widening participation tohigher education enough? Milton Keynes,England,April 26-27,2018. England: The Open University,2018:31-34.

[4] PA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 The New York Times, 2012-11-04(Page 26 of Education Life with the Headline).

[5] QIU J, TANG J, LIU T X, et al. Modeling and predicting learning behavior in MOOCs[C]//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nited States: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16:93-102.

[6] Class Central. 3 Million Sign-Ups,100,000+ Courses: Class Central's 2022 Year in Review[R/OL]. (2022-11-28)[2023-10-20].https://www.classcentral.com/report/class-central-2022-review/.

[7] MCALLISTER L, WYLIE K, DAVIDSON B, MARSHALL J. The world report on disability: an impetus to reconceptualize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communication dis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13,15(1): 118-126.

[8] United Nations.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OL]. (2015-09-25)[2023-10-20].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A-RES-70-1.

[9]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R/OL]. (2006-12-12)[2023-10-22]. https://www.ohchr.org/en/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convention-rights-persons-disabilities.

[10] United Nations. Thematic report on the right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 education[R/OL].(2013-12-18)[2023-10-22]. https://www.ohchr.org/en/disabilities/thematic-report-right-persons-disabilities-education.

[11] TANG K Y, CHEN C C, HWANG G J, et al. Did library learners benefit from m-learning strategies? Research-based evidence from a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2,70(5):1719-1753.

[12] MOHER D, LIBERATI A, TETZLAFF J, et al.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PRISMA statement[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151(4):264-269.

[13] LACEY F M, MATHESON L, JESSON J. Doing your literature review: traditional and systematic technique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2011:192.

[14] JING Y, WANG C, CHEN Y, et al. Bibliometric mapping techniqu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3,28(9): 1-29.

[15] OUZZANI M, HAMMADY H, FEDOROWICZ Z, et al. Rayyan—a web and mobile app for systematic reviews[J]. Systematic reviews,2016,5:1-10.

[16] INGAVELEZ-GUERRA P, ROBLES-BYKBAEV V E, PEREZ-MUNOZ A, et al. Automatic adaptat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 approach from a multilevel methodology based on students' preferences,educational special nee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ccessibility metadata[J]. IEEE access,2022,10:9703-9716.

[17] INGAVELEZ-GUERRA P, ROBLES-BYKBAEV V, TEIXEIRA A, et al. Accessibility challenges in OER and MOOC: MLR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pandemic years[J]. Sustainability,2022, 14(6): 3340.

[18] MAJEED Z. Us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OERs and MOOCs amo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J]. Pakistan journal of distance and online learning,2018, 4(1): 63-80.

[19] BUSTAMANTE F A R, AMADO-SALVATIERRA H R, TORTOSA S O, et al. Training engineering educators on accessibl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desig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8,34(5):1538-1548.

[20] CINQUIN P A, GUITTON P, SAUZEON H. Towards truly accessible MOOCs for person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 design and field assessment[C]//Computers Helping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uly 11-13, Linz,Austria[C]. Luxembourg: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8:146-153.

[21] PARK K, SO H J, CHA H. Digital equity and accessible MOOCs: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s of mobile MOOCs for learner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9,35(6):48-63.

[22] INIESTO F, MCANDREW P, MINOCHA S, et al. A qualitat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perspectives of MOOC providers on accessibility[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22, 38(1):87-101.

[23] INIESTO F, TABUENCA B, RODRIGO C, et al. Challenges to achiev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2021(1):1-12.

[24] SOUZA N, CARDOSO E, PERRY G T. Limitations of automated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in a mooc platform: case study of a brazilian platform[J]. Revista brasileira de educa?觭?觔o especial,2019,25:603-616.

[25] KOSOVA Y, IZETOVA M. Accessibility of Mathematics MOOCs to Learners with Disabilities[J]. Educational studies Moscow,2020(1):205-229.

[26] CINQUIN P A, GUITTON P, SAUZEON H. Designing accessible MOOCs to exp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J].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1,40(11):1101-1119.

[27] ALTINAY F, OSSIANNILSSON E, ALTINAY Z, et al. Accessible services for smart societies in learning[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2020,38(1):75-89.

[28] MOLANES-LOPEZ E M,RODRIGUEZ-ASCASO A,LETON E, et al. Assessment of video accessibility by students of a MOOC on digital materials for all[J]. IEEE access,2021(9):72357-72367.

[29] KROLAK A, ZAJAC P.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selecte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for users with disabilities[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22,23(1):1-12.

[30] W3C.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WCAG)2.0[EB/OL].(2008-12-11)[2023-10-22]. https://www.w3.org/Translations/WCAG20-zh/WCAG20-zh-20141009/.

[31] NIEVES L H, MOYA E C, SOLDADO R M. A MOOC on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designed based on the UDL paradigm[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9,35(6):30-47.

[32] ESCUDEIRO P, GALASSO B,TEIXEIRA D, et al. Inclusive MOOC—educational content for deaf people,a portuguese proof of concept[J]. Cyprio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2022,17(4):1285-1303.

[33] 李詔宇.慕课十年:破大学围墙,助教育发展[N].科技日报,2023-02-08(6).

[34] 张文兰,李昂,赵姝.国内老年在线教育网站无障碍测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75-80.

[35] 佘丽,黄珊.慕课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变革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3(1):90-96.

[36] 蒋艳双,朱立新,逯行,高红英.虚拟游戏如何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3):104-112.

[37] 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9-36.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Accessibl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ZHANG Lei

(Zhejiang Speci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Improving the universality and inclusivenes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is a crucial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OCs,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ensuring equal learning right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dopts 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to select 17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papers in Web of Science, Scopus, and ERIC databases from 2017 to 2022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Accessible MOOCs have difficulties in platform design, technical support and adaptation to specific types of learner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support from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upport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users with disabilities. Currently,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accessible MOOCs are based on the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WCAG), Authoring Tool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ATAG), User Ag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UAAG), and ISO series specification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The c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accessible MOOCs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universality and inclusiveness, with users with disabilities as the center, providing diversified resources and choices to meet the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different users with disabilitie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cessible MOOCs in China.

[Keywords] MOOCs; Barrier-free;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ccessibility;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猜你喜欢
无障碍慕课
无障碍免接口模式大数据采集方法的探索
中国新通信(2017年3期)2017-03-11 08:58:24
高校食堂无障碍设计与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4:05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3:28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5:39
浅谈家居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北极光(2016年2期)2016-04-29 22:26:54
浅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北极光(2016年2期)2016-04-29 22:01:13
浅谈寒地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
青春岁月(2015年24期)2016-01-05 1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