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孙宇茹 梁焱
摘要:陕西是红色文化的摇篮,红色体育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尽管红色体育文化已经发展了将近80年,但依然会遇到发展困境。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梳理红色体育文化、分析困境的原因,为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红色体育;传承;发展;困境
引言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也进入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从体育观念、体育场地、体育设施都有了新的变化。陕西红色体育文化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在新时代下具有发展和创新。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上,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陕西红色体育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陕西红色体育的基本情况
(一)陕西红色体育的概况
探寻有关红色体育的文献资料发现,西安体育学院的史进老师,曾在《红色体育研究》一文中,对于“红色体育”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史进老师在文章中,将红色体育的发展时期归纳为三个时期:萌芽期1917年—1927年;完成时期1927年—1935年;壮大时期1936年—1949年。陕西红色体育是在壮大时期1936年—1949年期间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红色体育的特性
西安体育学院的党挺教授,曾在《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博士论文中,对红色体育的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他主要从军队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竞赛等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延安时期体育特征。其中群众体育的特征是“为革命斗争服务,广泛的群众性,坚持不懈的经常性”以及“因地制宜,土洋结合”等特征。陕西省体育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发表的《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特点》一文中,将红色体育的特性分为三类,其中也提到了红色体育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和“经常的锻炼性”。在1942年9月1日举行的运动会上,男女老少、学生、工人都参与了这次运动会,体现了红色体育“广泛的大众性”。在1942年2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了《提倡十分钟运动》的小文章,提出了“十分钟体育”的运动观念;在1942年9月5日《解放日报》也提到了“运动要经常”的体育观念。这些都体现了体育运动“经常的锻炼性”。
(三)陕西红色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体育场地的升级、体育设施的更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越来越广泛等。根据陕西省体育局公布的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体育场地118841个,体育场地面积9271.9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与2021年度相比,体育场地、体育场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有所提升。2023年6月,陕西省体育局公布了《2021年陕西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2021年陕西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062.48亿元,增加值为384.3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同期GDP的比重为1.29%”。陕西体育事业能有目前的成就,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1]。
二、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
进入中国式现代化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空前繁荣。尤其陕西红色体育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发展红色体育,陕西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即便如此,在红色体育传承和发展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它们对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笔者根据亲身参与的几场体育活动,总结出制约陕西红色体育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的影响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这种地形,限制了红色体育的发展情况。但凡有红色文化的地区,大多处于深山或较为隐蔽的地方。笔者在2023年初参与过西安市某区举办的乡村迷你马拉松活动,这场活动参与人数达一千人以上,活动的起点设立在红军过境纪念馆,背靠秦岭山,从起点位置到主要交通干道至少有2-3公里,距离市区大约60公里。在活动现场笔者发现,前来参加马拉松活动的选手及亲友团大多自驾前来,赛程起点附近的常态化公交车非常少,即便是平时,大约1小时内才有一趟开往县城的公交车,要想从市区到达赛程起点附近,中途需要中转多次。因此,自驾成为前往比赛现场的首选交通方式。
由此及彼,身处关中平原的西安,尚且存在交通因素的影响,身处黄土高原的延安、榆林,同样也存在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的影响。以西安——榆林的交通为例,火车出行价位最低但总用时较长。在2020年动车未通车之前,列车行驶时间最慢的至少10个小时以上,最短也需7个小时,这还不算中转时间。自驾出行至少在7小时以上,还需承担至少600元左右的高速过路费、燃油费。航空只需大约1小时,但是中转交通时间较长,机票至少600元左右。长途大巴车的价位与火车票较为接近,但同样路程用时较长。因此,即便有些活动群众很想参加,但是从价位、路程和时间考虑,参与人群也会受到一定影响[2]。
(二)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一,是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当家做主了。其二,是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少地区陈旧的体育设施,以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即便陕西体育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发展阶段,依然会有發展不均衡的现象。其三,在科技上,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化设备辅助体育,但是大多数地区,很难一次更换全新的智能化设备。其四,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军事性体育理念,到今天的“趣味性”体育理念,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不少高校的田径运动会,除了保留了传统的“百米”类径赛项目外,还设置了很多“趣味性”的田赛项目。因此运动会的名称逐渐改名为“第x届田径暨趣味运动会”。这样的情况,在陕西高校也是屡见不鲜。对于近几年参与人群越来越多的马拉松活动来说,赛制形式也有所改变。很多马拉松组委会增加了半程马拉松、迷你跑、欢乐跑、汉服跑等短途的具有“趣味性”的马拉松活动,每年参与人数众多。以2023年的西安马拉松为例,共计3.5万名选手参赛。趣味体育活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也说明年轻人的体育观念更趋向于大众化、趣味性。
(三)宣传力度的不足
一场活动的影响力是否广泛,宣传是重点。如果活动再好却无人知晓,这也会让很多人遗憾错过。笔者在2024年新春之际,有幸参与了一场区县的棋牌比赛,比赛在露天的人民广场举行,日常人群流量较大。比赛于春节前就已推出,但直到比赛当天,前来围观的周边群众大多数并不知道比赛通知和报名规则。这场比赛的主办方为区文旅局,然而这场活动的宣传平台并非是官方融媒平台。这就导致很多群众有参与的热情,却不知晓参赛的信息。这也是宣传力度不足造成的。
在融媒时代下,虽然全省各行政区县,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宣传平台,但影响力度依然有限。笔者统计了陕西省体育局官网公布的各市体育局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宣传数据,除了咸阳市、安康市、宝鸡市的没有公布明确的数据外,其他市、区均已公布了详细的宣传情况。现就各市、区运用移动新媒体(微博、微信)宣传情况,见表1。
2017年到2023年,全省各市在体育方面的宣传上,微博总计发布了4258条信息,关注量107251人次;微信总计发布了31360条信息,订阅量达646708人次。从数据来看,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多集中在微信宣传,微博宣传主要出现在延安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其他地区的微博宣传力度较弱。根据陕西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公布的《陕西省体育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告》中,也认识到在宣传的不足,如“‘一网两微平台栏目的设置还不够科学合理”。
(四)品牌建设的不足
目前,陕西的体育活动还没有形成品牌性知名度。虽然,每个城市都会举办篮球赛、马拉松等比赛,但赛事名字没有形成品牌化。有些名字相似,还容易混淆。例如,在2022年9月,陕西省体育局主办的陕西省首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启动。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小规模的“三人篮球赛”,但都没有形成品牌化。
三、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
为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针对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几个困境,笔者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能为陕西红色体育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一)联合打造“辐射圈”式的体育赛事
除了国家对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支持,还需要城市自己利用现有条件打造出优质的体育赛事。在推广体育赛事时,与相邻城市联合打造“辐射圈”式的体育赛事,共同提升赛事的影响力和大众参与度,打破交通壁垒的制约。以马拉松为例,可以选择相邻的两个城市进行赛程规划,让起点与终点横跨两个地区,同时带动两个地区周边的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在起点、终点、沿途设置当地红色体育文化的路标、口号、文化故事等,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扩大红色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二)开展红色体育文化系列活动
每年可在“红五月”开设不同形式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电子答题、现场答题、“讲述体育精神”的朗诵、演讲等活动,鼓励各类人群积极参与。无论哪种参与形式,最终获胜者可给予奖品、证书、景区游览门票等。例如,在2023年西安马拉松比赛中,就为选手准备了旅游景点的福利。我们可以在不同赛事中借鉴这种方式,从而扩大红色体育文化在群众心中的影响力。多举措进行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三)跨平台合作助力宣传
结合目前体育活动宣传的局限性,各市区可以利用新媒体移动平台的优势,打造各市区的“网红体育”,并不断推陈出新。另外,同一个赛事可以利用不同平台进行宣传,宣传方式要有所区别。例如,微信上可以图文并茂;视频号上发布精彩短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利用搞笑段子、优质短视频故事、网红主播等,共同为体育活动“造势”。我们也可以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例如,位于秦岭脚下的蔡家坡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00万元,在这里举办过多次大型活动,每次开展活动都会带动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在宣传方面,还可以鼓励自媒体人助力宣传,用“官方+民间”的宣传方式,让体育活动更有知名度、参与度。
(四)利用体育赛事规模化打造特色品牌文化
陕西红色体育本就具有特色,但目前并没有充分利用这样的特色文化。要想让红色体育形成品牌,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且,体育赛事要成规模化推广。只有參与人群广泛,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才会更大,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文化。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央视精品化综艺节目的品牌推广方法。自2021年8月央视首次推出了《央young之夏》节目后,又顺势推出了多部“央young”系列综艺节目,如《冬日暖央young》《开工喜央young》《央young球迷夜》《央young之城》等节目,都取得了高口碑评价,这些原创IP节目摸准了广大网民年轻化的点击习惯与收看审美,以网感与质感十足的语态,满足大众追求青春与活力的生活态度。这样的节目既具有规模化,又形成品牌特色。因此,陕西红色体育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打造陕西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让体育活动成规模化开展,从而形成特色品牌文化。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红色体育文化进入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最大的变化是从“军事体育”发展为“全民健身”体育。体育也逐渐从“实战性”向“广泛性”“趣味性”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许在发展陕西红色体育文化过程中会遇到困境,但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定能让陕西红色体育文化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系2023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陕西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5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硕,张安琪,匡小红等.新时代我国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5):513-519.
[2]黄先锋,周琥,李晖.文化自信视域下基于发展红色体育的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罗霄山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1):12-15.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