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婵玉
在我们班教室外的走廊上,经常有一名男生驻足,他望着教室,嘴角挂着笑。某一天,他悄悄将一封信放在窗台上,却未指明收件人。在一片嬉笑声中,那封信被公之于众。信中表明,他很喜欢我们班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生,但是并未直接说这位女生是谁。
同学们开始观察女生的发型,试图找到这个女生。经过一番“侦察”,大家一致认定,这封情书是写给小萍的,因为她性情温和,举止大方,很受欢迎。小萍再三解释她并非信中的女生,她根本不认识那个男生。然而,没人听她的辩驳,她别无他法,向我求救。
这封突如其来的情书没有提到女生的姓名,这倒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我让小萍回到座位上,准备和孩子们谈谈这个敏感的话题和这封噱头十足的信。
我让孩子们把这封信交上来,孩子们笑成一团。我站在讲台上大声深情地读着:“标题,情书。我喜欢你很久了,每次我在窗外看到齐耳短发的你都在忙……”
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重复着信中夸赞的话,有的同学窃窃私语,等着看笑话,而小萍都要急哭了。我深知小萍内心的无助,准备从剖析信件内容入手,让谣言不攻自破。
读完信后,我特意放慢了语速,将“齐耳短发”这个词重复了两遍,孩子们安静下来了。
我故作调侃地问:“齐耳短发指的是谁呀?”
孩子们齐刷刷地看向小萍。
“才不是我,不是我!”小萍急切地辩解,眼睛湿润了。
我替小萍解围:“同学们,你们好好想想,班上留齐耳短发的女生难道只有小萍吗?”这话一出,孩子们顿时议论纷纷,试图找出其他“可疑”人选。
等他们讨论得差不多了,我突然说:“我知道是谁了!”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好奇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
“是我呀!”我摩挲着我的短发笑道,“我难道不是齐耳短发吗?你们凭什么认为不是我?难道就没有人喜欢我吗?你们不喜欢我吗?”孩子们被我的话搞得一头雾水,而小萍则悄悄松了一口气。
我话锋一转,开始深入剖析:“那个男孩时常在我们教室外的走廊上徘徊,自然是喜欢我们班的,他也很细心,看到那个人每天都在忙碌着。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在信上写名字呢?”
康康说:“因为他不想让那个女孩感到困扰。”
我满意地点点头,说:“没错。他有表达喜爱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果大家认为是小萍,我赞同,因为小萍课下总在做作业,确实很忙。难道其余短发女生就没有在忙吗?还有我,我也经常在讲台上批改作业呀。可见,认真学习的状态是大部分人喜爱的,我觉得我们班的女生都有被喜欢的可能。这种喜欢是什么?”
“是欣赏,可能喜欢她学习态度好,也有可能喜欢她认真的样子!”阿成大声说。我笑了,知道这次谈话成功地为小萍解了围,也让孩子们对喜欢与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喜欢,不是爱情的代名词。老师对学生的疼爱是喜欢,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是喜欢,别人对你奋发拼搏的赞赏是喜欢,阳光自信的你对别人的感染也让人喜欢……喜欢的含义千万种,是我们每个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情感流露!”
“假如这个女孩就是小萍,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小萍待人热情、积极乐观、关心同学。如果我是男孩子,我也喜欢她。其实,能被人喜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说明你得到了认可。你们觉得呢?”我真诚地说,孩子们也笑着点头。
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吗?”我想引导他们思考合时、合宜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老师,我认为表达情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果我行我素,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或许别人并不接受,所以有些想法还是应该保留在心底。”“我觉得还需要考虑场合和时间,今天这件事就是不分场合导致的,人多容易起哄。”“更要注意表达方式,用字、用词要准确,模棱两可容易让人误会!”……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看到同学们回归理性思考,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总结道:“优秀者不乏欣赏者。所以,请大家尽管努力,不断提升自己,让优秀成为我们的底色,让欣赏者越来越多。今天的事,我想让班长谈谈!”班长晴晴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孩,她应该懂得我的用意。我一个眼神过去,她接下了话。
晴晴说:“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可是同学们一起哄,事态就扩大了。我们没有事实依据就胡乱猜测,造谣传谣,给小萍造成了困扰,我们应该对她说声‘对不起。以后,我们看待事情要冷静一些,辩证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专注于提升自己!”全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我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了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中的片段:“我将来一定把我的本心拿给你看。为什么是将来呢?啊,将来的我比现在好,这一点我已经有了把握。你不要逼我把我的坏处告诉你。请你原谅这一点男子汉的虚荣心吧。我会在暗地里把坏处丢掉,我要自我完善起来。为了你我要成为完人。”
“谨以此诗献给我们的青葱岁月,让我们去追寻更优秀的自己。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在朗读声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赞,同学们笑靥如花。
情书风波就此平息,直到孩子們参加完中考,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恋爱”事件了。我相信,孩子心中都藏着一个青春的梦,那无关爱情,只意味着成长。他们会在激励中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超越自己,在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中携手前行。
在生命的初开时节,情书就是春日里绽放的一朵小花,绚烂而精致。班主任既不能“焚书”,也不能放手不管,应当恰到好处地引导孩子认识到这是成长的另一种表现。(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