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祉 刘丽
去年秋季开学第三天,校长把一个学生送到我班上,苦笑着摇摇头,说:“没办法了,这个学生只有交给你了。”
我一看,是博博,头也大了。博博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大名鼎鼎”了。他不是把这个同学的衣服撕一个大口子,就是把那个同学脸上抓一道血印子。班主任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家长也不知来了多少趟,但都无济于事,只有气急败坏地说博博的手是“烂爪子”。
博博站在教室门口,斜着眼睛瞟了我一下,余光中有一丝自卑、一丝害怕,一丝羞涩。
我看着他叹了一口气,心里嘀咕着:“这坏小子,光耍嘴皮子说教不好使了,要想长治久安,得想点儿招儿了。”
第一招:治“烂”先维“稳”
把这样的学生收到班上,首先要能“稳”下来。既要稳住他本人,还要稳住全班学生。怎么“稳”呢?我想了想,还是先从他的手开始吧。
“同学们,我打个谜语你们猜一下,好不好?”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哥儿十个分两家,干起活来要请它,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很快,有同学回答:“手。”
“很好,真聪明。”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手”字。
“手对我们很重要。写字离不开它,玩游戏离不开它,吃饭离不开它,以后工作更离不开它。所以我们要爱惜它,呵护它。对不对?”
“对!”
“很好,请所有同学举起我们的双手,为它喝彩。”
同学们举起双手欢呼。
唯有博博,低垂着头,无所适从地抠着手指。我靠近他低声说:“博博,其他同学都为自己的双手喝彩,你是不是也要表现一下啊?”博博看了看同学们,慢慢把手举了起来。
“同学们,老师祝贺你们都有一双漂亮的双手,特别是这双。”我握着博博的手,高高举起,“看看,这双手不仅漂亮,还很灵巧,我相信这双巧手一定会为班级争荣誉,做出贡献。同学们,对不对?”
“对!”同学们齐呼。
我看到博博的表情放松了一些。
第二招:维“稳”先收“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知道,班上的学生虽然暂时接受了博博,但是要想让所有同学发自内心地接纳他,并让博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真正融入班集体,还是要攻“心”为上。从“心”出发,认识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教育,方为上策。
我把各小组组长召集到办公室,提出:希望一会儿我给博博安排座位时,大家都能欢迎博博加入他们小组。然后我又把班长单独留下来,告诉她我想把博博放在她旁边,便于她帮助和监管博博。另外,博博好动,让博博下课协助班长干些正经事,减少打人的机会。
我把博博带到讲台上,问大家:“同学们刚才都非常欢迎博博加入我们班。那么,哪个小组欢迎他的加入呢?”
“我们欢迎,我们欢迎……”各小组纷纷举手,鼓掌邀请。只见博博把低着的头慢慢抬起来,不好意思地看着同学们。
我竖起大拇指,说:“博博手脚灵活,比较勤快,我想让他和班长坐在一起,平时协助班长为同学们服务,好不好?”
“好。”
下课了,我把博博叫到办公室,说:“你看,班上同学们都欢迎你,都希望和你坐在一起,你高兴不?”“高兴。”博博不好意思地低声答道,双手不停地互抠。我抚摸着他的手说:“高兴就好,同学们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能动手抓同学了。下课了,你可以和班长一起整理图书角的图书,帮忙收收作业,帮忙擦擦黑板……好不好?”
“好!”博博笑眯眯地抬起头,大声答道。
第一周很太平。下课了,博博跟着班长干这干那,没有抓扯任何一个同学。班会上,同学们都认为博博本周表现很好,为班上做了很多好事,特别是班上的图书角,博博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同学们一致同意评博博为“红花少年”。讲台上,博博胸前佩戴小红花,满脸灿烂。我心里暗暗高兴,悄悄拍了张照片发给他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转变,家长比我更高兴,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和赞誉会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招:巧化“多动”为“多能”
就这样平安度过了3个星期。第4周星期三课间,班长找我反映,说博博这两天表现有点不对劲,图书角的图书原本摆放得好好的,他非要去用手推倒打乱,然后再重新摆,不摆好不让同学们借书。想借书的同學意见很大,说他不该这样,他说书归他管,必须整理整齐才行,为此还差点儿动起手来,多亏班长及时拦住。
我把博博叫到办公室,对他这段时间的表现给予了表扬,然后问他为啥书摆放得好好的又推倒重新整理,导致其他同学不能借书。博博低着头不说话,脸涨得通红,双手紧紧地互抠。我托起他的双手,看见每个指甲都被抠得光秃秃的,有的皮都抠掉了。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双好动的手让博博有时也难以控制,他为了不伤害同学,下课只能找事干,确实没事干了,就抠自己的手。
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双手,说:“博博,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决定在班上成立一个“小巧手制作兴趣小组”,博博担任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及每周一次的活动课开展小制作。
开始,小组只有3个人,除了博博外,另外两个同学也是我暗地做了工作才加入的。别看人少,博博的劲头儿可大了。他们利用废纸盒制作了6个小书柜,把班级图书分门别类装进这些小书柜里,同学们看书可方便了,纷纷为他们点赞,巧手制作兴趣小组的成员一下子增加到8人。
博博不但手巧,心更巧。他总能发现教室需要什么,再召集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设计,收集废旧物改造。活动课上,我经常参加他们的小组活动,提建议、解难题,时时鼓励。他们干劲儿更大了,特别是博博,下课除了上厕所,就是鼓捣这些小制作。讲桌上的双层封闭粉笔盒,教室后面的卫生工具收纳箱,阳台上学生雨伞摆放架……都是他们的杰作。其他班老师都纷纷来观摩学习,听说这些都是博博带领小组成员做的,不禁啧啧称奇:“‘烂爪子变巧手了。”
很快,全校都知道“烂爪子”博博现在成小巧手了。校长听说了,高兴不已,笑眯眯地来到教室,抚摸着博博的头,连连称赞,并代表学校为博博颁发奖状。
博博兴奋地站在讲台上,挥舞着小手接受同学们的掌声和祝愿。
班主任要接纳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把自认为的“坏孩子”拒之门外。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