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勇(贵州省大方县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新寨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出现了“微X”的概念,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写作”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整本书阅读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品析语言、绘制导图等方式展开微写作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素材,掌握多种表达技巧,保证微写作质量的同时提高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对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相比较于微博、博客等其他形式的网络写作,微写作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阅读价值,而是将传达的信息进行删减处理,用简洁的语言呈现出来,既保留了文章的精华部分,又便于读者的理解与吸收。微写作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用最凝练的语言阐述核心观点,且文本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对于小学生而言,微写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主题,在脑海中构建写作框架,用精简的语言陈述个人想法,体现微写作“微言大义”的特征。
文体是指文本构成的规格与模式,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类型。微写作的主题和内容比较灵活,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中心主旨选择相应的文体。例如,记录某件事情可以用记叙文;讨论某个观点可以用议论文。也就是说,微写作并没有对文体形式严格要求,可以跟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相对自由的表达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微写作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在专项训练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攻克大作文这个难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广告词等都属于微写作。大家会因为某个场景、某句话、某件事情产生灵感,但这种感觉稍纵即逝,需要用微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此种方式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非常适用于生活中的自由表达。微写作具有应用广泛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传递真情实感,起到锻炼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微写作因其自由、开放的特点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要想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设趣味性情境,使学生产生续写文章、写观后感、创编故事的热情,保证微写作活动的有序实施。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阅读情境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思维模式,能够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第二,阅读情境的构建要与整本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使学生明确本课主题以及后续微写作的主要方向;第三,阅读情境需要具备视听结合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整本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开展微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为例,教师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行询问学生曾经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悟?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气氛,引出教学主题。接着,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叶公好龙”的动画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大屏幕上,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进一步体会到寓言故事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微写作任务:动画片中讲述了什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将你的答案写在作文本中。学生需要简单复述故事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由此检验他们的阅读成果,同时也能培养其语言转述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微写作训练中,实现阅读与写作水平同步提升。
品析语言是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流程,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优美词句,为微写作训练打下基础。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素材以名著为主,大多是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分析文本结构和特殊的语言现象,储备更加多元的写作素材,并开展仿写、续写等微写作活动,构建全新语言体系。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重点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中内涵后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对整本书形成全新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当他们对语言材料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布置相应的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微写作创作。
《西游记》是小学阶段的必读作品。在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中,作者运用“流泉漱玉穿修竹,巧石知机带落英。烟霞笼远岫,日月照云屏。龙吟呼啸,鹤唳莺鸣。”描写妖精洞府,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布置微写作任务:利用同样的方式描写校园景色,可以运用适当的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
以任务为导向,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纷纷参与到创作中,结合本书中提及的优美词句以及现有的知识储备展开想象,高效完成阅读训练。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重点体会其语言风格,经过不断地摸索与练习掌握其中内涵,并应用于微写作中,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二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引入文本中,从生活视角分析具体内容,理解整本书的中心主旨和思想感情,并在思考过程中迸发出创作灵感,根据微写作主题进行个性化表达。
例如,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根据具体内容提出多样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或小组合作中寻找答案。例如,根据“植物睡不睡觉呢?”这一章节的内容布置“写观察日记”的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植物状态,并思考“植物什么时候睡觉呢?睡觉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睡觉时间上是否存在差异?”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明确了观察的具体方向,将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整合成微作文。
关联生活的方式既帮助学生验证了《十万个为什么》中提出的科学理论,又使他们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要性,在日后的微写作训练中加入自己的感受,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起到激发灵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微写作的质量。
微写作与常规写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微写作对整合信息、精练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将阅读中收获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篇幅较短的作文突出核心主旨。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绘制思维导图便是有效方式之一。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学生自主阅读重点片段,梳理故事发展脉络,把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成思维导入,以此理清写作结构,便于总结不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起来便能形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微型作文。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意识到绘制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在思维导入的辅助下高效完成微写作任务,使最终呈现的作文内容层次清晰、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以《童年》为例,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内容,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确定本章共有四个重要情节,分别是:父亲因霍乱去世;初生的小弟在船上去世;外祖母给水手们讲故事;水手们请外祖母喝酒,我吃水果。将以上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使第一章内容更加清晰。此时,教师布置微写作任务:根据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缩写,以简练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学生不要着急下笔,而是认真观察思维导图,回想书中提及的关键信息,在脑海中搭建故事框架,利用适当的语言将其补充,最后落实到作文本中,形成一篇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微型作文。
经过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维导图对微写作带来的影响,日后再遇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时能够主动运用这一方法展开学习,准确概括文本中的主要情节,为微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以单篇文章为主,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增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如果只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阻碍了微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意识到授课手段上存在的问题,在整本书阅读下的微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有侧重地筛选文本内容,仔细阅读教材中提到的片段,以详略结合的方式阅读整本书中的其他内容,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当学生体会到这种阅读方法的高效性后,主动将其运用于微写作中,使创作出来的文章详略得当,更具可读性,提高作文质量的同时掌握更多写作方法,助力于提升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详细阅读教材中提及的内容,理清课文叙事线索: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安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该本书的其他内容,让学生以略读的方式掌握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前以及从荒岛离开后的生活,以观后感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此次写作要划分详写和略写的部分,重点突出鲁滨逊勇敢机智、不畏困难等美好品质,简略书写他回到自己国家后的生活状态。学生在微写作过程中掌握了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构思作文时便要明确本次写作的重点,把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分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既要贴合整本书的具体内容,又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微型作文更加完整且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精略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完成整本书阅读,并能将其运用于微写作训练中,从根本上提高作文质量,达到培养语言运用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为微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获取灵感、升华思想等,在读写结合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整本书中有价值的信息,调动学习热情的同时使他们逐渐理清写作结构,将收获到的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于微写作中,既能保证作文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