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针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

2024-05-22 14:47蒋成志林红旭秦可菁谭福明周艳梅
康复 2024年8期
关键词:漏尿太溪次数

蒋成志,林红旭,陆 明,秦可菁,谭福明,周艳梅,朱 菲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 绵阳 621900)

全球健康与疾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数据揭示,脑血管意外在我国导致预期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中居首位[1-2],研究数据指出经历脑血管事故后,有大约27% ~ 58%的病患会遭受排尿控制障碍[3-4]。泌尿系统失控不只显著减损了病人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提高了相关的医疗开销等,对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压力[5]。因而迫切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介入措施,本项研究借助尿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估“烧山火”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引发的运动性尿急失禁方面的功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研究的个体均为四川省科技都市医疗中心康复治疗部的门诊与住院病人。本项调查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城医疗中心伦理审查团的正式批准(编号:20210003)且所有参与者均已明确告知并予以认可。本研究涵盖了80位受试者通过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个队列(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40人)。参与者中包括42位男性和38位女性年龄跨度从34 ~ 69岁,平均年龄大致为59.73岁;脑卒中发病时长介于30 ~ 270天之间,平均时长大约是58.97 d;其中脑出血患者数量为28人,而脑梗死患者则有52人。

1.2 纳入﹑排除和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① 适用于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急迫性排尿障碍的诊断要求,且发作时段介于1 ~ 12个月;② 年龄范围为18 ~ 75岁;③ 生理指标稳定,意识状态清晰,有能力配合进行医疗检测与接受治疗;④ Barthel指数不低于40分;⑤ 愿意自主加入本次科学研究项目。

排除标准:① 涉及以下疾患个体(尿道下部阻塞(膀胱结石或癌变),尿道下游感染,子宫或直肠下垂﹑凸出,遭受重度心脏病,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等);② 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迫切性尿失禁;③ 无法合作进行诊断和治疗程序者;④ 有出血倾向或患有凝血机制异常疾病;⑤ 晕针或无法接受或坚持针灸疗法;⑥ 血压低于100/70 mmHg;⑦ 在脑卒中发生之前就存在尿失禁问题。

剔除和脱落标准:① 治疗期间因晕针﹑疼痛﹑恐惧等而自愿放弃治疗者;② 在治疗过程中,未经允许使用其他药品或尝试别的疗法者;③ 在治疗阶段遭遇重大副作用以致无法持续治疗者;④ 对治疗不够配合的病人。

1.3 方法

2组参与者均每天接受复健锻炼:

(1) 饮水计划: 日常摄水量控制在1 500 ~ 2 000 mL之间。在疗程过程中应当尽量回避饮用具有促进排尿效果的液体[6]。

(2)膀胱康复训练:① 教导病人管理小便过程的技术透过紧缩会阴部以及肛门区域的动作加强对小便过程的操纵;② 盆底肌训练:引导病人努力挤压并举起会阴以及围绕肛门的肌肉,并维持该姿势10 s,接着放松,休息10 s,实施上述姿势算作一轮锻炼;每轮20 ~ 30次锻炼构成一组,每天需进行3组。

(3)基础康复训练:关节灵活性练习肌肉力量提升练习,坐姿稳定性练习,以及站立﹑移动﹑行走等训练。

试验组于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烧山火”针法:① 主要穴位被分为A 和B 两个不同的治疗计划,这两个计划每周轮换使用:A 计划涉及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中极﹑太溪;而B计划则是针刺膀胱俞﹑命门﹑委中﹑腰阳关穴位;肺脾气虚者加足三里﹑太渊;肾气不足者加太冲;伴心肾亏虚者加神门;伴下焦蓄血者加血海。穴位具体操作:通过针灸手法刺激腰部的阳关与太溪穴位,针具与表皮形成直角进入;将阳关及太溪穴分作浅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处理区间,代表着天﹑人﹑地三个层次,施用逐步深入后稍作回退的手法;操作者需使用按压并推动的技巧,并指导病人以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法,配合病人的呼出气将针轻插至天部(即腧穴深度的1/3 上方区域),施术者采取紧压缓提的手势,连续九次之后,再进针至人部(即腧穴深度的中间1/3 区域),依旧遵循相同的手法进行;接着将针进至地部(即腧穴深度的下方1/3 区域),继续执行相同步骤;随着病人吸气动作,操作者将针回提至天部,这样一系列动作构成一个完整周期;如此重复数次施术(最多不超过三次),直至感受到针下有暖和感觉为止,在针留置15 min后再次进行一轮上述手法。命门﹑膀胱俞﹑委中﹑太渊﹑足三里﹑太冲﹑血海的针刺技巧依照2009 年由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中所述的操作程序进行以感应气感为准则;关元﹑中极﹑气海﹑膀胱俞﹑命门穴位加用灸法。每天进行一次一个周期包含5 d的活动后跟随2 d的暂停,4 个周期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

对照组于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传统捻转补法:操作中将银针刺入足部太溪穴位,使针尖与表皮形成直角,深入约一寸。所谓旋转刺激疗法指的是在针具进入并感受到气机后,运用拇指向前推﹑食指向后拉的手法,以较小的幅度﹑轻柔的力度和缓慢的频率向左侧旋转针柄,直至产生适宜的针刺感觉。保留针具15 min后依照之前描述的步骤再执行一次。操作刺灸腰部的阳关穴位时将针尖与表皮垂直,形成90°,缓缓深入约一英寸。旋转提拉的施针手法与太溪穴的补养方式相似。气海﹑关元﹑中极﹑命门﹑膀胱俞﹑委中﹑太渊﹑足三里﹑神门﹑太冲﹑血海操作同试验组。遵循每天一次的规律一个时段包括5 d,随后该时段会有2 d的间歇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一般项目资料及安全性指标:① 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等;② 基础病情资料:脑卒中的部位原因﹑尿失禁的程度等;③ 血﹑尿﹑二便常规化验;④ 心﹑肝﹑肾功能检查;⑤ 心电图﹑颅脑影像学检查。

(2)疗效指标:① 漏尿次数﹑排尿次数;② 尿后余量(Residual Volume,RUV)﹑泌尿系统贮存室体积;③ 排尿阶段顶峰尿速(Maximum Flow Rate,Qmax)﹑充盈阶段顶点膀胱压力(Maximum Detrusor Pressure,Pdet.max)﹑ 达到最高尿速时的膀胱压力(Detrusor Pressure of Maximum Flow,Pdet.Qmax)。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偏差()呈现。首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同方差性检验。不同组别间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测方法,组内数据比较用成对样本t检测。若出现方差异质性或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频数数据通过构成比例阐述,组别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法,检验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

残余尿量(RUV)﹑膀胱容量﹑漏尿次数﹑排尿次数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RUV﹑膀胱容量﹑漏尿次数﹑排尿次数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RUV﹑膀胱容量﹑漏尿和排尿次数比较()

表1 2组干预前后RUV﹑膀胱容量﹑漏尿和排尿次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RUV/ ml膀胱容量/ ml漏尿次数排尿次数实验组(n=40)干预前125.04±42.36161.25±40.498.23±2.7816.67±3.52干预后82.13±33.26*#216.17±27.99*#3.51±1.71*#9.87±2.76*#对照组(n=40)干预前126.24±40.75167.98±38.908.42±2.0917.92±3.38干预后94.49±35.67*198.36±31.67*4.93±1.75*14.26±1.73*

Qmax﹑Pdet.max﹑Pdet.Qmax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Qmax﹑Pdet.max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Qmax﹑Pdet.max﹑Pdet.Qmax比较

3 讨论

“烧山火”针法作为祖国传统针灸方法之一,属于复式热补凉泻手法之一[7],源于《内经》,明确见于《金针赋》[8],用于医治“顽麻冷痹”,近年来用于肢体经络病症﹑心系病症﹑肺系病症﹑肾系及膀胱病症等方面[9]。有研究发现针刺膀胱区附近穴位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生成和分布,影响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节逼尿肌的收缩功能[10];不同组织层面(如皮肤﹑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等)上针刺引发的神经传递物质释放量以及神经刺激的强度存在差异[11-12]。但本研究仍存在较多的不足:① 观察疗效周期偏短,未报告病情随访结果,且样本量较少,与评估存在一定偏差,希望今后进行更长周期﹑更大样本量的研究;② 纳入样本脑卒中严重程度标准不一,可能对尿失禁症状恢复的进程产生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本探究揭示采用“烧山火”针法能够显著提升因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运动性尿急症状,同时未观察到重大负面效应,其临床效果可靠,为未来的临床实践与实验探索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漏尿太溪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依据“次数”求概率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