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杰,张友涛,左 丽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于心脏右侧,特别是右心室受到压力过载而导致功能和形态改变所引起的心脏疾病,根据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1]。肺动脉高压是产生肺心病的必要条件,其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右心室的扩张和肥厚起重要作用[2-3]。肺动脉高压可能是肺血管异常导致的,但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左侧获得性疾病都不能作为肺动脉高压的起始机制[4-5]。早期肺心病患者表现为心排血量正常甚至增加,这是由于血管内容积增加而导致心肌纤维拉伸所致,只有在慢性肺心病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右心衰竭和心排血量下降[6-7]。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除了给予治疗外,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报道,多方位、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加快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症状缓解,提高护理满意度[8]。延续性护理被定义为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受到具有协调性与延续性的不同水平的照护,其理念越来越契合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标准[9]。本研究在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以求进一步加快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纳排标准
1.1.1纳入标准 ①经超声心电图和CT综合检查,以2位医师的一致诊断确诊为慢性肺心病者;②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临床资料和信息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此项研究。
1.1.2排除标准 ①在最近3个月内接受胸、腹部和眼科手术者;②在过去3个月里有心脏病发作者;③有视网膜脱离、传染性血液病和精神病病史者;④患有高位截瘫、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2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8~71(55.1±8.6)岁;病程1~8(3.2±0.9)年。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4~70(53.5±9.4)岁;病程(3.6±1.1)年(9个月~10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干预方法 2组均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鼻导管吸氧,氧气浓度<30%,氧气流速1.0~2.0 L/min,每天吸氧时间≥12 h。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给予β受体激动剂、吸入皮质类固醇和祛痰剂。
1.3.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个月,主要包括常规入院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肺心病的疾病特点、治疗注意事项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充分的了解,以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服药能力;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谈心,安慰鼓励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使其在情感和认知上接受护理工作;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和锻炼;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1.3.2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和针对性康复训练2个月。主要内容如下:①成立肺心病延续性护理团队。护理团队包括主任护师、主管护师、责任护士、主治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以主任护师为负责人促进该延续性护理团队的成功组建和实施。护理团队负责研究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护理决策等工作。护理团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参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所有成员参与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评估和修订工作,就患者群体的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专业性的意见。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②建立患者延续性护理健康档案。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仔细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基本功能指标、既往史、用药史等资料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患者介绍延续性护理干预和针对性康复训练的内容,使患者理解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便于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康复训练。③针对性康复训练。考虑到肺心病患者普遍心肺功能较弱,康复训练主要以促进心肺康复为主要目标,康复训练符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患者可长期坚持。a.腹式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叠放在胸部和腹部,用鼻式呼吸引导患者使腹壁突出,膈肌收缩,然后用嘴和腹部呼吸,改善肺泡通气。在没有观察到异常之后,适当地增加呼吸频率。b.收缩嘴唇呼吸法:用鼻吸气,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的缩唇状,尽可能适当延长呼气时间,使呼气时间超过吸气时间的2倍,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必须做好患者体位的引流,早晚各1次。c.吹气球:患者吹气球后屏住呼吸5 s,每天重复训练3次,每次10 min。d.轻拍胸部:患者用餐前半小时接受轻拍胸部干预。医护人员闭合手指,手腕发力,从患者的肺底部向上、从外侧到胸壁进行规律拍打。每个肺叶敲击2 min,约120次/min。e.适当的运动疗法:对身体条件良好的患者鼓励早期下床锻炼,主要以原地行走为主,缓慢行走30 m。运动时间为10~15 min,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f.阻力运动:患者每天1次用弹力带进行拉伸运动,每次运动10 min,以锻炼胸大肌、腹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肌肉群。在规定的运动后,对涉及的肌肉群进行按摩。在运动过程中,责任护士监测患者的心率,并根据心率数据帮助患者调整呼吸频率。④出院后延续护理。建立老年肺心病病友微信互助群,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期间邀请患者加入互助群。在患者出院后借助微信群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健康护理工作。群内开展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定期推送有关肺心病的疾病特点、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饮食管理、家庭氧疗等知识供患者学习。责任护士每周1次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居家康复锻炼完成情况,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健康管理相关问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1.4评价指标
1.4.1心肺功能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德国Jager生产的肺功能测试仪测量]、心脏指数(CI)(由脉搏指示器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器监测)、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用于测量运动耐力)。
1.4.2自我管理能力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2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该量表包括自我评估、自我责任、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问题,采取Likert 5分制计分,共172分,患者评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3生活质量 采用慢性肺心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CPHD)来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包括慢性病共性模块(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0个条目和肺心病特异模块21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12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参数比较 干预前2组心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FEV1、FVC、PEF、FEV1/FVC、CI和6MWT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均<0.05),PASP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PEF、FEV1/FVC、CI和6MWT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AS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参数比较
2.22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对照组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自我评估、自我责任、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和ESCA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2组干预前后QLICD-CPHD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维度得分和QLICD-CPH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上述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干预前后QLICD-CPHD评分比较分)
与正常人相比,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都明显下降[10]。尽管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但许多患者在出院后不再进行护理干预,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延续护理的理念强调随着住院患者转移至家庭或社区,其治疗和护理也应无间断的延续[11]。护理的延续性是指患者的医疗保健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环境和照护者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护理的协调性越来越被认为是高质量、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必要要素[12]。国外延续护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延续护理模式,并在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2年香港理工大学的黄金月教授将延续护理引入了我国,并随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个慢性疾病领域开展了相关延续护理的研究[13-16]。延续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慢性疾病患者,因此延续性护理的理念高度契合慢性肺心病患者出院后的疾病康复需求。但传统的电话回访存在信息收集量大、资料整理困难、信息准确性低等诸多弊端;而微信具有操作简单,可提供文本、语音、视频和公众号多种功能,能够有效促进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提高沟通效率。如胡苗苗[17]探究了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对于肺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证明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潮气量及FVC)、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表明微信是进行肺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研究也使用微信作为延续性护理干预中与患者联系的工具,将延续护理理念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应用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旨在探讨该方法对此类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
在康复训练的干预中,适当的运动是重点。先前的研究表明,适当和有针对性的运动可以促进目标肌肉运动,提高患者的肺部耗氧量[18-19]。阻力运动与其他运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本研究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干预中,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并结合专项呼吸训练以改善肺通气。其中腹式呼吸可以降低呼吸运动阻力,减少氧气消耗;嘴唇收缩呼吸训练延长了呼吸时间,可避免小气道过早关闭,减少残余量,增加潮气量,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使肺内气体交换顺利进行。本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了适当的锻炼方法,这一过程通过延续性护理在患者的居家康复中由医护人员全程监督和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VC、PEF、FEV1/FVC、CI和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ASP低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
另外本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的QLICD-CPHD评分高于治疗前,但ESCA评分没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ESCA和QLICD-CPHD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延续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肺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研究,病例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干预措施还有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改进,是否有长期获益还有待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