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俊达
2024年1月11日,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再次推出一部聚焦人生百态、反映中原人文风采的曲艺特色方言剧《老家》,这也是“三老”(《老汤》《老街》《老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老家》主创阵容强大、名家云集,由原总政话剧团团长王宏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协主席范军领衔主演。与前两部戏不同的是,该剧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记录了郑州城乡接合部某大院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苦乐哀愁,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方言剧。它让世人看到河南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温润和善良,展现了河南人的个性与中国人的风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人间情谊的表达不再是通过干瘪的说教或是用心编写的精彩,而是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坎坷、波折与真情。
《老家》正是这样一部优秀的方言剧,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下,该剧将家与情的时代命题细化于个体的人生轨迹中,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大院房东、求医的夫妻、求职的硕士、扒手、退休的保安等。他们都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人物关系所涉及的情节也是最为常态化的百姓情感、家长里短式的邻里纠结、复杂幽微的父子情谊、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等,但在非常时刻,邻里之间却能相濡以沫、共享心事,观众从这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中获得了强烈的真实感,从而达到心灵的深度共鸣。这些多样的人物故事都集中服务于老家情谊的主题表达,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再现了大院生活的“烟火气”,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叙事网络,增强了该剧的表达张力。
另外,该剧也通过匠心独运的舞台、道具、服装设计,来展现现实生活的物质样态,这正是人们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性中介,正如人文地理学家雷德孚所认为,“人与家园之间的连接,以及人对家园的委身都会被人们的物质态度所掩饰”。《老家》设置了一个小院和三栋小楼作为重要的舞台布景物,这个小院是范二爷继承的遗产,小院中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房、一床一桌,都是范二爷对家的归属感物质呈现。同时,小院又是租客们共同的家园,它是房东与租客情感关系的外显空间,是联结个体与家庭、个体与社会重要的情感纽带,演员们在此不着痕迹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情感依靠,深度阐释了“何以为家”与“家为何物”的意涵。
好的文艺作品既要能用精彩的叙事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又要能以小见大地书写出文化的底蕴与特质。
《老家》的成功在于创作组用感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中国故事,刻画出了具有河南特色的人物,抒发了中国人的情感。剧作采用了正叙和场景闪回的手法,将现实时空和历史时空交织在一起,逐渐揭开谜团,逐步迈向高潮,走向剧作冲突的顶峰。这种不同时空交织叙述的方式近年来成为话剧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这能够激发观众的审美关注,营造出独特的戏剧氛围,同时也能丰富戏剧事件的思想内涵。
在双线叙事的引导下,现实与回忆相互映衬,矛盾与悬念相互交错,每一个角色的动作和语言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时空韵致。这样的叙述手法使得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场景背后浮动着无数个相互交织的投影,每个角色的行为在这种叙事中获得了深层次的意味,使得观众需要仔细咀嚼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转折,以探索故事更为深刻的层次。比如剧中对钱来喜的人物塑造,他的出现揭开了范二爷心中的伤疤,让二爷开启了对走失孙子的追忆。随着剧情的发展,来喜在范二爷和邻居的帮助下,从一个惹人厌恶的小偷逐渐变成了一位知恩图报的少年。虽然剧中对来喜的真正身世没有交待,但他已经通过行动获得了范二爷和奶奶的认可。在奶奶的葬礼上,范二爷过去的记忆与当前的事件冲突交织在一起,而来喜“摔盆”的那一声巨响,仿佛惊雷,引领着故事走向了高潮。
在剧作的最后,导演和编剧并不满足于向观众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呈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向观众展示更深刻的文化思考。比如在结尾小院被拆迁之后,发现了“百姓庙”的遗址,剧作者以此把小院子中发生的故事升华到了对每个中国人自身命运的观照中,这样的情节设计,以姓氏作为媒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进入到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中,增强了剧中的文化哲思。
守正创新是每一部文艺作品应坚持的态度。在艺术呈现上,方言剧《老家》既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又大胆创新,在创排演出的过程中,巧妙融合了河南的曲艺元素和方言文化。
《老家》将河南坠子作为贯穿全剧的主导元素。“人生春暖到秋凉,恁听我唱段劝世方”,坠子琴本身的厚重感使得全剧弥漫着苍凉、清俊的色彩,这是一种来自中原大地、蕴藏在太行山中的底蕴和气质,每一次坠子声的响起,在剧中都起到了情节转折和情绪升华的作用,它悠扬的琴声、多样的表演以及富有意味的唱词都为方言剧增添了别样的审美享受。同时,坠子说的是“河南话”,唱的是“中州韵”,散发着浓郁的中原地域文化韵味,可以为方言剧赋予生动的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力,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的地方体验。这种地方曲艺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也有望引发观众对河南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为人们呈现出了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艺术盛宴。
此外,方言劇《老家》延续了“三老”系列用河南方言的演绎方式,使整个剧作充溢着浓厚的地域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河南地道的方言文化赋予该剧生动、简洁、质朴的特色,同时剧中也融入日常用语,使剧目充满了郑州本土的生活气息。方言在该剧中对人物的塑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展现了邻里之间的赤诚与质朴,呈现了河南人的实在和直接,更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范二爷作为河南“大爷”所具备的温柔之情与担当之义。值得关注的是,这部作品集结了河南曲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导演也大胆地选用了大量年轻演员,注入了新鲜的青春元素,使得方言这一“小圈层”的审美风格在舞台艺术中获得了年轻态传播。
曲艺与方言的巧妙结合为现代感的话剧形式注入了古典的审美韵致,这既是对方言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古老曲艺的传承。这样的文化表达方式,让更多年轻观众拓展了对河南坠子、河南曲艺的认知,体现了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追求,展示了用地方语言讲述世界故事的雄心。
曹禺曾说,“一个剧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才好。一个写作的人,对人,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种种大问题,要有一个看法”。经由方言之美,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下而诞生的方言剧《老家》,温情而感人,磅礴又雄浑。它既讲好了一个河南故事,也回答了一个时代问题,其独特的、温情的色调和人文价值取向,带有非常鲜明的中国调性、中国情感,用真心实意谱写了一曲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大河之歌。
(作者: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