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途径探析

2024-05-22 20:34邵方赞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史大学生

【摘要】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网络时代带来新挑战等原因,仍存在缺乏稳定性、多而不精、全校学生参与度低、实效性有限等问题。高校在明确原则、把握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學习教育活动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得到有效加强,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如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充实、环境不断优化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

(一)取得的成就

形式不断丰富。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形式随之大大丰富。除了依托报纸、杂志、海报、展板、校园广播等载体进行征文、绘画、演讲等活动外,还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声绘色的话剧表演、情景剧比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小程序、动画述党史、集体观看经典红色电影等。此外,不同纪念日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形式也有所变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祭奠先烈,建党节、国庆节的活动形式则会更加丰富一些。

内容不断充实。根据时代的变化,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如对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评价进行新的阐释,以及对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二十大等当下事件的补充,都有效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

环境不断优化。在党的引导下,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党史学习热潮,这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各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党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载体不断扩大党史宣传力度,并相继出版一些优质论文、著作。这些都优化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欠稳定性和一贯性。大学生党史教育活动尽管呈现出一定的制度机制化特征,即大体呈现出在特定背景下、规定的一段时间和范围内集中开展连续的、有组织的、规范性的活动,其重在聚焦重点、突出某一问题。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高校集中组织各学院开展歌颂党的红歌比赛、祝福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情景剧比赛、庆祝党百年华诞的绘画展、学生宣讲党史等活动。但在非关键、非重要的时间段内,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会存在不开展,或很少开展的现象。因此从长时段的总体上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应景式”,存在“稳定性不足”,阶段性地存在比重不足、分量不够,缺少一贯性、连续性等缺陷。这种“突击式”,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目标、主旨不明确。学生只是根据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参加各种比赛,而缺少对活动主旨的感悟,从而导致活动效果大大减弱。

多而不精,浮于形式。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数量不少,高校内各个学院都有相关学习活动,但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导致活动多而不精,形式和内容较多雷同,如形式上大多为情景剧、红歌、演讲等比赛;内容上多为建党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西安事变、长征故事、遵义会议等。甚至出现一个学生重复参加相同活动的情况。这种活动形式、内容趋于雷同,学生选择单一,使得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兴趣日趋减弱,在活动参与中呈现“形式化”,相关知识学习呈现“浅表化”“碎片化”。

学生参与度、实效性有待提高。大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两种主要途径:其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实践课。第二,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受众主要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大四学生参与机会明显偏少。而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对较少,大多集中于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点,部分还局限于大学生社团成员、班级学生干部,致使大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而且,部分高校的党史学习活动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情况,使党史教育活动难以在大学生中取得实际成效。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高校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在教育资源配置中,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经费拨付、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就导致党史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够、学生不重视等问题,进一步使得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难以形成制度常态化,收效甚微。

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中国各高校都加强建设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设置和专职人员大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加强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但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党史知识相对匮乏,积极性不高,对此类活动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确,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受众的特殊性。大学生大多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能拥护党的领导,但因成长环境优越,未曾受过大的挫折和苦难,容易养成任性、脆弱等不良心理。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和追求物欲,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远大抱负,甚至价值观念错位,尊崇“佛系”和“躺平”,从而影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

网络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互联网上的错误信息在大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准确、真实的信息输入难度就随之增加,甚至出现学生潜意识里对正面的引导信息产生怀疑、抵触心理的情况。此外,诸多领域呈现出的泛娱乐化倾向,导致社会生活“非政治化”、审美感官化、道德去崇高化、精神追求庸俗化、价值追求物质化和虚无化,对青年人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1],也进一步影响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途径

(一)明确原则,把握重点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首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这些活动主旨、思想的正确性,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境界,建构健康、强大的精神世界,达成教育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才能尊重历史,以客观的态度公正地评价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有些大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欠缺,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误导,导致人生方向走偏。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切实做到客观公正,以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只有贴合大学生当前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活动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了解、回应学生关注关心的问题,赢得他们的认同。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阐述党的优良作风、卓越成就、理想信念等知识的同时,注意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还需准确把握重点,解决活动多而不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持久不懈的奋斗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等是党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这些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是各类党史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应结合时代增加内容创新,以契合快速发展变化的政治时局和经济建设需要,还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把握教育内容,以提高活动实效性。

(二)创新方式方法

校园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应不断和现代学习方式结合与融合。除了继续利用校内广播、条幅、展板、电视、报刊、研讨会、知识竞赛、演讲等方式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新媒体环境下党史学习教育途径,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VR技术、3D和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活动中的作用。如以“互联网+”的形式利用手机创新展开在线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利用政府资源,开展VR全景体验活动,通过“云端”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重回革命圣地,追溯红色记忆,“身临其境”地探访红色故地。同时,“00后”对网络的适应能力、应用能力远超80、90后,直播、拍视频、制作视频是他们与世界交流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在镜头面前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才华、自信洒脱。在短视频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如何适应该文化,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效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入社会问题,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利于党史中精神理念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信念。社會实践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体现的党史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但目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基本集中在校内,偶有校外实践活动,也是选派一小部分人参加,因此,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红色学习参观活动。充分利用当地及附近的红色资源,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学习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感受中国今日辉煌来之不易,激发学生自强不息、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情感,增强教育效果,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还可开展大学生“党史宣讲”活动。大学生通过撰写宣讲稿、制作PPT到将相关内容讲述出来,不仅能加深他们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还增强了搜集、整理资料、使用多媒体、演讲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综合素质。

(三)增强教育合力

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需不断增强教育合力。首先,应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建设,构建长效机制,这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2]。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制度,保证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能有效开展;应完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日常运行制度,保障其常态化和科学化,如将活动融入学校礼仪制度,丰富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学仪式等典礼的党史元素,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应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元素融入教师入职培训、职后培训等,完善教师教学体系制度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与师德师风建设协同发展。其次,应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离不开党史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依托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教学平台,壮大党史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党史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日常教育奠定基础。三是提高党史学科队伍的地位,吸引新生力量加入党史教育工作,为党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党建学科为契机,推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提升党史专业学习教育质量和水平,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疏远马克思主义经典和红色经典论著的现象,消解网络带来的“快餐式”“碎片化”“浅表性”阅读负面效应[3],为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奠定基础、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实效性,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最后,应大力增强课堂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政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扩大影响力和实效力必须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在已有思政课程体系中融入党史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规律等内容,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和党史元素,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党史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还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扩充思政教育队伍,丰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4]。

总之,在当下良好社会氛围中,各院校提高认识,加强完善常态化机制制度,积极推动党史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使之形成强劲的教育合力,将有力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效性的提高。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刘白杨,姚亚平.“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52.

[2]罗亮.着力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N].重庆日报,2021-03-04.

[3]陈荣武.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发展路向[J].党的建设,2021(3):82.

[4]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5.

(作者简介:邵方赞,黄河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史)

猜你喜欢
党史大学生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百年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4 月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