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教学研究

2024-05-22 20:02:26宫传刚赵兴旺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概论测绘案例

宫传刚 赵兴旺

【摘要】在《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中,以深化地球科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核心思政元素,以刻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民族自豪感等为辅助思政元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为主要目标,明晰了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实现方式。引用珠峰高程测量、北斗精神和南海深海勘探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地球科学实践案例,增强课程实用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地球科学观、科研观和职业观,为测绘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创新途径,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地球科学和测绘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为高校地球科学相关专业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至关重要,尤其在测绘类专业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科学的社会价值和国家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亟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课程思政要求高校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实现教育与思政有机结合。

测绘类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征,作为地学范畴内的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构建专业知识框架和体系、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专业信心等重要任务,同时与当代测绘技术紧密相连[1]。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关乎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涉及到如何将思政元素与地球科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而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人才。

在目前“逆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融合思政元素的地球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有效地挖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是当前测绘类专业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我们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态度融入其专业发展中,成为既专业精湛又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2]。

一、课程核心与辅助思政元素体系挖掘

(一)以“深化地球科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课程核心思政元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地球科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地球科学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更与国家重大工程、资源开发、生态环保等领域紧密相关,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探讨地球构造、板块运动时,可以结合中国在珠峰高程测量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作为课堂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在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讨论矿产资源开发时,结合“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分析其在地质勘探、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国家在高精尖科技领域的成就和自主创新的决心。

这些内容不仅与《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相吻合,也是课程核心思政元素深度挖掘的切入点。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作为课程核心思政元素,不仅符合测绘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全面的地球科学观、国家观和发展观[3]。笔者认为,将《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多个章节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作为核心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球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二)以“刻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民族自豪感等”为课程辅助思政元素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核心内容,如地球的物理构造、地质变化过程、资源的科学开发等,虽然直接与“深化地球科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主要思政元素相关,但还需要挖掘其他辅助性思政元素。

在讲授地球的物理构造时,可以以地质学家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索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其刻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通过介绍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構,以及地质学家是如何利用地震波等方法探测这些结构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科学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并学习地质学家的刻苦奋斗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讨论地质变化过程部分,可以结合科学家们对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研究成果。例如,探讨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以及这些地质事件如何影响人类历史和环境。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球动态变化的认识,还能激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预防和减轻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资源科学开发方面,可以从我国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入手。例如,介绍李四光、钱宝琮等老一辈的地质工作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的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无人的荒原上勘探,往往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支持的情况下,依靠着他们的经验和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在广袤的国土上找寻着宝贵的矿产资源。他们的努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石。通过这些实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认识和尊重,还能激发他们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并鼓励他们在未来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这些内容作为《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辅助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地学观和科研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表1 显示了《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如何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具体方法和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方式与育人路径

(一)教学方法融合与交叉

针对测绘类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关键在于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涵盖思想观念、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多个层面。在测绘类专业的思政教学中,教师需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测绘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测绘类专业的思政教育应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来进行。这种交叉融合不仅能高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而且能持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结合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实际和具有时代感。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在深入了解未来地球科学领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将思政教育与地球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实际和具有时代感。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精神。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融入地球科学教学,将为思政元素的传递提供更为生动、互动的平台。

(二)案例教学法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通过充分利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案例,解决资源勘探、环境评估等实际问题。同时,对于测绘类专业学生来说,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复杂的地质科学理论,还需掌握相关的技术应用,因此,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思政元素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与测绘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4]。例如,在介绍地球构造运动的章节内容时,可以将珠峰高程测量作为案例引入,通过播放相关的探索记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在极端条件下的科研探索,感受到测绘工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探讨地球构造运动的课堂上,引入珠峰高程测量的实例。通过视频材料、图像资料以及最新研究报告,展示这一历史性测量的过程和科学意义。课堂上可要求学生分析珠峰测量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讨论这一项目对地球科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它如何体现国家科技实力和探索精神。通过展示科学家在珠峰高程测量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认识和自豪感。

在学习卫星导航原理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中,详细介绍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应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探讨北斗系统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定位系统领域的竞争和合作。通过这个案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球科学和技术领域知识的掌握,还促进了他们对国家战略和国际合作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在讲授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章节时,利用南海深海勘探项目来讲解深海地质、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模拟和实验室分析,让学生探索海洋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深海资源的开发潜力。这一案例强化了学生对海洋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综合运用地球科学及测绘技术,以解决城市规划、灾害预防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结合教师的恰当引导,不仅有效地融合了思政元素、使学生接受到思政教育,而且深刻了解地球科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核心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形成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三、结语

本研究强调了在测绘类专业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些策略,并评估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和测绘技术价值观,对于推动我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和测绘技术发展,培养未来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要持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地球科学及测绘技术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以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价值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四个维度”,以及知识理解层次、思辨实践层次、情感认同层次的“三个层次”为教学理念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以“深化地球科学与国家發展战略紧密结合”为核心思政元素,以“刻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民族自豪感等”作为课程辅助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作用,建立正确的地学观、科研观和职业观。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课程思政融入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感、专业技能和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地球科学与测绘专业人才。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戴紧根,颜丹平,邱亮,等.《地球科学概论》教学理念形成和课程体系建设[J].高校地质学报,2022,28(3):352-356.

[2]马雅静.《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3]杨庆坤,刘勇,陈凤杰,等.地球科学学科视域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路径[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585-589.

[4]刘洋,温扬茂,许才军.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发掘及应用[J].测绘工程,2023,32(4):76-8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1xnfzxm027)】

(作者简介:宫传刚,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球科学、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赵兴旺,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GNSS精密导航与定位、测绘数据处理)

猜你喜欢
概论测绘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1:00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