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鲁班精神的高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究

2024-05-22 20:02陈玉洁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摘要】本文基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内容生硬、系统性欠缺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鲁班精神视角下育人元素和典型案例,将鲁班工匠典型的“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务实敬业、开拓创新”作为核心思政主线,实施“一课一鲁班”,发掘古今鲁班人物,以典型事迹为载体,融入学习情境。从理念、目标、育人元素、教学案例多个方面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进行探讨,力求塑造新时代鲁班。

【关键词】鲁班精神|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园林建筑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够利用隐性教育方式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鲁班精神融入建筑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中,既是对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是社会的需要[1]。本文以基于鲁班精神的思政理念,探索《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成效,同时对于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引領作用。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也是我院建筑设计专业群下各专业的专业拓展课。课程以“园林建筑”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熟悉园林建筑发展和特征,能够进行中小型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开设在第二、三学期,是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故充分挖掘出《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可以达到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在现阶段教学中:“00 后”的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但对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排斥;而专业课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较少,且没有形成系统体系。教师也缺乏课程思政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想教育引领,要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二、“鲁班精神”教学理念

鲁班,姓公输,名班,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和杰出的发明家,也是中国古代“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其所代表的“鲁班文化和鲁班精神”,丰富了建筑行业的文化内涵,书写着中华建筑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彰显着建筑行业评判的价值标准,是建筑行业从业者行为和职业价值取向的体现。新时代“鲁班精神”已成为一种职业精神,可以总结为“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务实敬业、开拓创新”等方面,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下,弘扬、传承和践行鲁班精神,培育和造就新时代的鲁班传人,是适应未来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内容

(一)提升思政实施质效,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 。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在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中,首先要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思政涵养,通过组织参与思政专题培训转变教师“轻思政”的固有观念,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坚定信仰;同时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思政主题学习,集体编写《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案例资料集,提升思政育人的基础能力;此外,在课程中积极尝试互动、翻转等多样课堂组织形式,将知识技能和思想熏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以此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二)补齐教学目标短板,构建顶层德育设计

在原有“素质、知识、能力”三大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思政培养目标,融合原有素质目标,达成综合德育目标,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责任观等方面的内涵培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从鲁班精神着手,秉持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建筑文化,在感受中华美学巨大成就和古代建筑工匠智慧结晶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在学习古今鲁班事迹过程中,塑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此外,在设计实训过程中积极培养具备重承诺、肯吃苦、肯奉献的道德品质;在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中不断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炼思政育人元素,实现专业教育育人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目标指引下,将鲁班精神这一思政核心点拆解为“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务实敬业、开拓创新”四大育人元素,发掘古今鲁班人物,开展“一课一鲁班”的德育熏陶,使思政教育形成系统体系,更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

在第一章“园林建筑概论”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人物事迹鲁班的生平及功劳,讲解所有手工工具发明均经过其在生产实践中反复的研究、不断地试验,生动诠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人物精神,也彰显了我国古代匠人的巨大智慧,引导学生在课程初始,向鲁班学习,对待之后开展的学习任务,始终秉持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的职业态度,把锐意创新融入到设计实训中。

在第二章“建筑设计基本理论”中,引入典型人物建筑大师贝聿铭和其经典建筑作品案例,围绕“爱国情怀、开拓创新”育人元素,重点分析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不高不大不突兀”的设计原则,在实现城市文脉保护的同时也降低新建筑对古城风貌的影响[3];北京香山饭店在简洁朴素的江南民居造型基础上融入西方现代建筑原则,彰显中华建筑艺术和民族气质[4]。通过作品赏析和解读,深刻感受贝聿铭其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做出的积极尝试,使学生领悟在建筑设计中,要努力发掘本土地域文化,同时积极创新,实现更好的中西融合。

在第三章“建筑环境与选址”中,介绍中国风水学者郭璞,其一生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词,在不同学术领域多有建树,注释的古文作品流传至今。其人生故事体现着“精益求精、务实敬业”的鲁班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信条,持续提升自己的各项专业技能,在学习生活中,对待任务绝不能得过且过、凑合应付。只有心无旁骛钻研,才能练就一身真本领。

在第四章“园林建筑总体布局设计”章节中,引入古代园林匠人计成,和现代园林大家陈从周、孙筱祥、孟兆祯,他们在自我工作中始终恪守职业信念,坚持敬业务本,致力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彰显中国特色,这无一不体现“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鲁班精神。这些匠人的光辉事迹与经典园林佳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计成编纂《园冶》,全书共手绘插图235幅,巨大的绘制工作量依然保证了图纸的清晰与准确,这要求学生在实训绘图过程中秉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现代园林大师的经典作品“杭州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杭州花圃”与章节实训设计主题息息相关,组织学生课外参观调研,实地感受大师的精巧设计与构思,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拓展设计思维,坚定学习信心。

在第五章“游憩性园林单体建筑:亭子、廊的设计”教学过程中,介绍典型人物李诫事迹,他在编著《营造法式》过程中,“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考阅旧章,稽参众智”[5],不仅将传统木构建筑精细分类,更形成标准化施工规范,彰显了“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

在第六章“服务性园林单体建筑:公厕设计”中,向学生讲解建筑大师程泰宁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他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就是公厕。面对困境的十多年,没有气馁和放弃,坚守自己的设计理念与价值取向,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厚积薄发,创造出一番事业,这种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彰显着执着的勇气与恒心,生动诠释了“务实敬业”的鲁班精神,值得学生的钦佩和学习。

在第七章“服務性园林单体建筑:大门设计”中,重点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女士,高龄仍然坚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其经典作品西安华清宫大门,开创新时代唐风建筑风格,不仅注重文化传承,还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将古与今相融合[6]。让建筑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种文化传承和现代创新的结合,体现了鲁班精神中的“开拓创新”,与课程设计主题相吻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八章“服务性园林单体建筑:茶室设计”中,引入鲁班典型人物冯纪忠,其设计的“何陋轩”茶室,借用刘禹锡“陋室铭”命名,造型仿造上海市郊农舍四坡顶弯屋脊形式[7],空间富有层次和漂浮感,闲适灵动;就地取材,采用毛竹梁架,上覆茅草坡顶,搭配青砖铺地、竹椅藤几,与四周竹景互相交融,融为一体。以该茶室为例,可分析茶室建筑功能、建筑造型艺术和建筑材料的选用,领悟设计大师如何获取富有创意的设计思维。同时借助“何陋轩”的营建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在优秀设计作品背后设计师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第九章“园林古建筑的应用”教学中,在讲解古建筑起源演变时引入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的研究与保护,在战乱时期仍旧坚持走遍祖国山水,调研中国古建遗存,其发现的“佛光寺东大殿”打破了日本学界“中国没有唐代木构”的断言,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此外,他还坚持解读古建术书,如《营造法式》,笔耕不辍,撰写《中国建筑史》,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探索思政教学案例,以亭子设计为例

亭子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中的魁宝,具有物质与艺术双重功能。该案例选自第五章节《游憩性园林单体建筑:亭子、廊的设计》中第一小节“亭子设计”。本案例按照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拓展及评价三大环节开展教学实施。

(一)课前预习

挖掘地方优秀古建案例,对标教学内容。通过云课堂线上推送“绍兴兰亭、东湖”宣传片等视频资料,引入地域本土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与古建筑亭子案例,让学生先行对园林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有初步了解,积累课堂教学素材。

(二)课中教学

课程导入。在亭顶类型讲解中引入典型鲁班人物“李诫”,其编著的宋《营造法式》一书,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精细分类,形成标准化规范标准,并配有手绘的亭做法插图,彰显这位匠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学生可从其中领悟古建筑亭子平面立面设计方法,并深刻领会鲁班精神的内涵表达。

案例探究。重点选取学院所在绍兴当地经典园林古建亭子案例,领略地域文化精神内涵。结合图文资料对“绍兴兰亭鹅池碑亭、流觞亭、御碑亭;东湖四季亭;府山风雨亭;梅山适南亭;柯桥柯亭”的历史背景进行赏析。通过互动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既培养探索创新精神,也在无形中塑造对中华建筑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三)设计实训

下发课程方案设计任务书,鼓励将之前理论与案例讲解中的“所学所看所悟”与设计想法相结合,通过实践将理论转化为成果,既提升学生设计制图能力,又在实践中发展了其分析构思、空间思维能力。

(四)课后拓展及考核

请学生运用建模软件完成亭子三维模型创建;从二维拓展至三维空间,既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在实践中模拟园林建筑设计师真实完整的工作流程,在建模过程塑造严谨细致、专注执着的职业品格。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多元评价,借助线上云课堂等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以上案例做法涵盖课程的“前中后评”。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观看中感受与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与实践。鲁班精神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教学。在思想启迪、价值引领中有效达成德育智育双重目标。

五、结语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8-10]。《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究围绕“教师主体、思政目标、育人元素与人物案例”多方面着手。课程教研团队通过专题培训、编纂案例等手段提升思政涵养和意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思政目标与素质目标的重新整合和实施,优化德育顶层设计;立足课程理论实践特点,紧扣鲁班精神下“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务实敬业、开拓创新”四大育人元素,尝试“融故事于设计”,实施“一课一鲁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当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由于建设时间较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思政育人带来的成效尚未能设置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面对专业群内各专业授课时,仍无法做到准确地因专业施教,分专业思政。以上不足都需要在之后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优化,最终建立一个多元参与、多方协同的课程育人体系,以此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双线发展。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赵蕾,徐基平.基于鲁班精神的建筑类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文教资料,2018(45):140-141.

[2] 黄美萍.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探析——以“概论”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49):4-5.

[3] 高卓瑶,向燕琼.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9(12):116-117.

[4] 乐建敏.地域文化融入设计基础教学的可能性[J].城市地理,2015(20):224.

[5] 王辉.从社会因素分析古代江南建筑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8(1):48-53.

[6] 刘文杰,张锦秋.让大唐风韵重回西安的“血液”里[J].广西城镇建设,2018(7):90-93.

[7] 季熊.浅谈中国造园文脉的延续[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5):173.

[8] 刘敏,王振.学匠艺 修匠心——“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15):101-104.

[9] 罗西子,冯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高教论坛,2020(10):37-39.

[10] 邢洪涛.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67-70.

【基金项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专项“基于鲁班精神的高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究”(Y202308)】

(作者简介:陈玉洁,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建筑、建筑制图)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