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2024-05-22 18:57秦雷党可征白诚王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课赛科目竞赛

秦雷 党可征 白诚 王涛

作者简介:秦雷(1988—),男,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光学和红外信息传输与处理。

[摘           要]  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展相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以课程考核为课程改革牵引力,采用课赛融合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方法策略,为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供了课程改革路径参考。

[关    键   词]  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149-0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重要过程。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能力培养属性,围绕课程考核改革的实际需求,采用基于“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方法体系,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牵引,深化教学方法创新,提升课程挑战度,发挥专业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进一步释放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是学习反馈不够及时,实践训练精度不足。专业实践课程较为突出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岗位实用能力训练,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以课堂灌输较多,学生自主探索较少,缺少及时的教学反馈,部分专业实践课程实践任务多、教学周期短,等到课终考核发现问题时教学周期已经结束,难以提前预判训练效果。二是实践操作单调乏味,实践训练热情不高。由于专业实践课程多数具有岗位任务属性,特别是一线岗位实践操作类任务。随着训练进展,部分学生存在实践训练兴趣逐渐消失、实践操作麻木等情况,缺乏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训练自觉性。三是训练装备数量有限,实践训练时长不够。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往往包含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主体部分的实践训练教学对训练装备依赖性较强,但其中部分实践装备价格昂贵,难以通过购置等形式无限制增加装备数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训练需求,专业实践训练有效时长难以得到保证。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体系构建

“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思路从理念指导、教学动力和课程形式构成有机整体。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培养什么能力,定什么目标,到什么程度,教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等课程改革路线问题[2]。“能力导向”确立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和总体方向,“考核牵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内在驱动力,“课赛融合”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呈现形式和支撑体系,最终形成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的有机整体。为落实“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思路,从能力分析、目标设计、考核设计、内容重构、方法设计和资源建设六个方面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

以“能力导向”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引领能力分析和目标设计。在能力分析方面,通过“岗证课赛”融合分析,得出课程教学的能力标准;在目标设计方面,进一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四个方面细化课程教学目标点,融入课程教学计划建设中。

以“考核牽引”作为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引领课程的考核设计和内容重构。在考核设计方面,构建“三维牵引”的课程考核方式,在时间维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空间维采用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在要素维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通过三维的全方位考核,衡量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以“课赛融合”作为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呈现形式,在内容重构方面,基于课程目标和考核元素,从基础知识、核心技能、综合素质三大模块重构教学内容,并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始终;在方法设计方面,设计课赛融合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流程,进而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资源建设方面,为保障“课赛融合”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资源条件。

三、基于“三维牵引”的课程考核模型

为发挥课程考核改革在教学中的牵引作用[3],通过建立包含能力组成要素、能力生成时间和能力生成空间的“三维牵引”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型,并设计课程的考核项目体系和考核评分机制,将课程考核嵌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实现课程考核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一)调控能力生成环节,构建“三维牵引”考核评价模型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能力生成情况,把控能力的生成过程与结果,做到及时修正学生能力生成弹道,按照能力生成的要素、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系统构建课程考核评价模型。

在能力生成要素维度,将课程考核评价划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岗位任务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能力生成时间维度,将课程考核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随教学过程和阶段组织实施,主要按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阶段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考核随课程教学完成统一组织实施,主要按学习的结果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在能力生成的空间维度,将课程考核评价分为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线上考核主要依托“雨课堂”“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线上教學平台和在线实践仿真训练平台,利用教学软件和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灵活性和便宜性,运用线上答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运用虚拟软件操作的形式,考查学生实践操作方法和流程的掌握程度。

图1 “三维牵引”考核评价模型

(二)牵引课程教学实施,开展“以赛代考”考核科目创设

根据“三维牵引”考核评价模型,以线上和线下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构建课程考核科目体系。在建立考核科目体系时,需要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课程教学周期、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对照“三维牵引”考核评价模型进行综合权衡后,再进行课程考核科目的创设,比如线上理论知识形成性考核、线下理论知识终结性考核、线下操作技能形成性考核、线下操作技能终结性考核等[4],然后按照“三维牵引”考核评价模型将考核科目进行有序组织,形成课程考核科目库。在考核科目组织实施时可以采用理论知识竞赛和实践操作竞赛的形式组织实施,按照竞赛方案的形式构建考核科目方案,包括竞赛内容、竞赛规则和竞赛标准等方面,其中竞赛内容规定了考核科目中包含的课程教学内容规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素,竞赛规则规定了考核科目的具体组织形式,比如考核流程、考核时间和人数规定等,竞赛标准规定了考核科目中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相关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创设“以赛代考”的考核科目体系,将课程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5],进一步发挥课程考核特别是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

四、基于“课赛融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从能力导向的角度出发,以课程考核牵引课程教学设计,通过逆向设计将课程考核科目融入课程教学实施环节中,运用“课赛融合”的形式,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流程、组织实施和教学方法。

(一)融入“质量管理”思想,设计“学练赛研”循环的课程教学流程

工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做出计划、实施执行、效果检查、问题处理的步骤完成,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通过下一循环深化解决[6]。

结合工程管理PDCA循环,针对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实际,构建“学练赛研”循环的课程教学流程策略。“学练赛研”循环的课程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个性学习、强化训练、能力竞赛和问题研讨。其中个性学习主要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方式,采用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专业实践内容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学习和实践操作演示学习,学习结束时通过设定学习目标,为下一步强化训练提供目标指导;强化训练主要是针对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分组分层的针对性训练,在强化训练中引导学生针对能力点进行专注提升,强化训练环节是能力生成的量变过程;能力竞赛主要是采用线上知识竞赛或线下技能竞赛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能力竞赛,采用“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在紧张的实战环境和浓厚的竞赛氛围中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的问题短板,能力竞赛环节是能力生成的质变过程;问题研讨主要是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问题研讨、反思和竞赛复盘,为下一轮教学循环形成效果反馈,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化。

图2 “学练赛研”教学循环流程图

(二)融入“进度管理”思想,优化“科目有序并行”的教学组织实施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将能力训练从串行提升向并行循环转变,结合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思想,在课程教学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延长单个科目特别是重点科目的教学训练周期,同时通过并行实施提升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率。

构建“科目有序并行”的课程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循环建立、科目相关性分析和教学进度图生成等步骤。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选择或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根据内容的难度和要求程度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间,根据教学训练的需要和人数配置教学装备并搭建教学活动环境;教学循环建立主要是按照“学练赛研”的教学循环设计科目的具体实施步骤,针对具体教学科目构建教学流程;科目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内容逻辑性分析、装备重合度分析、时间包容性分析等。内容逻辑性分析主要分析各教学科目间的先后承接关系,科目的连贯性和科目内容中的深层递进关系等,为确定科目的先后顺序奠定基础。装备重合度分析是科目并行实施的基础和前提,重点分析各科目的核心装备使用情况,并结合装备数量进行分组分类,使核心装备不同的科目能够实现并行教学和训练。时间包容性分析主要分析各科目的基本教学时长,并根据难度和时长对科目进行排序,在难度大、时间长的科目中兼容难度小、时间短的科目,以达到并行教学的目的;生成教学进度图是在教学实施环节按照进度图组织分组教学。

(三)基于“注意动机”模型,生成“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注意动机”模型即ARCS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7]。ARCS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代表了四类主要的动机策略,分别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意)。在“学练赛研”教学循环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问题牵引、启发引导、翻转课堂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基于ARCS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在“学练赛研”的教学循环为支撑骨架的基础上,形成有血有肉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赛融合教学实施方法体系。

在“个性学习”环节,主要融入Attention(注意)动机,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知觉唤醒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主要采用线上导学[8]、案例分析和问题牵引等教学方法,其中线上导学主要是通过线上的视频导入和资料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介绍典型岗位任务案例让学生在知识领域相关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激发学习兴趣;问题牵引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现实问题或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种方法的针对性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在“强化训练”环节,主要融入Relevance(关联)动机,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个人需求联系起来,进而引发学生的关注。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翻转课堂和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其中启发引导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先验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适当启发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当前的教学训练内容上,实现课程教学与知识基础的衔接;翻转课堂就是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学生收集相关课程资料在课上进行分析介绍提升学习深度和广度;思维导图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梳理内在逻辑并构建思维导图,进而构建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内容整体性的理解。

在“能力竞赛”环节,主要融入Confidence(信心)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维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岗位演练和竞赛奖励等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预设的实战任务背景中探索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坚定学习信心[9];岗位演练就是结合预设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运用角色体验的形式完成演练任务,激发岗位认同感;竞赛奖励就是在比武竞赛中通过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进步的表现实施奖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训练的渴望。

在“研讨交流”环节,主要融入Satisfaction(满意)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进而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主要采用讨论辨析、成果分享和拓展创新等教学方法,其中讨论辨析就是在课堂上针对前期学习竞赛环节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在的思考和理解;成果分享就是让学生将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成果构思、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满足感;拓展創新就是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度的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收获对知识探索和任务挑战的满足感。

图3 “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组织运用,并非局限于单一环节或单一内容,通过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为课程教学流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行的路径,为学生能力生成提供切实的手段支撑。

五、结束语

通过分析传统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训练精度不足、训练热情不高和训练时长不够等问题,在“能力导向”教学理念基础上创新发展,采用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引领,发挥课程考核的课程教学驱动作用,构建课赛融合的方法体系支撑,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分析、体系构建、方法创新等方面研究了基于“能力导向,考核牵引,课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方法体系,形成包含理念指导、教学动力和课程形式的课程改革方法。从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实践经验看,该方法体系能够进一步释放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谢生荣,陈冬冬,吴仁伦,等.采矿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学,2022(7):97-99.

[2]曹飞,李清宝,姚伟平.基于OBE理念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3(6):78-79.

[3]蔡永鸿,梁春宇.OBE理念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J].科技视界,2021(6):41-42.

[4]陈敏,朱砂.对士官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时空,2015(1):176.

[5]杨虹.BOPPPS+对分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2(7):28-30.

[6]向智男.借鉴PDCA循环构建研究生课程过程管理机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38-40.

[7]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1-93.

[8]李智,赵豫西,魏玲丽.“两性一度”思维下的应用型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0(12):75-77.

[9]崔美玉.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5):70-7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课赛科目竞赛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