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价值、挑战与走向

2024-05-22 09:31张晶晶彭雅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双向劳动

张晶晶 彭雅妮

①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劳动教育实施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YK22006);咸阳师范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依托小学劳动教育传承‘延安精神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S202210722067)。

作者简介:张晶晶(1996—),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彭雅妮(200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冲击着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制度等,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提供了思路与支持。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劳动教育的新使命及二者融合价值的分析,并依据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现实,总结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在育人价值理念、人工智能伦理和教育教学场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加强教育监管、搭建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方式,形成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時代;延安精神;劳动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0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肯定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与其他四育同等的高度,秉持横向有深化、纵向相衔接的理念,使其贯穿在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由此可知,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促进人的发展,如何将二者进行双向融合更好地发挥彼此的育人价值成为当今值得研究的话题。同时,二者同处于人工智能时代,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算法模拟、扩展人类智能,以实现更高效、准确、自适应的数据分析、决策和任务执行能力。因此,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的新内涵

延安精神主要包括正确鲜明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以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劳动精神。[2]在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具体来讲,一是民主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参与的精神。包括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的利益和需求。二是群众路线,人工智能时代的成功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群众路线的实践。我们需要关注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认知,让大众更好地参与到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来。三是独立自主,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这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我们需要探索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制度和管理模式,从而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理论探索,延安精神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相结合,这也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探索,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个人和群体的智慧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总的来说,延安精神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包括民主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理论探索等。这些新的内涵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新使命

在人工智能技术纵深发展的时代中,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客观上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满足劳动分工结构变化带来的各种需要。为此,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依照社会的实际需求确定教育目的,以保证既能适应来自人工智能的挑战,又能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3]因此,探讨劳动教育作用于人的人文性和作用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两大新使命,既是对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变革的积极回应,又是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人文性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一个自由、全面而充分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因此,劳动教育的本质抑或是人文性使命依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认知、情意、态度、价值观、审美能力等的发展。那么,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型劳动者力的需求,劳动教育的新使命更关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一是培养实践能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良好的实践能力是其基础。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人工智能项目通常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协同工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成为一项关键技能。劳动教育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职业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劳动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要求和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划和职业适应能力等。四是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人工智能时代变化快速,知识更新迅猛。劳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能够适应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可以考虑结合互联网、虚拟实境等新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工具性使命: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教育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一样,都是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依赖于其他系统,另一方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会反作用于其他系统。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中最具有發展前景、影响范围最广泛的科技成果,已经渗透社会多个领域,未来还将进一步发展。那么教育就应当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人,通过个人的智慧与力量促进人工智能及科技的发展,这正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性功能的体现,也是劳动教育应有的工具性使命。一是劳动教育应培养创新思维,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实践环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并引导学生将这种创新能力应用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再创造上,即培养人工智能的开发者,而非单纯的人工智能的使用者。二是劳动教育应培养跨学科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劳动教育可以提供机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人工智能的实践中。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劳动教育应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人工智能目前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其不会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造成负面影响,如涉及人机关系和权利保护等。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中的公共问题,积极主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三、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价值意蕴

人工智能时代赋予了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新的内涵与使命,使得二者在育人目标上高度契合。将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既可以传承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资源与文化,也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载体,达到全方位推动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目的。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延安精神鼓舞劳动者坚定信念,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坚定信念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仰、不屈服于压力和困难,这种精神既可以激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坚持不懈、勇于尝试、乐于创新,又可以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理解,有助于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二是延安精神促进劳动者自身发展,延安精神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即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还是践行延安精神的核心要求。三是延安精神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劳动教育强调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延安精神是在极端贫困、艰苦环境下产生的。在这种环境下,延安精神鼓励人们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适应环境,提高生产力水平。这也启示我们,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重视实践环节、深入实践,通过实践和思考探索问题的本质,坚定不移地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四是延安精神孕育劳动精神,延安精神注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培养坚毅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种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培养耐心和毅力,做到在逆境中不气馁、在挫折中不放弃。同时延安精神倡导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价值观能够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以实现共同目标。

四、 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挑战

人工智能赋予了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新的价值,也为推动二者双向融合提供了一种方式、媒介和理念。然而,人工智能在助力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不断地解构和重构教育的本体价值,为教育带来了众多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育人价值理念的失衡,原因在于技术至上消解了教育价值认同。目前的教育过于强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造成学生在传承延安精神、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对技术过度依赖,教育的内容也限制在了对技能的掌握,导致只见技术不见精神,忽视了学生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情意的培养,偏离了以精神育人、以劳动育人的本质。[4]二是人工智能伦理的失范,涉及数据伦理和算法伦理。数据伦理是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个人未经充分授权和同意的隐私信息,压缩了使用者的隐私空间并将激发潜在的隐私泄露危机;算法伦理是人工智能面对教育问题情境时做出的道德决策和方法选择,主要通过技术分析学情,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这种个性化可能是一种“伪个性化”,造成信息茧房,窄化了学生的思维。[5]三是教育教学场域的失真,人工智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建了智能化、形象化的仿真学习场域,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行沉浸式体验。然而,当过分注重虚拟、仿真、智能的教育教学效果时,便会使学生和教师逐渐脱离真实的教学环境,造成学生体脑分离,弱化了教育的情境性和具身性,也就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感悟、对实际劳动能力的培养。

五、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机制

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是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培养合格劳动者的有力之举,其本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从以人为本、人机共生的理念出发,发挥人工智能的科技红利,才能够助力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一)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顶层监管

基于上述对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的分析可知,目前要真正科学、合理、有效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要将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更要加强顶层监管,有效的监管是构建稳定运行机制的外部保障。一是在“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应明确以人为本,通过出台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加强道德建设,实现依法治教,使教育工作全面走上法治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建立人机协同教学的准入机制,即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者进行相关伦理教育,使其坚守人本位的理念,在设计和开发相关智能教育平台、教育软件和教育场景的源头上避免引入算法偏见,并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试验和检验,对潜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更正。三是建立过程性监督机制,这是一种对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监督的机制。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以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预防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即在已经开展的人机协同教学的场域中,开展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设立投诉和举报渠道,鼓励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对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或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这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违规行为或不当操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教育”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依托人工智能搭建在线教育平台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算法来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某些能力,如学习、推理、感知和决策等。在线教育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学习和教学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它基于网络连接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和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它可以提供在线教育资源、课程设计、教学评估、学习管理、个性化学习等服务,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促进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教育平台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时代性。在于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新思想引领教育的方向,即在平台中提供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尤其要紧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步伐。二是主体性。在于搭建的教育平台的服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制订学习计划。三是互动性。在于搭建的教育平台要实现“人—机—人”之间的对话性交往,构建学习共同体。鉴于此,基于人工智能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活动学习材料、课程,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同时,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项目、实验和实际劳动机会,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坚韧、创新和实践技能,符合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最后,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互动式学习平台,建立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的互动式学习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适应的学习方式,并结合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因此,依托人工智能搭建教育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双向融合,有助于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每位学习者做最好的自己。

(三)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6]人工智能通过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問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实现“一对一”理想化教学模式提供支撑。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模式以及“三师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通过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的参与和实践,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发展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方法是利用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出真实的劳动场景和延安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虚拟体验深入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和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延安时期的艰苦环境和奋斗精神。自学辅导模式是一种学习者自主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方法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辅导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的设计与开发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延安精神的力量。“三师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教师、学生和人工智能三方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工智能的参与与支持,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师主导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教学软件、机器人教师等,提供互动式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这些工具可以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延安精神和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促进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双向融合,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并将其与劳动教育的本质相结合。

总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双向融合,既要从人工智能的视野提供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思路与方式,又要以融合教育为基点和终点审视人工智能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回应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价值回归,进而促进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璟,赵文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3(3):3-5.

[3]宫长瑞,卜凡钦.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的图景展现及其实践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1):84-92.

[4]周美云.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转什么与如何转[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3(5):65-71.

[5]吴河江,涂艳国,谭轹纱.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风险及其规避[J].现代教育技术,2020(4):18-24.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双向劳动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