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2024-05-22 09:31刘欣单园程羲王莹张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育人

刘欣 单园 程羲 王莹 张弛

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2022XXM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欣(1984—),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会计学、学生思政教育。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质量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1355”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了一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新路径。该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机制,系统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探索了如何在高职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响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为类似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50-04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指导思想及政策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增强教学与实训的融合,提升实习实训的比重。同时,学院坚持与行业、产业和企业深度融合,确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产业技术进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了课程与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发展,并对新兴产业人才进行适度的超前储备,有效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此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始终把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作为重点,希望通过优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缩减教育输出与行业需求间的鸿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办法,确立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方面,众多院校已经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合作框架,然而,在具体的合作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考验,也为未来教学工作的改良指明了方向[1]。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学校教育创新的必经阶段

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适应岗位需求+灵活转换职业”的培养理念为核心的“13X”实践教学体系和“311”人文素质教育计划[2]。这些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尤其在针对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各分院突破傳统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未来工作场景的实际需求,将沟通、表达、应急处理及抗压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及专业知识深度融合,通过加强校内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基础,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体系、教材选择及实习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构建了更贴近产业需求的教学环境,同时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职场,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3]。

(三)基于职业属性做出的新尝试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还能发挥职业教育专业优势,共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产学结合”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路上的关键动力。通过“产学结合”,既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提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还能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了教育内容与职场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确保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并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推进。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启动较晚,与实现高职教育“五个对接”要求存在显著差距。针对此问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课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以及“学校教学改革重大专项‘1355工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通过多年的不懈改革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1355”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而且有效满足了产业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4]。

二、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实施的“1355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模式”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与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构筑了“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创新技能”的三层次结构体系。该体系遵循“专业认识—职业体验—跟岗实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五阶段路径,与“实训课程”“社会实践”“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五大实践教育平台紧密融合,打造了一个立体化、多层级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架构下,学生自入学伊始便融入实践环境,每学期均有一至四周时间与行业企业互动,进行现场学习和操作实践。通过此过程,在掌握必要的基础技术后,学生将在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系统化地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强大行业适应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一)专业认知部分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自招生伊始便强调,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所选专业的含义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确保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此外,学院还注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为此,学校安排了6~10小时的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讲解专业知识、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验与实习环节、职业岗位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5]。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背景和职业前景的了解,明确学校教育的目标及对校内专业实习的具体需求。这种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职业体验部分

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企业实习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员工的现场讲解和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工作岗位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此举意在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融合,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职业体验活动遵循“五个一”原则进行:即开展一次思想动员,组织一次企业专家讲座,安排一次行业内企业参观或服务体验,引导学生撰写一篇研究论文或体会,以及举办一次成果分享与交流会。此外,汉中高职院校也高度重视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其视为增强专业经验的有效手段。这些措施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跟岗实践部分

高职院校计划组织学生前往工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接受专业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直观理解企业文化和体系。企业内的导师(师父)将确保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有效结合,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跟岗实习通常涵盖1~2门课程及实际教学,实施双导师制以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执行。同时,学校与企业将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加以评价,以保障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举办的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深入理解职业技能标准,系统地提升其专业操作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全面学习环境,助力学生顺利融入未来的职场[7]。

(四)轮岗实训部分

高职院校采纳了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引进“虚拟商务社群”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核心,为学生构建了全景式的企业运营环境,实现了全方位的互动式培训,方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并在多个真实职位上进行实践操作,使他们全面掌握各岗位的职责需求,还锻炼了学生的适应性、综合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一系列周密的教学安排,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技能,以及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入理解。学院还积极规划和组织多种企业合作,对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以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架构进一步完善了顶岗实习和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8]。

(五)顶岗实习部分

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积极推行企业顶岗实习计划。该计划旨在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企业岗位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经验相结合,并通过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深入了解市场就业趋势及规划個人职业生涯,以实现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和创业上的无缝对接。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及与本科教育融合的实习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辅导策略,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实现就业创业目标。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将“产学研”融合作为教育模式的核心,将“培养计划”确立为实现产学研相互适应和“双师合一”办学目标的基础。该院校以“实践操作与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的,体现了“1355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自2015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人才培养计划修改研讨会”,通过讨论、访谈、调研等多种方式紧密跟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进行调整,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各教学阶段的责任划分。

第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五个对接”的理念。这意味着对各系课程设置明确的行业导向,确保学生能与特定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共同研发校企合作课程,编写教材,并进行为期约一年的企业实习。这不仅缩短了毕业生的适应期和见习期,还将企业文化和实际知识融入教学中,从而提高了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三,优化实践学分比例,强化工学交替环节。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特别强调实践课程学分的重要性,规定了企业文化课、企业实践课及综合实训课的学分比重,自2015年起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目前,学院企业课程所占比例达到总专业课程总数的33%,显著提高了课程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度。

(二)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市场及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学院涵盖了财经、财会、商科、管理学、法学、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同时不断扩充专业领域的课程内容,力图在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中实施综合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改革。

第一,依托“135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聚焦于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创新技能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培养,通过设置涵盖广泛专业基础技能的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以及针对“能胜岗”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进一步扩展综合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的技能实践。

第二,实践教学模式核心在于“专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的有效实施,确保理论与实践交替融合,四年的探索实践让学院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构建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协议明确彼此的权责,特别是对企业实践课程中学生的待遇、实践内容及评价体系等作出具体规定,确保了各方利益的平衡。学院规定所有企业实践环节必须由教师全程指导,教研室负责人中期走访,有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高度一致。

(三)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学院紧密围绕“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与行业企业携手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年度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议”,学院与企业精确界定各自的责任和职能,确保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高度吻合,同时实施“五个对接”原则及工学交替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重,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从效果来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6年,财经商贸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举行了一次“校企合作育人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将“135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经验在全院范围内推广,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教育改革的有效性。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大型企业具备参加校企合作的动力,但由于留人程度低等原因,企业开展协作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虽然很想分享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结果,但是他们通常缺乏足够的能力与大型企业进行沟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合作形式,优势互补,实现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

第一,课程内嵌。以财经类专业为例,本专业可以很好地契合当地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课程的内嵌式教学。比如,将连锁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的实习教学内容相结合。又如,将商务谈判和企业顾客开发培训部分相结合,实现了顾客开发这一过程的衔接。

第二,岗位体验。岗位体验与课程内嵌培养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灵活多样性,特别适应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需求,同时也为与大中型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指明了方向。学院与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有效贯彻“135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地岗位技能操作和职业体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订单式培养。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企业文化课程、安排企业现场体验、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及实施跟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经营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为其毕业后能够被企业优先录用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四,學徒制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标志性的人才培养策略,涵盖了“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层次。通过签订三方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实训与实习的责任,同时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学术导师和实习导师。毕业后,学生有机会以“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的行列中,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力的教师队伍,并以此身份投入工作。首批订单班级共19名学生,其中3人晋升为店铺经理,2人成为助理经理。目前,学校正与企业探讨加强双方交流的深度合作路径,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打破学习生活壁障

学校积极推进五个具有特色的专业协会建设,涉及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及贸易英语等领域,并配备专业社团导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通过成立财会学院,并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流程,并进行模拟实操,旨在加深对业务的实践理解。现阶段,校园社团成为大学生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平台,通过其转型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定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讨论,学校营造了积极的职业技能教育氛围,成为多级技能比赛的重要培训基地。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关键任务,认为这是满足日益变化的职场需求,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水平。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并定期举办活动,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加强协会活动的引导,鼓励学生尝试开店或创办微型企业,同时介绍各类创业比赛,努力在校园内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自2015年以来,每年都有学生参加相关培训,目前已有170多人在本地开展了创业活动。

四、结束语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深化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政策指引,通过实施“135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此外,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新兴产业人才的超前储备,进一步展现了职业教育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探索更多高效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持续的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晓珍,陈则更.科研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103-107.

[2]郑政.高职院校共青团促进专业志愿服务活动育人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7):145-148.

[3]吴佳佳.“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42-45.

[4]罗洪艳,闫运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0):17-21.

[5]邱红鑫.高职药学专业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3(6):12-14.

[6]苏亮亮.“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3,34(3):137-140.

[7]郑红梅.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湖南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快乐阅读,2023(4):117-119.

[8]吕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漫旅,2023,10(19):16-18,2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