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05-22 09:31孙进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1期
关键词:院校优化教育

①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2XHY071)。

作者简介:孙进财(199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研究方向: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教学研究。

[摘           要]  立足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简析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现实意义以及现存困境,并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深化改革为目标,从改善宏观环境、加强中观管理与优化微观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建议,希望为优化实践提供辅助。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13-04

近年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热点,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是全部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情况下,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优化发展路径加以研究十分必要。为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吸纳先进经验,结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打造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规定为高等教育的任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广泛关注。而后,党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内容频繁出现在高级会议或讲话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多次强调。政府的高度重视让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发展机会,《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落地更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一种时代性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保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经济文化需要,响应职业教育改革号召,适应“双创”格局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大步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所以高等职业院校需发挥自身职能,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此外,在党和国家不断要求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结合实践可知,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是实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这一举措让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具时代性特征,真正迎合了经济发展大趋势,也契合了社会发展大目标。而且,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变得更为丰富,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与完整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本质上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可培养出专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极具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兼具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从根本上降低高职学生毕业即失业概率。这样一来,高等职业院校可为社会输送大量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供人才支持[1]。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能为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可促进产业需求导向下的专业教育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存困境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受党和国家重视,各地高等职业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此项工作。但从当前情况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在实践中陷入了发展困境,其普遍面临目标定位不明确的困境,实践工作中并未彰显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不能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效协同,不能成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

不仅如此,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困境,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更是陷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乏先进性以及教育开展基础薄弱的困境。当然,师资力量不足同样是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储备不足、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执教能力与综合素质不高都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社会舆论环境以及家校企协同育人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造成了阻碍。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陷入发展困境源于多种原因,只有追本溯源、全面协调、逐个击破才能“解困”。

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

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帮助学生适应“双创”发展格局的正确选择。在此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秉承全面优化思路,結合发展现状,针对发展困境探索个性化优化道路。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化之路应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着手,着力构建立体化、系统化、协同化发展模式。

(一)宏观层面的优化路径

从宏观层面着手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应当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切实彰显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力,以教育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效果为重点。在此期间,做好宏观调控是关键,深化政策、资金、舆论支持应成为实践工作的落脚点。

1.政策资金扶持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开展,既需要获得政策法律保障,又需要获得充足资金支持,所以从宏观层面着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十分必要。为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从国家层面着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供指导,还要从地方政府层面着手,结合地域特色与区域发展需要,出台个性化创新创业鼓励政策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当然,国家也应从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执法等方面出发加大扶持力度,基于创新创业管理法律法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法律健全,创新创业行政管理与执法规范完善,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2]。

在资金扶持方面,首要目标是依托资金扶持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钱”问题,以充足经费支撑教育发展。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扶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健全行政资金支持系统,重构创新创业资金申请程序、规范,加强专项资金应用管理保障专款专用。与此同时,还应由政府牵头帮助高等职业院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基于市场投入壮大资金库。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创办创新创业大赛,以企业冠名的方式筹措资金,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基金项目,依托企业、校友、社会组织捐赠提高资金的丰富性。

2.舆论宣传引导

从舆论宣传引导方面着手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应当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扩大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传播广度与深度,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前沿动态更新及时。比如,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优势,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普及提供有力支持;发挥党建活动优势,基于“党建+教育”整合思路,提高党员干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创新创业信息推广力度,高质量开展信息普及与法律宣传,发挥政府协调、指导、保障职能,优化创新创业咨询服务。

(二)中观层面的优化路径

基于中观层面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重点是完善学校管理,即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控制,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优化,支撑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所以,实践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顶层设计

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优化顶层设计为基本思路,立足全局完成整体布局,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序、有效推进做好充足准备。此时,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确保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深化两者的内容互动、方法协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朝着助力专业化职业人才成长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比如,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学科专业建设,遵循市场导向原则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和重点,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科专业建设体系中的强势介入;确认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思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职业人才为目标,以增强高素质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实施协同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制度促人。

2.健全管理体系

所谓健全管理体系,主要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在此环节,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夯实制度保障基础的角度出发,打造个性化运行机制与针对性管理制度。比如,健全高等职业院校规章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层次性、可行性以及系统性,依托学校规章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开展,保护创新创业主体利益与成果专利;打造多主体协同教育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同步开展,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政府教育合力,共同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优化;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打造多维绩效评估机制,落实全过程教育责任追踪与质量控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课程建设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与课程体系完善提供支持。

3.营造良好氛围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期间,舆论引导和氛围影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在此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此时,需要从潜移默化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比如,发挥校园广播、电视台、宣传栏、微博、公众号等融媒体宣传功能,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政策、法律、案例的动态化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激发学习动机、形成主动参与意识,基于针对性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策划举办多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营造积极、民主、包容、奋进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三)微观层面的优化路径

从现实角度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还要聚焦实践教学。所以,从微观层面着手深化教学改革,以精准把控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优化实践同样十分必要。基于微观层面的创业教育优化,需要强调高质量教学,重视教学体系全面优化升级。

1.强化课程建设

调整教学内容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适用性的最佳方法,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视域下的课程建设,着力提高课程体系可用性。此环节,可从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加速课程更新等方面着手强化课程建设:(1)构建“理论+实践”的复合型课程结构,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思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例,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展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以竞赛、讲座、参观、座谈会、校外实习、校内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多样化“第二课堂”,丰富实践课程种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热情。(3)打造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基于不同学段的高职学生身心发育、专业学习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需要,打造层次化、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适配性。(4)深化“创新创业+专业+思政”复合课程体系建设,促進三种教育元素相互渗透、融合,加大教育协同力度与课程内容结合深度。(5)实时更新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前沿动态不断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先进性[3]。

2.丰富教学方法

保持教学方法丰富性、多样性、灵活性同样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为达到这一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采用信息化教学法。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早已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深度与应用广度,是促进教学优化的重要任务。比如,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微课、在线精品课组织学习,基于翻转课堂、直播教学、在线课堂组织教学,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学习软件组织复习与作业;深化多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运用,依托多媒体资源以及新媒体平台支持学生自学、辅助课堂教学。

其次,打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格局。在高职教育中,技能竞赛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挥教学辅助与服务功能,可起到锻炼、评价、激励学生的作用[4]。所以,充分发挥竞赛的“助教”价值,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高质量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也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首选。实际作业环节,应当保障创新创业大赛“第二课堂”建设质量,立足大赛要求给予针对性指导和教学,依托竞赛结果组织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反思与改进。

最后,灵活运用“以生为本”教学方法。当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促进实践教学优化的核心要求,遵循“以生为本”原则选用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实践性特点,对学生参与深度和有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在选用“生本”教学方法时,应优先适用于实践探究教学的方法。比如,构建5E教学模式,基于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这五个程序的有机循环,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与专业学科知识,发展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基于OBE-CDIO理念实施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机会,打造对分课堂、讨论式课堂,依托教与学的深度互动提高创新创业知识技能讲授质量;基于交互式学习增强学生主动性,满足学生差异化需要,提高教学实效性;运用BOPPPS教学模型,以阶段性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学习目标为导向,依托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后测验与总结实施完整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5]。

3.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在此期间,高等职业院校可依托校企合作形式打造校内外实践平台,以完善基础设施为落脚点强调产教融合场景丰富性、方式多样性。比如,依托校企合作校内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在校外构建创新创业产业园、实训基地;搭建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平台,基于引企入校加深校企合作。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实训教学,借助实习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方面得到进一步成长。比如,发挥“订单式”培养优势,基于校企合作完成高职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使“订单班”学员既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获得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就业质量;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确保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借助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保证学生成长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拥有良好的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学生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结对拜师,基于企业一线员工的经验讲授、言传身教与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依托工学交替的方式深度领会、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有所得。

4.构建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执教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教学提质增效。所以,加强教师培养,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比如,加大在校教师培养力度,围绕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技能,组织针对性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构建长效化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理论教学与入企实训,丰富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为教师基于自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技术、手段,把握创新创业前沿动态做好充足准备[6]。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需要从教师招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应聘者能力,从源头着手选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打造专兼结合队伍,以行业专家、企业员工补充师资队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对学生成长、职业教育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创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提质增效成为实践工作“主旋律”,加速创新与改革是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核心条件。在此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需秉承全面优化思路,基于宏观支持、学校管理与教学改进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啭啭.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研究:评《思创融合实践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國油脂,2022(12):165.

[2]陈书成.高职院校公安与司法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以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19(3):120-125.

[3]叶秀雅,秦文淑,李俊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 35(13):16-18.

[4]闫俊霞,罗云霄.“互联网+”大赛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23,650(22):141-143.

[5]林志敏.基于OBE-CDIO理念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47-52.

[6]张美娜.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47-14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院校优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题解教育『三问』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