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娟 郭清燕
【摘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斗堡垒。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打造“党建+品牌”样板党支部,构建了“4212”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打造特色支部党建品牌,探索一条新时代下将党建工作与临床医学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互融合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样板党支部|高校党建|创建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党支部以点带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学院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于2023年3月成功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创建以来,支部充分调动发挥党组织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定向、导航、引领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探索一条新时代下将党建工作与临床医学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互融合的发展思路。
一、新时代创新推动样板支部建设的方法与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斗堡垒。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中共教育部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等文件要求,围绕“把方向、解难题、重落实、强保障、聚合力、促发展”的党建育人工作逻辑,凸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努力做到“七个有力”,积极推进样板党支部建设,扎实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一)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运行高效合理
党支部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来保障、规范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以党建引领,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打造了独具医卫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党建工作体系。创新了“4212”基层党建工作模式[1],是指强化4个优势,分别是引领优势、载体优势、机制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发挥好2个角色,即共产党员的角色和学生导师的角色;紧扣1条主线,即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融合;站稳2个落脚点,即实现党建育人服务社会。党支部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教法改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实训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等任务逐一分解,采取党员教师带头认领建设任务,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达到“双促进、双提高、推动中心工作”。
(二)打造特色支部党建品牌,发挥示范效应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高校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办学的有力抓手[2]。支部立足党建品牌建设,助推区域发展新格局、新要求,突出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点燃发展新引擎。形成了以“医学专业建设”为主业,“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市一支部一特色‘党建+”为阵地,“杏林先锋,中医健康行”“青年志愿服务”和“校地合作共建”为品牌的工作思路和格局。在“一主业、两阵地、三品牌”的文化熏陶下,系部师生学习的氛围异常浓烈,争先创优的力量格外凸显[3]。充分发挥了党建品牌和典型做法的示范效应。
1.建设“杏林先锋,中医健康行”党建品牌,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支部紧紧围绕学院传承弘扬“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扬‘名济世,健行康民”党建品牌而创建“杏林先锋,中医健康行”的党建品牌。秉承“立足专业、走进基层、深入实践、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杏林先锋,中医健康行”党建品牌为初心,以“使命”为载体,积极发挥中医药院系主阵地作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成“对子”,组建由党员、教师、学生构成的健康义诊和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一是构建“线下+线上”中医文化科普宣教模式,建设“医伴青途-芯火相传”“沐子健谈”2个中医药文化传播公众号;编制“岭南中医药科普”漫画读物,为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传承发展赋能。二是构建“党支部-临床实践、中医研习社、中医针灸社团-中小学-社区-乡村”大联合、大协作的健康志愿服务模式,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在各个社区、乡村、中小学开展中医药健康志愿服务,每年服务群众约3000人次等。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建设“青年志愿服务”党建品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丰富雷锋精神内涵,引领实践育人风尚,服务社会科普需求”为建设思路,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党建品牌,深化党员志愿服务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有机结合。本支部与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茂名分队结对子,开展推广宣传普通话、传承红色文化、宣讲潘茂名中医药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关爱退伍老兵、关爱残障人、走访困难户、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项目。把思想价值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过程。
3.建设“校地合作共建”党建品牌,让主题党日党味“浓”起来。将党建工作和服务地方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校地深度合作,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形成“资源共享、党建共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结对帮扶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创新力以发挥样板支部党建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智力优势,依托教师党支部力量,支部与与茂名市高州西岸村党委、化州陂边村党委、电白陈村、电白城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结对共建,深入开展以“党员志愿服務”“共建美丽乡村”“助力茂名双创”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为好心茂名“双创”工作添砖加瓦。发挥医学专业特点,积极参加或组织社区的各类健康政策宣讲、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传承、科普进社区等公益活动。让党员教师和青年学生在其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责任与担当[4]。使“主题党日”真正成为教师党员提升理论素养的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凝聚服务群众的纽带。
(三)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效果
党支部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育人的根本任务,以“全面培养基层卫生医学人才”为医学院校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党员教师牢记“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遵循“厚德精业、健行康民”校训,努力为医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党支部在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教学与育人实践[5]。
1.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创新党建新机制。以样板党支部协同课程思政,创建双向育人新模式,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的效果,建设党建育人的新载体[6]。支部结合临床医学类专业特点,带领教师党员在人才培养中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引导专任教师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找出与医学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思政元素,挖掘其育人功能及效果。其次,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创建校级临床医学、中医学课程思政课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以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为主线,编写了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及专业《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而提升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头雁”+学生社区“四员融合”,先锋引领立体育人。与学生社区党组织进行结对,建立社区--楼栋--楼层--宿舍四级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探索“一主四融合”社区育人模式,以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为主,形成教师党员、辅导员(班级导师)、宿管员、网格员相融合的“四员融合”立体育人格局。“四员融合”模式中党员是“头雁”,在社区中起先锋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专业辅导、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等工作。打造“匠心铸医魂”工作室,开展社区主题教育、品牌活动,打造育人思想堡垒。夯实党建引领,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服务先行,形成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形成“三全育人”建设新格局。
3.开展“五导一助”工作,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党支部开展了“导师制精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名教师党员作为15-18名学生的导师,与辅导员一起着力开展专业素养引导、专业技能辅导、创新创立指导、心理健康疏导、大学生活指导、就业帮扶援助,做到“导学、导向、导心”,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党员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开展各类专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7]。在2022-2023学年中,教师党员指导1名学生获广东省军事理论竞赛二等奖、1名学生获“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三等奖、学生团队获“茂名市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三等奖、学生获2022年茂名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5项、2023年第二届“创客广东”茂名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荣誉证书、2名学生获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等荣誉。
二、样板支部建设的成效
近两年来,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们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样板支部建设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一)激活创建内在动力,培育标杆树立榜样
党支部凝心聚力功能进一步凸显,不断推动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建设期内,2023年支部获中共茂名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教师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广大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多名党员获市、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在学院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贡献党员力量。总体来说,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的基层活力被最大程度激发,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最大发挥。
(二)着力推进“一融双高”建设,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新业绩”
党支部夯实基层基础,力争攻坚克难,确保行动领跑,书写好新时代学院组织工作新答卷,着力推进“一融双高”建设。近1年以来,本支部教师刻苦努力,承担了茂名市全科医师转岗和中医全科医师助理培训考核工作,茂名市“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名教师党员被选聘为“全国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技能大赛评委专家”,3名党员教师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团体”二等奖,1名教师选聘参加全国中医养生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党员主持省精品课建设2项,获“广东省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团队)”立项建设1项,主持市级以上课题5项,先后结题多项市级以上教育教改项目。
三、结语
在培育创建工作中,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充分利用样板支部这一平台,强化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支部以组织建设为核心,结合所在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相结合,推动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刘海邦,孟祥斌.“对标联创”视域下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教师党支部建设为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2):64-68.
[2]寿霜霜.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260-261.
[3]丁泽祥,王小委,李娟燕.高质量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举措与成效[J].办公室业务,2022(11):68-70.
[4]陈应娟,郭清燕.高职医学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39-41.
[5]贺新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N].天津日报,2021-09-13(9).
[6]张过有.职业院校教师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创建研究[J].活力2022(16),46-48.
[7]高非,段泽兰.高校党建融入专业的样板支部建设方法与路径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党支部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6-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项目(粤教工委组函〔2023〕3号)阶段性成果;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陈应娟,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党总支部书记,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高校基层党建;郭清燕,通讯作者,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党务办主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