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载体,随着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增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始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思政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师重点钻研的内容。传统的思政课程单纯以教材知识点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了“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这一新论点,从百年党史的角度,通过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重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身上散发的热血精神,对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现状,探究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促进构建科学完善的“大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四史”|百年党史|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是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党的历史丰碑,以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独特价值,对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强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以党史滋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能够让大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百年养分,高举立德树人德育大旗,树立先为大家、后为小家的责任意识,为个人幸福生活、更为国家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一、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现状
(一)“四史”育人实效性不强
尽管高校现有的思政课程在教材设置方面均向“四史”方向倾斜,尤其增加了“四史”教育中百年党史教育资源比例,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均以讲清课程教材内容脉络及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忽略了“四史”教育细节,对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虽然增加了教学内容,但侧重点不足,真实案例教学相对较小,即便存在真实案例教学,学生也难以产生对百年党史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人物精神的感性认识。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三小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教学中,教材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对道路的探索,并未对探索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学生仅凭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语言难以产生感性认知,由此可见,“四史”教材内容固然丰富,若无合理的教学设置、真实的案例感受,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也就难以发挥“四史”育人功能。
(二)“四史”育人活动单一
目前,诸多高校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中,多以社团活动为主,各高校党委均重视“四史”学习教育,尤其是百年党史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主体教育期间,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但由于“四史”理论宣讲团是基于红色社团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在选拔宣讲团成员时,严格遵循高标准、高水平的学生社团,以其搞政治引领力、高榜样示范力带动学生成长。这种社团活动形式在实际实施中,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优势较大,对于理工科等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优势并不明显,这类学生进入宣讲团的机会较小,在竞聘中容易吃“闭门羹”,极大挫伤了大学生加入红色社团学习“四史”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百年党史资源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
(一)全方位疏通课堂“主渠道”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等方式疏通课堂渠道,充分发挥“四史”育人功能,以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学生日常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在优化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尤其要重视学生“四史”学习及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需要,也应考虑“05方案”中对大学生培养的综合目标,还需考虑不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学习压力,在兼顾“四史”教育理论性的基础上,协调“四史”课程尤其是百年党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互关系,依托互联网优势,建立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从中获取最新党史学习资源,以百年党史为发展脉络,疏通高校思政课程。
在丰富课程内容方面,高校应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研究讨论,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关专家学者线上或线下讨论研究,将“四史”内容尤其是百年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展开集中学情分析与备课讨论。百年党史内容以理论为主,加上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难免枯燥乏味,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史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地方红色文化结合,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如江西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地各高校均可挖掘到与高校专业发展相关的红色文化,像南昌航空大学的独特航空历史文化资源,是凝结了几代人的航空报国梦,该校在“四史”教育课堂上实现了将江西航空事业发展与百年党史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党史的基础上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进程,让学生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制度,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学生在见证历史变迁中深刻认识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伟大进程。
(二)多元化构建学习矩阵
1.组建红色社团
红色社团不是单一的红色宣讲团,是高校学生在学习之余,自发形成、自愿参与的一种群众性社会组织,具有自主、自由等特性,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红色社团在大学校园中不仅承载了“四史”学习资源,还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集德育与知识拓展于一体的大学生社团。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书法协会红砚社为例,该社团成立于2021年,主要以党史资源为依托,通过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将百年党史大事件以图片等形式再现,如百米党史画卷《回望峥嵘读初心》,以百米长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诸如此类,红砚社组建以来,一直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创作源泉,以画作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在社团活动创办中,组织社团学生进“基地”,奔赴井冈山开展“红色走读”假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与学习中感悟井冈山精神力量。
2.开展红色活动
红色活动开展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学习空间,学校党委、团委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好“四史”尤其是百年党史学习专项活动,尊重学生需求,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竞争意识,拓宽学生知识掌握范围。除了线下活动形式外,学校还可以与时俱进,开展线上活动,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与实地结合,让学生时时刻刻获得“四史”教育沁润,切实感受党史、新中国史与改革开放史等的光辉历程,促进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价值观,增强学生在“四史”学习中的获得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四史”尤其是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及帮助教师讲好党史故事等方面均有突出作用,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一)在教学方法上探究了帮助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的有效路径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进一步厘清百年党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关系与实现路径,既帮助大学生以丰富的案例形式了解百年党史,深化学生的文化积淀,又能在基础的讲党史悟党史课程中重塑大学生思想脉络,帮助其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让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二)在课程建设上利于推动百年党史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体系的协同发展
从百年党史中探寻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功能,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合当时教育形式,为进一步构建“大思政”体系坚定基础。
(三)有助于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好党史故事
教师在思政教学中通过优化党史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办好思政课、重塑大学生的良好品德为重中之重。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白杨,杨慧民.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四史”教育刍议[J]. 系统科学学报,2024(2):92-96,113.
[2]趙潜.系统思维视域下推进高校“四史”教育的科学路径[J].系统科学学报,2023(11):1-6.
[3]胡晓燕.“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耦合性与实践路径[J].林区教学,2023(7):6-9.
[4]丁贞权.“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旨趣和路径供给[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3):85-88,105.
(作者简介:白宇,四川轻化工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