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2024-05-22 09:30王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王颖

[摘 要]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质课程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传统节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应以大单元为教学视角,通过确定学习内容、明晰素养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及注重学习评价等途径来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0-006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本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涉及传统节日、古代科技、古代建筑、传世名画等内容,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的形式编排,为实施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整合学习内容、目标、情境等要素,整体施教,通过大单元教学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确定单元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确定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三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低年级的识字课、儿歌的学习中,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学生真正走进本单元奠定了基础。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要依据单元课文特点,确定好单元学习内容,以使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结合本单元的内容特点,教师可以从文化传承、语文要素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

(一)文化传承方面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编排的古诗与传统节日有关,其他几篇课文与传统文化有关,还编排了一个跟传统节日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不仅能使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还能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作为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既要关注单元中显性的传统文化内容,又要注重对单元中隐性的内容进行挖掘,通过多元、多向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二)语文要素方面

落实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也要围绕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单元语文要素一般是通过单元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者综合性学习来落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把《古诗三首》的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找、表格记录、活动记录及成果展示等方式获得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刻认识。对于其他三篇课文,则可以围绕“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个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在具体落实上可以采用“向别人介绍……”这种形式,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方面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本单元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把“向他人介绍”作为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个核心内容的确立既可以达成让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大家的目标,又可以在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把“围绕一个意思来表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師应根据需要介绍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并赋予学生介绍人的身份(如小导游、讲解员、宣讲员)。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学生参与介绍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表现也会与平时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方面,还表现在他们的宣讲具有感染力等方面,这也是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二、明晰单元素养目标

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要有明确的素养目标。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聚焦单元双线目标,结合单元核心学习内容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与需要达成的素养目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心中有数,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梳理单元核心目标

单元素养目标与学生学什么或者学到什么程度有关。本单元教学中,结合单元内容特点,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素养目标确定为:积累运用课文中说明介绍事物的方法,收集、整合、运用课外资料,依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向他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三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把这些情景介绍给大家。2.学习《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习得“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向别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3.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让自己感到印象深刻的故事,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节日习俗,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关注生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确定单元核心目标,符合语文新课标及统编语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真正把大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深入理解核心目标

从本单元内容编排来看,需要向他人介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许多,如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先进与独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与美观,《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街市与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依据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目标相对应,引导学生从实用性出发进行阅读与交流,掌握实用性交际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与交流技能。这需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把课内外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注重语文学科与科学、建筑、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运用场域,最终帮助学生完成本单元核心任务的学习。当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来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时,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会随之产生,从而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设计真实情境任务

大单元教学主要借助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围绕单元核心任务展开学习,这也是语文新课标对情境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挑战性任务来促进单元核心目标的落实。需要指出的是,情境任务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有效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单元目标、单元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对单元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编排,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受还不是很深刻,还需要借助情境与具体的实践任务来加深理解。基于本单元的内容特点,教师可以把本单元教学的大概念确定为“向大家介绍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这个大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真实的情境任务。

任务一:介绍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要求学生朗读古诗,了解节日的习俗;能够联系生活,想象过节的情景;通过引读、范读、模仿读等方式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思想,利用课文插图、音乐等来背诵古诗,感悟古诗的情感;在介绍跟节日有关的活动时,鼓励学生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对古诗内容进行介绍。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华传统节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二:“一种神奇的造纸术”

这一课的情境任务可以通过“纸的知识我了解”“纸的历史我会讲”“造纸工艺我会说”几个子任务的设计来让学生真正达到“向他人介绍”的学习目标。为了完成这些情境任务,需要学生先通过默读、梳理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对造纸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再通过表格或者看图解说的形式向别人介绍中国神奇的造纸术。

任务三:“一座坚固美丽的桥”

教师先让学生搜集国内外各种桥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桥的建筑年代及主要特点;再引导学生从建筑年代、设计风格、技巧、功能等方面把赵州桥与这些桥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美丽以及它闻名世界的原因。这样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任务四:“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带领学生走进图画中的世界,感受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再让学生进行介绍。任务三与任务四可采取跟任务二同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梳理信息或者绘制档案等方式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任务五:一次手工活动

学生利用課余时间亲自参与手工作品的制作,并把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完成以后,学生口头交流手工制作的过程,要求把制作过程说清楚。

任务六:一个印象深刻的节日

要求学生分组制订计划,查找相关资料,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把过节的过程写一写,要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综合性学习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过传统节日”“写过节情境”这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际情境,促进了阅读与表达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最后,教师围绕单元内容特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讲解员”这个角色扮演任务中,真正把单元大概念“向大家介绍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在这个语文情境任务中,单元语文要素成了学生向别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获得了言语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体悟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表达交流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注重学习评价

“评价即学习”主张评价与学习融合,评价也是学生学业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与基础,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大单元教学是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而实施的,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本单元教学中,评价任务的制订要与单元学习目标紧密相连。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制订以下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向大家介绍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评价标准

[活动内容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向大家介绍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态度 1.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搜集资料

2.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他人友好合作 学习成果(姿态、表达、内容) 1.精神饱满,态度自然大方,充满自信

2.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形式新颖、独特

4.能否将自己最喜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讲清楚

5.能否表达出民族自豪感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教学中,设置评价标准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方向。目标指向哪里,评价就指向哪里,教学就走向哪里,否则教学就会出现脱离“轨道”的现象。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到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就要按照本学段的课程目标,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和综合性特点。

综上所述,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要求,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定明确的目标任务,为学生创设适切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并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苏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9):19-20.

[2] 姜家丽.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7):59-61.

[3] 杨胜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第二课堂(D),2023(9):89.

[4] 吴小虾.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55-5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