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路径研究

2024-05-22 14:07汤宁鋆
华章 2024年4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大数据背景数字技术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网络成为思政教育新阵地。因此,探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政教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现状进行剖析,并针对辅导员、学校、社会三个重要角色提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网络思政教育;数字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高校思政教育开拓了新方式、新空间。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模式的高校思政教育也受到了较大冲击,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拓展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因此,本文在总结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多角度透析,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三个主要抓手——辅导员、学校、社会出发,提出大數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的路径,以期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特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再仅仅作为技术支持,而是日益成为一种方法和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内容、场景等要素中[2],通过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创新,使高校思政教育朝着精准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3]。而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呈现出与过去集中型、科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权威差异,学生更多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方,缺乏对教学的积极反馈。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接收有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可以从更多渠道获取知识,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提高了学生话语权,促进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反馈,推动了思政教育从“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转变,使得教育主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平等式沟通。

(二)教授内容精准丰富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输出模式,存在讲授内容呆板单一、资源更新速度滞后等问题。而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可以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提供更丰富、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授课前后可以通过课堂数据分析、挖掘,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需求特点,针对性改善教授内容及方式方法,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

(三)教育场景灵活多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各项应用场景,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得思政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如在线讨论、邮件交流等,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借助各类新兴技术应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可以提供师生互动、学生和授课内容互动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优化思政教育的实践场景,提供强视觉、重体验、易参与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透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推进思政教育精准化、智慧化,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实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困境。

(一)思维理念:过于依赖数字技术而忽视理念革新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通过解构学生的社交媒体行为的内在机理[4],提升特定群体的网络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析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等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进而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此外,一些高校还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问卷采集、学习讨论等方式进行采集分析,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从而完成日常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5]。然而,部分高校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使其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只以数据结果为准绳,仍旧带着传统思政教育单方向、机械化的思维模式,不结合网络语境和大数据背景,这使得教育工作者“精力浪费”,网络思政教育“收效甚微”。

(二)多方协作:平台构建数据采集欠缺顶层设计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复杂度高、处理速度快的数据集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网络思政教育有效化、精准化的技术前提和重要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清理整合就显得愈发重要,这也对网络思政教育当中数据采集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尽管各类高校、部门的数据系统、业务平台都陆续启用,并进行了一定的数据收集,但由于顶层设计未能提前统一,各系统在数据的结构、标签、质量等方面参差不齐,无法对接,造成多方协同的困难,使得各类数据未能发挥“1+1>2”的价值,甚至由于系统平台的建构和数据的采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

(三)分析应用:以扁平数据代替立体个体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政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也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活动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教师、学校研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情感需求等,实现精准化教育,同时通过可视化的展示,可以实时、动态、多角度展示学生的“精准画像”,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使得“一生一策”成为可能。然而“预测系统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它们是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之上的”,数据分析可靠的前提是数据的粒度、数据来源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备性。部分高校在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时,会存在“以偏概全”,以扁平数据代替立体个体的情况。人作为有思想行动、时刻在变化的独立个体,在定量的数据分析上,还应结合定性的评价,形成科学立体、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而不能仅依靠扁平数据的分析结果来完全取代。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针对数据的分析应用时,应把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不是替代,避免教育者过于依赖片面的客观数据,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忽略对于真实立体的社会人的把握。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辅导员、高校和社会作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三大重要抓手和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提升中,更是起着重要

作用。

(一)辅导员层面

1.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随着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冲击,三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自身能力及素质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是其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因而,辅导员应通过日常学习以及各类思政培训等积累专业知识,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2.更新网络思政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导。传统模式的思政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新要求,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就要更新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要转变过去层级式灌输的理念,以平等、共享、协作的原则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育人目标。

3.提高思政教育实践能力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强与思政教师的联系及沟通,借助教师的力量,打破思政教育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层面

1.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学校应积极主动建立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通过合作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借助合作机制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网络思政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2.培养跨学科融合人才

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力度,培养一支既懂思政教育又懂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团队。学校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提供跨学科融合平台,借此开拓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平台以及应用需求进行技术迭代,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引入创新教育模式方法

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各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自身素质,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社会层面

1.完善网络思政教育评估、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完善网络思政教育评估、反馈机制。构建完备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评估、反馈调整”链条,打造大数据背景下的網络思政教育闭环,为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2.构建多方协作有机融合的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多方协作有机融合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只会愈发深刻,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从开放协作思政教育平台的搭建、思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同步着手,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有机融合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智慧化水平。

3.建立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通过完善相应的立法和加大惩罚措施加强对数据的监管和使用管理,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好预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结束语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兴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利用新事物传递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活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旨在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特征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辅导员、学校、社会三个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抓手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应努力的方向,以期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

当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如何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形成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资源库,以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此外,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也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于祥成,陈梦妮.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特征、现状及路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5):8-16.

[3]刘越,曲建武,宋林萱.精准+智慧:第四研究范式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22(9):119-128.

[4]孙绍勇,孙宇润.B站Z世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脉络演进与提升路径[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3):74-82.

[5]陈吉鄂,王丽慧,谢心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第四研究范式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11):57-63.

作者简介:汤宁鋆(1994— ),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建江夏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教育大数据背景数字技术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