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多学科视域的残障观与特殊教育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科建设加快,在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等方面,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面向未来,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知识体系。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伟大社会变革,特殊教育正发生着复杂深刻变化。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亟需一个广阔的视角,主动应对发展变革,深化与拓宽人们对残疾人及其教育的理解。为此,研究者既要从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又要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视域,探讨残障观或特殊教育内涵,提出新观点,探究新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知识体系提供思想活力和实践动力,为指引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注入时代内涵。为此,本刊开设“多学科视域的残障观与特殊教育”主题论坛,阐发不同视域的观点和建树。本期刊发奚从清教授关于残疾人学研究的文章。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残疾人学作出了深刻论述,颇有启发意义。奚教授89岁高龄仍心系残疾人事业,踔厉奋发,笔耕不辍,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摘要】 残疾人学研究是人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残疾人学这门新型的学科,不能离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变动着的社会关系与心理关系出发,从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做起,研究残疾人劳动就业与创业、残疾预防、康复、文化、教育、体育等,阐明残疾人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 C913.69
【作者简介】 奚从清,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xicongqing@163.com。
残疾人学研究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论题。残疾人学研究在不同学科的互补整合中形成了对残疾人的存在、残疾人发展和价值意义等这样一些研究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残疾人学研究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残疾人学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一、残疾人学研究离不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人怎样构成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马克思提出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马克思在1844年提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1]马克思在1846年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马克思在1847年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變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2-3]
人是怎样构成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动态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将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劳动是最基础、最稳定的中介。于是,由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人类社会。人和社会辩证联系的图示如下(图1)。
(二)劳动才是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当我们了解人是怎样构成社会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薛克诚教授在《略论人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文中说:“要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的人学理论,必须选择好逻辑起点。有人认为,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不言而喻应是人。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妥,人是人学理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5]薛克诚教授认为,人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是任意选择的,它必须遵循这样三条原则。
第一,坚持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逻辑起点也是历史的起点。人学理论的起点应是劳动,劳动才是人的历史起点。薛克诚教授引证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6]
第二,逻辑起点应包含着往后发展的一切内在的矛盾。人学原理把劳动作为逻辑起点,还在于它包含着促使人发展的一切内在的矛盾。人的劳动过程必须同时发生两方面的关系,即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同时,又与人发生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人的劳动不是像鲁滨逊那样孤立地进行的,总是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这就构成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根源。
第三,逻辑起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劳动与人类共存亡,有人类就有劳动,有劳动也就意味着有人类,因为劳动总是人类的劳动。劳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7]劳动是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观点,是残疾人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意义尤为重要。
(三)从人学到残疾人学
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说:“人们谈论的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的很少的东西。”例如,残疾人学是什么性质的学科,就是其中之一。邓朴方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一文中首次提出“残疾人学”概念[8]。这里不妨简略地回忆一下人学讨论的历程。人学是近年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形成、人为什么存在以及人未来的发展等问题。
1977年,苏联学者阿南耶夫在《论现代人学的一些问题》一书中指出:“在最近10年内,理论的和实践的人学将成为人作为科学发展研究最主要的中心之一。人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许多学科共同进行研究。目前,人学研究的特点是: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新的学科大量涌现。”[9]1997年我国哲学界开展了人学讨论。《江海学刊》1997年第5期刊登《人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全国首届人学讨论会述评》之后,著名哲学家黄楠森教授发表《人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主编《人学原理》,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人学理论与历史》,祁志祥著述《人学原理》。其中,祁志祥的《人学原理》是他在已出版的《中国人学史》《中国现当代人学史》《国学人文读本》的基础上,综合古今中外人学思想数据,结合现实的人生体悟,横向建构的一部人学思想范畴体系。此书按照相互联系的“人性观”“人生观”“人治观”“人格观”“社会观”五大部分,阐述人学的基本原理。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为笔者对残疾人学研究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二、残疾人学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创建残疾人学,首先要确定它的研究对象,这是建立这门学科的主要依据。“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0]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尊重残疾人意愿,保障残疾人权利,注重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推动残疾人真正成为权利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11]。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1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極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8500多万残疾人积极参与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从而结成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残疾人学研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变动着的社会关系与心理关系出发,从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做起,研究残疾人劳动就业与创业、残疾预防、康复、文化、教育、体育等内容,阐明残疾人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不断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党的坚强领导推动残疾人学研究迈上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3]这一重要论断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究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必然推动残疾人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4]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推动残疾人学研究迈上新征程。
(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助推残疾人学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残疾人事业发展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13年9月17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读了题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的祝词。他强调,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要求,着力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实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着力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残疾预防,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着力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显著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平等发展机会,消除残疾歧视,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努力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时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代表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创造美好生活》的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要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加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合发展;依法保障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加强农村和社区残疾人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提升残疾人工作信息化水平;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她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15]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庄严承诺[16]。2018年9月14—16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读了题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的致词。他在致词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以及怎样做好残疾人工作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时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向大会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残疾人兄弟姐妹共奔美好小康生活》的工作报告。她强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她提出今后五年的10项主要任务: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织密筑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推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促进融合教育发展;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等等。
(二)以共同富裕为新使命助推残疾人学研究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17]可以这么说,残疾人学不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而且必将在新时代创立、发展和完善。因为推动创建残疾人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2017年11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8]这是推进残疾人学研究的一个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20]。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2017年中国残联党组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阐述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目标,提出着力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促进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生活和事业的梦想。
随着聯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必将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21]。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对推动残疾人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引领作用。
(三)以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为动力助推残疾人学研究
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构建了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框架,其中生命健康权才是最基本的人权。不仅如此,我国还确立了国家扶持、市场推动、公办民办并举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残疾人事业思想理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和业务体系,为残疾人事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2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
由上观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深刻理解,是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8500多万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深刻感悟,是对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深刻思考,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包括人权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的深刻认知。随着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学研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起来,必将为中国新时代残疾人学研究与发展添砖加瓦,为国际残疾人学的海洋增加有价值的源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5.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5.
[4]刘海善.论社会的本质特征//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社会学文集[C].上海: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00:54-56.
[5][6]薛克诚.哲学文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88-28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8]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78-379.
[9]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0.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29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溢保障70年[N].人民日报,2019-07-26(17).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EB/0L].(2021-07-08)[2023-12-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7/21/content_5626391.htm.
[13][14][18][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0-20.
[15]张海迪.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创造美好生活——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2013-09-19)[2023-12-11].http://www.zgmx.org.cn/newsdetail/d-52752-0.html.
[16]杨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EB/0L].(2016-07-29)[2023-12-11].http://opinion.cctv.com/2016/07/29/ARTIxbLRNp38vhwBJEEQLIen160729.shtml.
[1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0L].(2012-11-19)[2023-12-11].https://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19]新华社.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群体[EB/0L].(2014-03-22)[2023-12-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22/c70731-24705779.html.
[20]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EB/0L].(2017-09-15)[2023-12-1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09/15/c_1121647431.htm.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资助项目“残疾人学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