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庚子金秋,即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同济大学中文系主办的“魏晋风度与江南文化”暨第三届“世说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当时,疫情稍歇而尚未停止,出行不能不冒着各种风险,但令人感动的是,全国各地竟有师友近六十人毅然与会,提交各类专题论文四十七篇。因疫情原因不能赴会者,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萧虹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唐翼明教授、美国莱斯大学钱南秀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吴冠宏教授,纷纷发来贺信,以为襄助。年过八旬的蒋凡先生亲临会场,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并现场吟诵;骆玉明先生、龚斌先生亦在开幕式上抚今追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世说学”的未来寄予厚望……其情其景,历历在目,至今想来,都不能不令人感动。竹林名士王戎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信不虚也!
更值得一记的是,会议期间,大家在研讨之余,兴之所至,竟两度赋诗唱和,为这次会议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犹记10月16日,与会学者陆续报到,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中文系李剑锋教授在微信群代表“陶家人”发起“首唱”,诗云:
世说为何不录陶?细思此事甚蹊跷。
孟嘉别传今犹在,侃祖雄风古所褒。
虽有胡儿颇孟浪,岂无老母甚英豪?
同仁同济参高会,遥继诸葛大讨曹。
诗中提及的《世说新语》不录陶渊明一事,前些年曾引起学界讨论,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而今陶渊明研究会正、副会长并理事多人,纷纷参加“世说学”研讨会,岂非美事一桩?有感于此,我也依韵戏作一首以和之:
莫怪临川不录陶,双峰最好各争高。
痴求外镇羞鞭马,拙守园田懒挂袍。
幸有名公称乱世,非无野史写英操。
千年小憾今来补,岂向樽前再递刀。
17日一整天在忙碌中度过,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收获满满。闭幕式上,欧明俊、刘小兵等教授发出筹备成立“世说学”学会的倡议,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晚上的答谢宴上,王建国教授代表洛阳师范学院向大家發出了第四届会议的邀请,算是为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8日晨起,宾主惜别,意犹未尽,我又作了一首《第三届“世说学”研讨会感赋》:
金秋送爽墨留香,雅聚魔都意气扬。
甚解难求为论细,希贤愿效做人方。
风流儒道多兴会,狂狷礼玄可共商。
醉问嘉宾还记否?来年河洛再飞觞!
微信群顿时热闹起来。李剑锋兄随即和诗一首:
金秋欣遇桂花香,老友新朋意气扬。
发语能消忧疫闷,挥觞即是救疾方。
言及驴响来高兴,体似声真废智商。
鱼鸟亲人人不怪,无羁野韵有何伤!
于是,群中诸友又依次唱和,其中,章原兄和诗云:
金风渐起桂余香,旧雨新知阔论扬。
疑窦每能析奥义,清谈不啻治心方。
虽无莼脍添群议,亦有黄茅佐共商。
临去频呼君莫忘,来年洛水共流觞。
长沙理工大学宁淑华教授和诗云:
霜风秋色菊初香,盛聚浦江麈奋扬。
疑义与分求胜解,可人新发见通方。
玄声清韵如何继,讲论瑶筵并共商。
饮散离亭感雅意,更期洛水歌飞觞。
胡耀震教授和诗云:
秋云风散人留香,宿醉未消诗兴扬。
挥麈能君考论细,举觥无我形迹方。
古今天地玄思会,书册是非清言商。
牡艳菊芳来伴否?明年洛水戏流觞。
李剑锋教授诗兴正浓,旋即又作一首云:
酒过三巡齿亦香,莲花渐向口边扬。
闲情每起风流正,高论皆归道义方。
此会难常同慨乐,唯别易至异参商。
人生自有多情种,洛下相约再举觞。
我的博士生汪进超承担了不少会务工作,忙中偷闲亦有和诗如下:
霜风犹带桂枝香,又见临川大纛扬。
江左胜逢休道远,同俦俊赏岂拘方。
清音振振分名理,逸兴悠悠别仲商。
玉麈明年传洛下,凭君再覆手中觞。
这些唱和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大家在疫情之下还能相聚晤对、畅谈魏晋风流的喜悦,故录之如上,以为纪念。
最后要说的是,第三届和第四届会议的论文集系同时出版,得到了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大力支持。文章最初由该院的于涌和郭发喜两位老师选出,我和王建国教授分别承担了两本文集的初校和统稿工作。因为出版篇幅所限,个别较长的文章不得不忍痛割爱,这是要向作者表示歉意的。在编校过程中,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光老师和责编刘晶莹女史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也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就在论文集即将交付出版之际,欣闻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和天中书院两家单位,又向海内外同好师友,发出了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邀请。这不禁让我心生期待:8月下旬会议召开时,在鼓鼓囊囊的会议资料袋里,是否会看到这两本散发着墨香的论文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