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书为伴

2024-05-22 01:22傅铿
书屋 2024年5期
关键词:阿尔玛胡佛马勒

傅铿

在过去的一年里,足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家里无所事事, 每天早上快走一万步之外,其他时间里仅花两三个小时漫不经心地读书。一年下来细水长流,细数了一下, 不算那些仅读了一半或翻阅一下便放下的书籍,居然也从头到尾读完了十五本以上的书。我现在喜欢读的书大都是人物传记和欧洲文化史方面的,理论书籍已经是啃不动了。散文随笔也是我喜欢阅读的一类书,但是却很少有从头到尾都读完的。比如今年读了台湾出版界人士廖志峰的《流光散策——我的中年生活》,重读了《陈之藩散文》,以及张宗子的散文自选集《时光的忧伤》等。尽管许多篇章读后都颇有感触,但没能从头到尾读完,所以没有算在里面。

下面是我2023年读完的十五书:

Passionate Spirit: The life of Alma Mahler《激情精神:阿尔玛·马勒的一生》)、The Parthenon Enigma(《帕特农之谜》)、 The G-Man: J. Edgar Hoover (《政府人:埃德加·胡佛传》)、 An Unfinished Life (《未完成的人生——肯尼迪传》)、 Robert Kennedy(《罗伯特·肯尼迪传》)、 A Brief History of Paris(《巴黎简史》)、 Eisenhower in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中的艾森豪威尔》)、 Adriatic(《亚得里亚地区》)、 The Tragic Mind (《悲剧心怀》)、Lincoln (《林肯传》)、 The Medici (《美第奇世家》)、Great Contemporaries(《回忆我的同代大人物》)、《我的二十世纪:李欧梵回忆录》、《储安平传》、《叶公超的两个世界:从艾略特到杜勒斯》。

在这十五本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激情精神:阿尔玛·马勒的一生》《帕特农之谜》《政府人:埃德加·胡佛传》《未完成的人生——肯尼迪传》《战争与和平中的艾森豪威尔》,以及《美第奇世家》。其他书虽然也给我带来了乐趣和不同感触,但却不像这六本书那么触动我的心灵。

阿尔玛·马勒(1879—1964)是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妻子,丈夫去世之后她成为维也纳文化圈中的一位名人。阿尔玛的父亲艾米尔·辛德勒是一位维也纳小有名气的风景画家,继父卡爾·莫尔则是著名画家克林特的好友。阿尔玛通过继父而认识了克林特,据说克林特曾爱上了阿尔玛,但阿尔玛始终与这位著名画家保持着距离。出于对音乐的钟情,阿尔玛在二十岁出头便非常不情愿地嫁给了犹太人马勒,在马勒晚年长期病重之时,与一位比她年轻的包豪斯创始人建筑师古比尔斯发生了婚外情。1911年,马勒去世之后,阿尔玛又与奥地利现代派画家卡考许克发生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恋情。到1938年,她又与奥地利犹太作家弗朗茨·韦尔弗结婚。

阿尔玛本人也是一位作曲家,年轻时谱写过多首歌曲,但在与马勒结婚时,马勒对她提出的要求居然是,结婚之后她只能为马勒抄写曲谱——这是她当时犹豫不决、不太情愿答应结婚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马勒的音乐天赋和痴情最终让她下定决心与他结婚。虽然在马勒晚年,她与年轻的建筑师发生了婚外恋,但是她始终守在重病中的马勒身边,一直到马勒去世。从马勒的角度来看,当他发现妻子与年轻的建筑师有婚外情之后,反而更加珍惜阿尔玛对他的付出,对阿尔玛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真正的兴趣,后悔当年没有重视她创作的歌曲。触动我最深的是,虽然阿尔玛一生享有名人的声望,在维也纳周边过着舒适的生活,拥有众多的朋友,但是四个孩子中却有三位在非常年轻时便去世了,尤其是与建筑师古比尔斯所生的女儿玛农在二十岁左右病死于脊髓炎,当时玛农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更为惊险的是,1940年奥地利和法国沦陷后,由于阿尔玛当时的丈夫韦尔弗是犹太人,他们千辛万苦弄到了去美国的签证,但却没有出国的证件,滞留在法国和西班牙边境,随时有可能被抓到集中营。最后是得到罗斯福夫人的一个“救援千位艺术家”计划帮助,已经六十多岁的阿尔玛和丈夫徒步越过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山林,经过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来到了美国,真正是“苦海余生”的见证人。

来到美国之后,阿尔玛和韦尔弗最初落脚在纽约。过了几年之后,他们搬到了洛杉矶,与一批从德国流亡美国的作家和音乐家形成了一个流亡艺术家圈子,其他著名人士还有托马斯·曼、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阿尔玛的丈夫韦尔弗在这期间发表了几部畅销小说,其中《巴纳德之歌》(The Song of Bernadette)出版于1941年,畅销一时,1943年被改编为好莱坞电影。1945年,韦尔弗因心脏病逝世,死后又出版了《未诞生的明星》(Star of the Unborn)。几年之后,阿尔玛移居纽约,整理出版了她与马勒共同生活的日记。这部日记与其说是日记,还不如说是一本回忆录,因为它是在过了几十年之后主要凭个人记忆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令人失望的是,阿尔玛写给马勒的信件大都保留下来了;而马勒给阿尔玛的信件,除了两封之外,其他的都丢失了。即便是这样凭借不可靠的记忆写成的一个文本,人们仍然可以明显看出阿尔玛对犹太人的偏见,尽管她的两位丈夫都是犹太人。阿尔玛一共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四年,1964年病逝于纽约。

另外一本让我深有感触的书是《政府人:埃德加·胡佛传》(以下简称《政府人》。胡佛(1895—1972)二十九岁便当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到1972年在任上死去,四十六年里经历了六位总统,每一位总统都奈何不了他,原因是胡佛手中掌握了每一位总统不能公之于众的私人秘密。然而《政府人》一书所揭示的最为残酷的现实是,每当社会进入一种非常时期,比如大规模战争、长期的冷战,任何纸面上再堂皇的法律也保护不了个人的自由。联邦调查局前身刚成立时,胡佛还是调查局的一个科长。1921年1月的一个阴冷夜晚,出于对共产党颠覆联邦政权的恐慌,调查局在一夜之间居然抓捕了三千多名嫌疑人,将他们关进了牢狱之中,好多个月甚至好多年都见不到天日,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无辜的。恐惧会让人产生可怕的狂热。去年上映的电影《奥本海默》,也多少反映了美国政府机构如果要“整治”一个嫌疑人,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奥本海默是一位对美国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拥有深广的社会人脉,才幸而得免;如果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遭到怀疑, 其命运可想而知。

此外,胡佛领导下的联邦调查局花了相当多的人力和财力来对付黑人的民权运动,但对黑人在南方被残杀和受私刑的状况却一直束手无策。在胡佛任职期间,联邦调查局的主要使命不是对付跨州的暴力罪犯或白领犯罪,而是防止美国走向“赤化”,即整治和对付美国共产党,以及其他民间左派势力。好莱坞等演艺界的左派人士经常受到联邦调查局的骚扰和迫害。著名演员卓别林曾被怀疑是苏联的间谍;女演员和活动家吉恩·西伯格则由于胡佛本人的亲自命令,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骚扰和迫害(监视、跟踪、匿名信和恐吓等),这位优秀的女演员因此受到严重的精神伤害,最后年纪轻轻(四十岁)在巴黎自杀。西伯格的前夫隔天便对新闻界说,西伯格之死是联邦调查局(亦即胡佛)的迫害一手造成的。联邦调查局对左派人士的监听大多是非法的,不能用于法庭作为证据。胡佛可以说是一个电话监听和录音监听狂,很多参议员都曾受到他的“最高监听待遇”。因为可以从监听中得知很多个人的隐私秘密,胡佛对此要术可谓是乐此不疲。

罗伯特·肯尼迪任司法部部长时, 胡佛的日子最不好过。罗伯特要整治黑社会,胡佛却对黑社会不但不闻不问,关键时还要利用黑社会; 但是罗伯特也奈何不了胡佛, 因为胡佛掌握了他哥哥一些不可告人的私人秘密。很多人甚至怀疑,胡佛在刺杀肯尼迪的事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当年胡佛一上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便要求所有调查员衣着整洁严肃,不苟言笑;早期的调查员很多来自胡佛毕业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南方兄弟会(Kappa Alpha Order),所以联邦调查员从民间得到了一个“政府人”的“美称”,实际上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称呼,就像反乌托邦作家奥威尔称大洋国无所不在的监听者为“老大哥”(The Big Brother)一样。

年末回顾,无论是在春风三月,还是寒冬雪月,书房之中心爱的书始终是我的良伴。

猜你喜欢
阿尔玛胡佛马勒
伊犁盆地南缘阿尔玛勒地区煤层对比方法及其工程意义
阿尔玛难题
马勒与后现代——探寻马勒交响曲中的“文本化”起源
马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意大利阿尔玛菲:梦幻般的欧洲最美海岸
『拖延』来的成功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一)
被忽悠的悬念大师
来清朝打工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