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围绕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机遇开展分析,包括技术形式融合、产业融合以及社会形态融合,并以某地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包括传播内容可读性较差、红色文化受商业性侵蚀严重、媒介素养有待提升等。提出改善传播内容、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挖掘红色资源等解决措施,以此准确把握数据时代的精准推送方法,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红色文化传播;时代发展精神;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094—03
引言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员、人民群众打造富含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资源。其不仅象征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还凝聚了先辈的革命精神。因此,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可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红色文化传播机遇
媒介融合是指传统的印刷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相互结合,是信息技术发展与多元化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便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通过新媒体与相关因素促成的媒介,在多方面实现交融,使不同媒介得到收益,并孕育出全新的媒介形态,以此为媒体创新以及新闻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通常来说,多媒介间的功能整合以及媒介产业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推动传媒与商业边界的模糊化发展,借助一系列技术赋权,使社会大众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对传播生态的改变巨大。因此也会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技术形式融合
媒介融合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有利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有助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弘扬,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高度普及,我国新闻传播的门槛不断降低。社会群众采用的传播工具也更加多样化,能够使大众从以往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传播主体,拥有发布信息的主动权。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播已经超越了公共与个人传播的界限,使传播内容的生产者与接受者能够在多媒体客户端得到统一,无论是在传播主体上,还是在传播内容上都更加灵活多样。且传播过程也具备极强的实时性与互动性,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充分保留红色文化在内容生成方面的客观性、权威性、公正性,利用打造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获取新媒体的流量價值,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二)产业融合
媒体融合除了在技术层面上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便利,在产业融合方面同样能够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形成更多的业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介形态的融合,可以打造更加复合的媒体生态圈;二是媒介与外部产业的融合可以形成传媒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外延,使传媒产业内外的衔接效果进一步加深。此时,传媒产业的界限不再清晰,而多产业的资源整合,则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通过将红色文化传播与旅游、影视等产业有机结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红色系列产品。例如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旅游的开发,制作文创产品,此类形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加红色文化知晓率的作用。通过挖掘文化价值,平衡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维持红色文化生命力,能够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与空间。
(三)社会形态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脉络与技术的更迭创新具有更强的连接性,新传播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普及,进一步加速了媒介融合程度,使多维度的媒介,能够重塑并整合为一体,最终形成全球化的网络社会。在媒介融合高度发达的今天,为社会大众带来的不单是产业上的进一步扩展,还推动了交往手段的多元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实现环境的变迁,新媒介既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一定创新与升级,为社会连接提供全新的标准,也为社会的传播规划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新旧媒介交融的过程中,重塑了全新的传播形态,使更多人可以作为传播主体,获得更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创造更高的信息价值。由此可见,媒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观念,也改变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语境[1]。
二、红色文化传播困境
综上所述,虽然媒介融合背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机遇、平台,许多城市在进行传播变革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跨越性,用户的知识技术应用熟练度,打造的准入标准也缺少一定的适用性,导致传播存在一定困境。
(一)传播内容可读性不强
新旧媒体融合后出现的传播形态,可以帮助大众更加主动参与传播业态,更高效完成信息获取,充分表达现实理念,传达自我意识,使传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能够更好契合受众的实际需求。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无论是在数据筛选方面,还是在数据信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推送特定的信息茧房。利用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信息内容为媒介内容传播提供夯实基础。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现阶段新媒体平台有效控制了信源,能够掌握网络空间话语解释权,通过相关算法实现信息的投喂,若想更好的保证红色文化传播,具备一定的刺激性,更快的走入大众视野,能够被大众接受认可。需要使红色文化真正成为大众自觉传播的议题,解决以往传播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的不良局面,使大众成为红色文化的主动消费对象。
(二)红色文化受商业性侵蚀
红色文化与产业化的融合不可避免会受到商业性的侵蚀,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影响新闻内容的权威性,最终使红色文化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失去主导权。另一方面表现在商业性的发展会造成红色文化传播产生肤浅、扭曲的恶劣现象,虽然地方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但在资源的挖掘使用上仍不到位,传播手段略显局限,区域结合效果不佳,没有充分根据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实施分类开发。为此,应准确把握红色文化传播与商业性的行为尺度,做好红色文化的定位与辨识。
(三)媒介素养较差
媒介融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本质上属于新旧媒体形态的互补,能够衍生出“汇聚众长”的媒介形态,也能凭借内容生产,使传统媒体入驻新兴媒介,从而扩大新闻信息的影响力。因此,媒介融合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岗位意识与综合素养,要求红色文化传播者具有坚定的阵地意识,能够把握文化,自觉占领舆论引导阵地,一旦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不高,文化认同感较差,便会影响信息传播环境,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2]。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帮助人们意识到红色文化代表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育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具体的解决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优化传播内容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播技术的应用门槛进一步削弱,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更能够引起大众的使用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播内容的审核力度不足,内容生产庸俗化现象严重,若想避免红色文化出现肤浅化、娱乐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内容生成的引导性以及可读性,能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议题。首先,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导性作用。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媒体机构,无论是在文字编辑方面,还是在内容筛选上,都具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且采编队伍的专业性更强,审核更加严格,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议题设置具有极强的引导性,能够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其次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打造“全民DIY”,简单来说,便是借助议程设置的形式,推广生产、过滤、推荐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使红色文化传播议题能够嵌入在用户的日常生活当中,引发大众自主讨论,并打造席卷全民的红色浪潮。最后,要深入挖掘歷史,还原红色具象,延续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探寻时代发展精神[3]。
(二)挖掘红色资源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度较高,且越来越多的红色影视作品被搬上荧屏,能够使社会大众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红色文化的认同,但是在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环节,还需要注重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比如对于红色文化遗址来说,在人们进行观光旅游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人文破坏,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坏,若想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可充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打造虚拟现实环境的方式,减少文化遗址的直接接触频次,利用沉浸式感官体验,以及全景图像,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现。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使社会群众通过移动端在线观完成红色文化云旅游,这样便可降低红色遗址的损耗,也能实现受众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最大化。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某网红夫妇在回到家乡后,通过直播带游的方式,使镜头前的粉丝感受其家乡独有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魅力,通过采访战争亲历人,实地探访战斗遗址。使观众们感受到过往解放战争的详细经过,对解放军英勇作战,不惧牺牲的精神产生深刻认知。该直播方式在当天超过1000人次观看,并利用云端传播的方式,使地方红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不仅能够给当地群众上一堂党史科普课,也吸引了更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参观革命遗址,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辉传统。据统计,前往当地红色景区现场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以及师生人数已超过400余人,日接待量则达到50人次/天。最后还要加大红色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力度,做好红色文化基地的保护以及修建,夯实物质载体,拓展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其潜在价值,并针对网络环境存在的不良思想,不良思潮,不良倾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三观,普及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群众,实现社会价值认同的高度整合,并规范用户的网络行为,使网络平台能够成为文明和谐的公共空间[4]。
(三)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是实现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网络平台的发展,则要依赖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设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介的内容生产形式产生了一定变化,若没有进行积极调整,很难适应全新的传播环境,造成用户在面对新媒介平台时产生一定的不适性,甚至无所适从。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培养用户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适应全新的媒介平台,对于媒介从业者来说,在培养过程中要以打造“一精多能”的专业人才作为首要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应对全方位的传播环境,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新闻编辑质量。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合理运用传播工具,将网络传播作为人们与社会连接的重要方式,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促进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提升。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愈发成熟,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受众已不再是单纯的统一群体,而是被赋予了变动性标签的独立个体,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数字原住民,同样应接受社会提供的媒介素养培育,从而适应网络社会。
此外,还要打造健全的监管体系,许多新闻媒体选择开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账号,以此营造更加健康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但由于网络的实时性较强,传播范围较广,经常会出现不良言论以及错误的思潮,从而影响人们接收相关信息。为此,需要打造全面的网络监管体系,针对人们接触最频繁的自媒体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的调动,加大财力的注入量,并安排专业人员,监督舆论导向,掌握舆论风向,适当讨论相关处理措施,做出及时把控。通过在相关平台上普法,推送有关知识,使社会群众能够具备敏锐的思想觉悟,做到自主辨别是非,防止出现网络犯罪。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意识到新媒介属于一把双刃剑,在自媒体时代下,人们接收信息时的渠道更广,信息发布更加便捷,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都在悄无声息地受到影响。世界的秩序与格局也在被逐渐打破、重塑,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相关媒介机构需要充分弘扬红色文化的作用。不单局限于喊口号,避免其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要将其融入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发挥红色教育的育人功能,多推送一些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5]。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机遇开展分析讨论,并以某地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以及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充分契合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打造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传播格局,最大程度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梦笛.新时代语境下新主流电影中的红色文化价值传播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14).
[2]刘开源,陈辰,唐达娜·叶尔买克.人工智能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发展契机与突破理路[J].传媒论坛,2023(13).
[3]常民强.新时代伏牛山地区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3(6).
[4]魏崇辉.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内涵、关联与路径[J].新闻论坛,2023(3).
[5]刘珍.数字博物馆与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传播——以赣南地区红色主题博物馆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名称《幼儿师范类高职院校爱国主义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YYZXY2021—02)。
作者简介:蒋芳凌(1991—),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