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庶栋
【摘 要】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注重通过象征来传达深层的主题和情感。《老人与海》中,老人桑地亚哥与他在海上与“大马林鱼”斗争的经历被赋予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类与命运、挑战、坚韧的抗争。作者通过描绘这一象征性的斗争,传达了关于生命意义、人类尊严和命运的思考。象征主义文学通常倾向于使用具有感染力的、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和主题。海明威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老人与大海之间的对抗,以及老人内心的挣扎。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经历故事情节的同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象征意义的渗透。故此,将围绕《老人与海》的语言使用特点,探究西方象征主义的语言特色,为学界对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特色理解提供良好的学术参考。
【关键词】《老人与海》;象征主义;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014—03
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创作思路是通过符号、隐喻和意象来表达深层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内涵。象征主义文学倾向于使用多义性的語言,使作品在表面之下有更深的层次和意义。这类文学的语言往往强调深层的象征意义、隐晦的表达方式、多义性的解读以及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探索,在阅读时往往需要读者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解读,以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因此,探究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语言特色,就被赋予了充分的文学价值。
一、重复迂回的叙述方式
象征主义文学追求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符号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背景下,重复迂回的叙述方式有助于为文本赋予更多的层次和多义性。通过反复强调和迂回的表达,作家可以隐藏深藏的意义,这就要求读者在反复阅读中去逐渐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1]。
一方面,这种叙述方式强调了情感和情绪的表达。通过反复的表述和迂回的结构,作家可以在读者心中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重复性的叙述方式能增加文本的神秘感和探索性,使读者更深刻地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更深刻地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去主动解读文本中的符号和象征。
另一方面,这种叙述方式还能够建立节奏和韵律,通过巧妙的句式和词汇的重复,作家可以赋予文本独特的节奏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而在角色描写方面,重复迂回的叙述方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角色内心的反复思考和迂回表达,作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矛盾情感和复杂心理,使角色更加立体和丰富。
在《老人与海》中,重复迂回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多次运用,如主人公桑地亚哥与巨大的马林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其反复念叨着“I wish I had the boy”和“I wish the boy was here”。这种创作手法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强调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突显了他与小男孩的深厚情感。小男孩曾是桑地亚哥的同伴,但因长时间未有丰收的渔获,他的家人强制他与桑地亚哥分离,与其他渔夫一同出海。这种分离令桑地亚哥感到孤独和失落,他对小男孩的情感愈发珍贵。重复的语言表达强调了他内心的渴望和无助,加深了读者对他孤独困境的感同身受,同时也凸显了他与鱼的搏斗背后的情感复杂性,他在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同时也经历了寂寞和孤独。“I wish the boy was here”表达了他对一个陪伴者的渴望,但他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必须独自去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挑战,这种对比强调了他面对孤独时的内心坚韧和执着,以及他在自然环境中的无助[2]。
又比如“down”,这个词在桑地亚哥和“马林鱼”的搏斗中被反复提及,作为一部象征主义文学作品,马林鱼可以被看作是多重象征的代表。它可以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挑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斗争。桑地亚哥与马林鱼的搏斗,可以视作人类与自然环境中的无情力量抗争的象征。同时,马林鱼也可以被视为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代表着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难题和困难,需要坚韧和毅力去面对,而“down”这个词在小说中的反复使用可以被视为失败、挫折和困境的象征。它传达了主人公在挣扎中的低谷和艰难,但也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词突显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坎坷,同时也暗示着在面对失败时坚持下去的重要性。与马林鱼的搏斗是桑地亚哥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down”这个词不仅暗示着马林鱼的深潜,也代表了搏斗的低谷,即桑地亚哥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每当马林鱼下潜时,桑地亚哥都会尽力将鱼拉上来,然后鱼又再次下潜,这种反复让人联想到成功和失败的循环。桑地亚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即使失败也不气馁,这与他坚持的精神相呼应。这也强调了成功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失败并不代表终结。
通观全文可见,小说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与鱼搏斗的部分,是重复迂回叙事使用最频繁的片段,迂回叙述和重复还有助于展现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桑地亚哥的重复思维和情感,反映了他内心的深刻挣扎、渴望和疑虑,使他成为一个更为真实和具有情感层次的角色。同时,重复和迂回叙述还有助于突显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情节,海明威强调了桑地亚哥内心的困惑、渴望和挣扎,从而在读者心中深刻地铺设主题的基础。
二、比喻和隐喻的运用
在象征主义文学中,比喻和隐喻的运用具有深刻的意义,通常用来传达抽象、内在的情感、思想和主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字面含义。这种文学风格强调符号、象征和隐喻,旨在引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感情共鸣,进而传达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意义。象征主义文学中的比喻常常被用来创造视觉和感觉上的联想,以传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隐喻也是象征主义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暗示或暗藏的方式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隐喻常常涉及将一个概念或情感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而不是直接进行明确的陈述。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在解读文本时更加投入,从而理解其中更加隐含的意义。
因此,在象征主义文学中,比喻和隐喻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语言,更是为了传递作者深刻的内心体验、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言的多义性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使得读者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解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作为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老人与海》中也大量运用比喻和隐喻的手法,在小说中,海明威描绘老渔夫桑地亚哥的脸时,将其比作已经受到岁月侵蚀的树皮,以突显他的坚韧和经历。描述大海时,海明威将其比作一只巨大的、有生命的生物,强调了海洋的无垠和力量。这些比喻的运用是为了更深入地传达小说中的主题、情感和角色性格,将老渔夫的脸比作受到岁月侵蚀的树皮,其强调了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坚韧和经历。就像树木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坚强,老渔夫也通过漫长的捕鱼生涯和挑战变得坚定和坚韧。这个比喻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智慧和沉稳,与树木年轮的含义相呼应[3]。将大海比作巨大的、有生命的生物,这个比喻通过赋予海洋人性化的特征,强调了海洋的力量、无垠和神秘感。这种比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海洋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影响,同时也在情感上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敏感。这些比喻不仅为故事赋予了图像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无需明确陈述的情况下,通过情感和视觉的联想,将复杂的情感、主题和象征意义传递给读者。
此外,整個小说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意义和挑战的隐喻。老渔夫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命运的抗争,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鱼的死与老渔夫的努力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喻,暗示着人类努力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即使最终可能会面临失败。海明威之所以将整个小说构建成对人生意义和挑战的隐喻,是因为他在创作中追求了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他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一系列关于人类经验、生命的困境和努力的思考。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并没有直接陈述人生的意义,而是通过老渔夫和他与马林鱼的搏斗,将人类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关系转化为象征。这种象征性的呈现方式可以让读者更自由地解读和感受,而不受过多明确陈述的限制[4]。从作品的语言应用来看,隐喻可以帮助深化主题,使其更具普适性和深刻性。通过将老渔夫的艰苦努力与他与鱼的斗争相连接,海明威探讨了人类努力的价值、尊严以及即使面临失败也要坚持的勇气。这种探讨的主题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和挑战,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老渔夫与鱼的搏斗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斗争,更是内心的挣扎。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与角色产生情感联系,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希望和坚持。
在象征性文学中,这些比喻和隐喻丰富了小说的层次,赋予了文字更深刻的意义。它们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故事中所探讨的主题。
三、动词与名词的巧妙运用
象征主义文学强调隐喻、象征和意象的使用,以传达深层的情感、思想和意义。在动词和名词的应用上,象征主义文学倾向于使用抽象的动词,以强调情感和内在体验,而不仅仅是行动。这些动词可以代表更深层的情感状态,所以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中一般使用非常规的动词,以表达超越现实的境界。名词的使用规律也和动词类似,象征主义文学常使用象征性的名词,这些名词在文本中代表着更深层的意义。例如,“雨”可以象征忧伤,“花”可以象征美丽与脆弱。常常使用物体作为象征,这些物体具有超越字面含义的象征性。通过物体,作家传达抽象概念。
所以在创作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时,当应用动词和名词时需要选择能够传达所需情感和主题的动词和名词。它们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不仅仅是表达表面含义,并且运用隐喻和象征时要确保其与整体主题和情感一致。不仅仅是使用隐喻,而是确保它们为整个作品增色。动词和名词的象征性含义还要能受上下文的影响。确保它们在作品中的使用与周围内容协调一致。归纳而言,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在动词和名词的应用上追求深度、情感和象征性,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更注重隐喻和意象的传达。在运用动词和名词时,需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以营造出富有象征意义的作品。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常常使用简洁但富有力量的动词,这样能够直接、生动地描绘情景。例如,在描述搏斗时,他使用动词“fight”“struggle”和“battle”,强调了激烈的斗争和努力。在描写老渔夫与鱼的搏斗过程中,动词的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程。这种连贯性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紧张感。并且,动词的选择在传达角色情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海明威使用“struggle”和“suffer”来表现老渔夫的痛苦,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努力和坚持。此外,海明威还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名词,例如“marlin”(马林鱼)、“sharks”(鲨鱼)等。这些名词代表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物体。“marlin”象征着对抗和挑战,而“sharks”象征着困难和威胁。在英文中,动名词表示动作的进行,但也可以强调持续性和过程性。在小说中,海明威常常使用动名词来表现角色的行动和内心状态。如“fishing”(钓鱼)不仅表示行为,还暗示了老渔夫的生活方式[5]。
在名词的使用上,海明威也使用了重复迂回的叙述方式,重复某个名词可以加强它的存在感和意义。在小说中,重复的名词常常用来强调角色的重要性、情感状态或主题。如频繁出现的“fish”(鱼)和“sea”(海洋)突出了这两个元素在故事中的关键地位。通过动词和名词的精确运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创造了生动、深刻的叙事,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情感和主题。他的语言技巧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度的思考空间。
四、结语
《老人与海》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老人桑提亚哥与大海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精神斗争,都被用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海明威在小说中经常使用重复的修辞手法,如多次强调老人与海的关系,以加强情感和主题的表达,让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如坚韧、孤独、人性的挑战等,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如希望、失落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分析《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语言特征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本身,还能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风格,以及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为个人阅读体验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吴华.关于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语言特色分析[J].才智,2022(28).
[2]刘奇,綦天柱.英汉语言对比视角下《老人与海》定语从句汉译案例分析[J].现代英语,2023(7).
[3]王文叶.对《老人与海》语言风格的评析[J].青年文学家,2023(12).
[4]林攀.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J].课外语文,2023(7).
[5]轩萌萌.《老人与海》译本特色研究[J].今古文创,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