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4-05-21 13:40:32桂华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段学业学科

桂华

摘 要:在“严格学业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推进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小学阶段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2022年版各學科课程标准中寻找学业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提出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遵循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用学习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从而构建起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课堂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单元学习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评价和全册教材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业质量;小学第一学段;评价体系;学习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7-0039-08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加强考试管理,“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这就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即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业质量检测将不再依赖传统的单元纸笔考试和期末纸笔考试。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开始实践探索第一学段学生的期末“游考”,即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无纸化”考试。从实践来看,“游考”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学业质量反映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特征,仅凭一次期末“游考”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其次,教师对于如何运用“游考”的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纸笔考试题目转化成了趣味化的口答题目。为此,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亟需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同时帮助教师合法合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评价标准:学习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在“改革学生评价”中明确提出了“严格学业标准”的要求,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业发展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学业水平。学习习惯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信心、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创新精神侧重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造奠定坚实基础;学业水平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培育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在3项关键指标中,学习习惯与创新精神指向良好的学习素养,而所谓学习素养,包含学习潜能、学习策略和学习品格三大模块,涵盖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并重的个体智力、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1]。学业水平则直接关联学科核心素养。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经过这一轮的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基本厘清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为依据,“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2]4,用以反映学段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此外,关于学生学习素养,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也有相应的描述。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有本领”便包括“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等学习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同样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用于探索的科学精神”[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四个方面作为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在学习能力中强调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5]。

第一学段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其学习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段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和学习品格,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方式:即时性+阶段性+总结性

学业质量的发展性和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学业质量评价既应重视学习过程,也应关注学习结果。过程性评价应贯穿在课程从新课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即时性和阶段性评价,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基于普遍特征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这个角度来说,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学业质量评价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方式。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的评价。根据政策要求,第一学段不得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进行整体刻画。采取“即时性+阶段性+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对第一学段学生进行学业质量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也能让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业状况,从而为后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

二、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体系的构建

依据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双向视角,针对课堂学习开展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针对单元学习开展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评价、在学期末针对全册教材学习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进而构建起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框架体系(见表1)。

(一)针对课堂学习的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学生的学习素养进行的学业质量评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效,并基于课堂观察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即时性评价主要围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学习素养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设计评价指标。基于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团队共为第一学段学生课堂学习设立了10项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指标,并通过建立分析性评分规则,将评价标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水平层级,对10个指标的4个水平层级分别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见下页表2)。即时性评价采用增值性评价方式,意在激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日常教学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二)针对单元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在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学生完成单元学习以后所进行的一种评价,通常由教师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评价学生本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阶段性评价与以往的单元测验不同。一是时间上不同。传统的单元测验通常是在单元学习之后用一堂课的时间进行统一的学业质量检测,而阶段性评价不仅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也可以放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融入学科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业表现,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这种主题活动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并不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二是形式上不同。传统的单元测验采用标准化纸笔测试的方式,而阶段性评价通常是动手操作类、作品展示类、口头报告类等不同类别的学科主题活动,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采用的是表现性评价的方式。

以单元知识为载体开展的阶段性评价应遵循情境性、思想性、开放性的设计原则,设计学科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且探究结果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意在促使学生融通知识与能力,完成情境中的活动任务,并以此考核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形成水平,關注学生阶段内课程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因此,学科主题活动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1)。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学习内容设置学科主题活动及活动目标;其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过程;最后,明确生成性成果的展示要求。探究过程可以由教师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写出或画出探究的过程。生成性成果需要写明呈现哪些学习成果。需要说明的是,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围绕活动目标预先确定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观测点,制订相关的分析性评分规则。第一学段的学科主题活动,特别需要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的支持和指导。

(三)针对全册教材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学生系统完成全册教材内容的学习之后所进行的一种评价,通常由教师根据本册学习目标,设计若干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册所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评价学生本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采用学科主题活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且遵循情境性、思想性、开放性的原则进行设计,但两者有所区别。一是活动设计的内容要求不同。期末检测因是对全册教材学习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的检测,故活动主题设计的内容应更具综合性和全面性。如数学学科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其针对全册学习的期末检测所设计的学科主题活动应做到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全覆盖,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是一个主题包括了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若干个主题分别考核不同的学习领域。二是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不同。总结性评价因为是期末进行的评价,一般不设长时段的活动,通常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实施。比如,可采用“学科运动会”的方式,即每个学科主题活动作为一个竞赛项目,以竞赛的方式进行。

三、第一学段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

(一)针对课堂学习的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

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设计的。教师可根据学习素养10项指标,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学生的素养表现进行分类分级的设计与评价。每节课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量的课堂学习数据,大量的数据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当然,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这10项指标不同级别的评价是不现实的。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所有指标的评价任务而进行每一堂课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则会削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导致即时性评价失去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本意。因此,学习素养即时性评价的应用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要求教师和学生经历“理解指标标准—使用指标评价—运用指标数据进行改进”的完整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的指标开展学业质量评价,达到培育学生学习素养的目的。

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的课堂学习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学会听课的问题,笔者所带团队重点关注学生课前准备、握笔坐姿、倾听这3个学习素养指标的评价,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3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是什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前应准备哪些学具,以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怎样的坐姿和写字姿势有利于保护自己的眼睛和脊柱;课堂上应该倾听谁的发言,怎样倾听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重点观察学生在这3个方面的表现情况,采用分类分级记分的方式给予评价,即每个指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水平分别计3分、2分、1分和0分。一段时间后,三个指标的累积得分,能直观呈现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各学科课堂学习中这3个学习习惯的整体养成情况。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团队借助信息技术记分的方式,自动生成了每个学生各项指标评价次数及得分情况的周、月、学期报表。然后采用横向比较(如图2)和纵向比较(如图3)的方式,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横向比较指的是将同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指标评价次数和得分情况与班级整体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旨在树立典型,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中差距较大的学生,则会提请各学科教师注意,在课堂上给予重点关注,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纵向比较指的是对同一个学生本月指标评价次数和得分情况与上个月同一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侧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相关指标的进步。事实上,学习素养的评价不能仅限于课内观察。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增设课内外评价指标。如笔者团队在实际操作中,便关注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增设了“课外阅读”指标的评价。这样的即时性评价,有利于师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强化学生对各项学习素养指标的认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针对单元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需要设计基于单元学习的学科主题活动。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4篇课文,展现了祖国多地的大好河山,語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版块要求学生“画家乡”。于是教师以“小小宣讲员”作为本单元学习活动的主题实施阶段性评价,引导学生展开宣讲自己家乡的主题活动,并围绕该学段目标和核心素养达成要求设计了活动目标及相应的问题情境、探究过程、生成性成果(见表3),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价学生本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见表4)。

“小小宣讲员”主题活动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及阶段性评价注重对第一学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具体表现的刻画与达成检测。所创设的“宣讲家乡”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达成对相关词语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内化及灵活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探究过程中,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通过个别访谈收集个性化的语言材料,再运用表格方式对所收集到的语言材料及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运用语言鹰架搭建语言表达的思维框架。学习成果的呈现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生成性成果”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表现水平4个等级的划分及相应标准的确立,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水平层级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实现以评促学。而在以上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表格、语言鹰架以及清晰的学习过程指导,体现了对第一学段学生活动过程必要的学习指导,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针对全册教材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

针对全册教材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同样需要教师设计主题学习活动。例如,在学生学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后,教师设计了“巧算24点小能手”“小小推理家”“建筑大师”3个覆盖本册数学学习四个领域的主题学习活动,并将3个主题学习活动作为3个比赛项目,组织召开了一次“学科运动会”。下页表5为其中“建筑大师”比赛项目的活动设计,表6为“建筑大师”比赛项目的学科核心素养总结性评价。

“建筑大师”主题活动主要评价学生在学完二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材内容后的学段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活动目标及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空间观念、量感和应用意识的达成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务的设计,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去思考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和结构让其搭得更高,还要用到“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去测量和计算所搭建物体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总结性评价学科主题活动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特点。成果的呈现同上个案例一样,体现了表现性评价的开放性,学生搭建的造型和高度各异,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水平同样以4个等级划分,并给出了清晰的标准,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实现以评促学。

综上所述,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利于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评价目标,从而为教师提供了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可借鉴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訾艳阳,郭山丹,程小青,等.拔尖学生的学习素养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9):27-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猜你喜欢
学段学业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艰苦的学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超学科”来啦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