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与路径探究

2024-05-21 00:18罗妞牛
公关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师范劳动素养

罗妞牛

摘要: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为地方培养教师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从当前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地方高校的劳动教育实行情况不理想,尤其是师范专业劳动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基于此,探讨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关键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引言

劳动是人类社会每天都进行的、最普遍的活动,是人类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活动的形式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劳动实践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在实践的方式和内容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应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及符合大学生专业能力目标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当今“0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父母大多是70后、80后,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父辈们大多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他们身上有着“独一代”身上的自我中心,还有着无需付出劳动即可享受到良好物质生活的优越感。[1]当今大学生大多都没有经历和体会过辛勤劳动的实践,从而不能理解优越的物质生活是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的道理。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后的成就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感

劳动情感是指一个人基于感情满足需要的程度而形成的对劳动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感情依赖关系,结合劳动过程的特点以及情感的心理实质,劳动情感可以理解为发生在个体与劳动对象、劳动内容之间的一种主观感受,具体体现为建立在个体劳动价值观基础上的接受或者拒绝的态度体验。[2]劳动教育实践让大学生参与到实实在在的劳动岗位上,体会劳动岗位中的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情感。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民族的接班人,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素养。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系统的、科学的劳动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劳动基本技能,在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提高大学生劳动智力、拓宽劳动视野,提高劳动素养。

二、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是其他四育的基础,《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结构[3]

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的有效方式,劳动教育是否高质量地开展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的成效,劳动实践教学作为大学劳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质量,但从当前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过程来看,师范专业劳动实践教学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一)缺乏劳动实践教育理念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是为地方培养教师人才的教育基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师范专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把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中。地方高校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上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教师发展要求,才能有效培育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劳动实践教学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增强劳动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素养。

目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缺乏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课程开设缺乏专业针对性。劳动实践教学活动仍停留在简单体力劳动活动、卫生劳动上,实践内容存在随意性、单一性的特点,劳动实践教学内容和开展方式缺乏系统整合、针对性的规划理念。

(二)缺乏勞动实践教育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高校要做到在开设劳动教育理论学习之外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劳动实践课程,指出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性。[4]有效组织大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然而,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因此大多地方高校在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中以单纯体力劳动代替系统的劳动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实践集体劳动以打扫校园卫生为主,个体劳动以勤工俭学为主,缺乏与社区、企业、服务行业、公益服务机构搭建劳动教育环境,劳动实践基本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育人的效果。

(三)缺乏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长期有效结合的管理机制

高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人才培养应该重在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人才培养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而劳动教育就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多数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效果不够理想。

一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劳动育人的价值观与劳动精神素养培育等方面重视度不够,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掌握的程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素养、培养劳动意识的方面分散或较少。劳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少甚至没有,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缺乏有力的课程标准依据。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专业劳动素养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劳动实践活动应当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应被列入教学计划内容,但由于学校缺乏开展实施的保障机制,开展实践期限短、效果不受重视、监管落实不到位、活动流于形式等特点,开展效果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涉及专业人才、设备设施、实践环境等缺乏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劳动教育实践开展所需要的物质资金、设备、专业人才都受到有所限制,所需物质得不到保障。劳动实践教育工作缺乏系统科学地管理,缺少专门部门,专人管理的制度。劳动实践无法有效开展,相应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就难以落实,缺乏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长期有效结合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劳动教育实践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劳动教育是一门系统课程,老师是课程的主导者,是课程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度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是否成效。而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这就对老师的劳动教育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都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在劳动教育课程安排上存在随意安排的现象,缺乏对劳动教育课程对教师专业高要求的认识,上劳动教育课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老师,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劳动教育专业综合素养。因此,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上缺乏专业的指导,劳动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强调把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内涵,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5]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劳动教育的政策与法规已完整提出,并获得广泛赞誉与期待。[6]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只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开展好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师范专业的首要任务。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

(一)增强劳动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真正实现劳动育人的效果,就必须增强劳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劳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劳动实践教育途径,拓宽劳动教育环境,设置长期有效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实践成果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明确教育目标,构建系统的、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劳动教育要以劳动为主、多种方式结合,兼顾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课程体系为劳动教育教学的依据,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为支撑,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二)拓宽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环境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性,是其他“四育”的基础。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劳动实践教学是否有效开展,是否达到育人的目标,就离不开是否构建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因此,高校应校内外联合,拓宽师范专业劳动实践教学环境。

一方面,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应推进校园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内劳动环境,积极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协同后勤、学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祭祀先烈、关爱老人活动、春日雷锋活动月等大型公益劳动,提升升学的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与社区、企业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如:积极与志愿者中心、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搭建劳动实践环境,拓宽劳动教育实践的教育资源,吸引社会力量,与社会搭建共享平台,建立完善、长期的合作机制,形成校内外合力,有效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劳动参与平台,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劳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素养。

(三)建立教育實践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人才培养重在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人才培养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劳动教育就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为此,高校应建立教育实践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开设符合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劳动实践教学体系,在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劳动实践教学内容,计划合理的劳动实践教学时间周期和劳动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把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劳动性质有机结合。[7]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创新。

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实践的组织与指导等制定可操作的程序和规范。其次,健全保障机制。健全师资、实践基地、社会协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最后,健全劳动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依据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将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与劳动实践的成效结合起来,设立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实践评价制度,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

(四)打造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这就对老师的劳动教育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基于劳动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打造专任教师隊伍。打造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的劳动教育人才从教劳动教育教研,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教学。

2.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最快的方法,针对教师教学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重在培训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培训要针对当前教学困难,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注重实践探究。

3.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线下和线上“网联网+”教研活动、听名师授课等教研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教学方式方法,借鉴先进教学方式。

结语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继承和肩负着为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劳动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接起社会建设的接力棒,才能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只有加强对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劳动素养的培育,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西昌学院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20365/0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莹莹.00后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J].才智,2020,33:75-76.

[2]柳友荣.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陈晓宇.尤悦.邵玲智.张沛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研究 [J].公共世界,2020,19:66-67.

[4]赵灯峰.耿秀芳.新中国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现实维度 [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02):47-56.

[5]邵春瑾.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J].林区教学,2017,09:119-120.

[6] 刘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20,53(06):29-35.

[7]杨征铭.当前劳动教育的困境与解决途径之思考 [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3-87.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师范劳动素养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