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霞
摘 要 紧扣《陋室铭》中的“陋室”与“人”,可以发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馨德与环境相结合的最佳结果呈现;作者所期待相交的是鸿儒,只有鸿儒才可以让其敞开心境去谈笑,没有鸿儒与之谈笑的时候,自己则一个人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应有的心境。走入文本所描写的意境,能够认识到作者所期待的就是对一个人品质世界的塑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材分析 《陋室铭》 “陋室”与“人”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在解读《陋室铭》的过程当中应当获得怎样的营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这一文本又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陋室铭中的“陋室”与“人”作了一些浅显解读,现将自己的解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 陋室与人即环境与人的关系
《陋室铭》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该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练、风格清丽典雅,全文层次清晰、意境隽永、韵味悠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文言文的音律美和画面美。[1]音律美实际上是指向人的内心的,人在阅读本文时感受到的明快的节奏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画面美实际上是指向环境的,课文当中的山与水、陋室与苔痕、素琴与金经、丝竹与案牍、诸葛庐与子云亭,其实都是一种环境描写,是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与一砖一瓦。这样的环境当中所透露出来的不是人间烟火气,而是超越了人间烟火所表征出的超然。
无论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还是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其实都能够显著地感知到文中的环境与人的关系。比如在解读本文的过程中,经常有人提到,如果能够走入刘禹锡笔下的境界,就能获得一种“物我两忘”的享受。何谓物我两忘?实际上就是指人与环境之间的纯粹融入,即人能够在自己所生长的环境中尽情地享受环境,而环境又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了生命的灵动力。在物我两忘的情境当中,人没有了世俗的追求,环境也不需要用庸俗的事物去装点,这是人与环境最本源的相遇,是最理想的生活情境。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来读课文,就可以发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理想的山与仙的关系、水与龙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演绎之下,陋室也就与“德”紧密衔接在一起,陋室何以不陋?作者的答案是只要居住的人“德馨”即可。这样的答案所表现出来的正是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人的馨德与环境相结合的最佳结果呈现。其实,无论是物我两忘还是天人合一,说到底都是环境与人关系的最佳结合。
二、 陋室与人是人与心境的关系
从环境与人的角度去认识《陋室铭》,可以为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础。但是本文所写的不只是环境与人的关系,因为这并不是一篇山水游记,其更多的类似于人生小品,所传递的是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这种深度思考并不是借助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来欺骗自己,即认为只要心中有“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追求高山。作者刘禹锡的本意并非如此,他所强调的是人与自己的心境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呈现出安宁的状态。因此,解读本文、教授此文应抓住铭文特点,注重文言积累,聚焦文人情怀。[2]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文中才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并没有任何瞧不起白丁之意,只是在作者的追求当中,鸿儒更值得“谈笑”。鸿儒是指博学的人,与鸿儒谈笑,以及后面所说的“调素琴,阅金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心境。这种良好的心境完全可以抵消陋室所带来的不适,可以优化干扰心境的任何元素,即“丝竹之乱耳”以及“案牍之劳形”。
其实作者刘禹锡之所以要写“陋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看透了环境与人的关系,知道一个人的最大追求应当是自己的心境。这里是否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可能暂且不论,仅从通篇的描写来看,作者心中所追求的确实是一种怡然的心境,这可以从文中的仙、龙、德馨、鸿儒,以及调素琴、阅金经当中读出,所有的这些元素所透露出来的正是一种超然物外且可以让自己静心的气韵。
上面之所以提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现代课题,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刘禹锡对陋室的追求或许有所谓不得已的苦衷,即自身的穷困潦倒所致。出现这样的理解倒也并不令人意外,只不过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对于像刘禹锡这样的人,心中的追求通常也不是孔方兄所能够执掌的。文人的志趣与心境,总有一些让人读不懂的地方,而读得懂的人,便为“知音”。所以,作者期待相交的是鸿儒,因为只有鸿儒才可以让其敞开心境与之谈笑;没有鸿儒与之谈笑的时候,那就自己一个人调素琴、阅金经。如此,不仅能够读懂刘禹锡心中的陋室,而且能够读懂南阳诸葛庐与西蜀子云亭。至于文末引用孔子所说的“何陋之有”,只是画龙点睛而已。
三、 在陋室中塑造人的品质世界
无论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解读本文,还是从人与心境的角度来解读本文,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认识到,作者之所以如此提倡陋室,固然是为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暗指一个人即使身处陋室,也应当有铭刻在自己内心的精神追求。只有有了精神追求,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才是有品质的。
本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警诫劝勉和述功纪行,善押韵,篇幅短小精悍,但读起来铿锵有力,有较强的表现效果。[3]作者选择铭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未必是一种刻意行为。对于刘禹锡这样的有着丰富人生经历与感悟的文学大家而言,《陋室铭》一定不是他的即时发挥,而是有了丰富人生经历与思考之后,涌动在内心的一种情感迸发。在情感迸发的时候所选择的文字,自然是有力量的文字,这时“铭”就成为最好的体裁选择。
陋室之铭,所铭的对象是陋室,所想要感染的是读到此文的读者。刘禹锡在写出此文之后与哪些鸿儒谈过此文,至今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直接面对刘禹锡的鸿儒,还是后来读到此文的其他人,只要能够走入文字所描写的意境,那一定能够认识到作者所期待的就是对一个人品质世界的塑造。只有完成了这种塑造,才能够认同陋室的价值;只有完成了这种塑造,才能够与作者形成心理上的共鸣;只有完成了这种塑造,才能够让自己的精神拥有强大的支撑力。
所以,室虽陋,人却不坠青云之志。这种青云之志未必是慷慨激昂的壮举,同样可以是自己平和且强大的内心。一个人只要内心平和、稳定且强大,那就是在自己心中那座山上有了仙,在一汪水当中有了龙,无论是外显的陋室,还是内隐的馨德,也就成为精神世界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许婉妮.浅析《陋室铭》的写作手法与思想意蕴[J].语文新读写,2022(24):32-34.
[2]黄枝荣.思室之“陋”品德之“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陋室铭》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02):46-48.
[3]殷喜才.《陋室铭》中的人生智慧[J].课外语文,2023(02):73-75.
[作者通聯:江苏连云港市灌云经济开发区
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