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语文知识建模与问题设计

2024-05-21 03:17孙奕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问题设计

孙奕璇

摘 要 基于语文知识建模的大单元问题设计,能够克服以陈述性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建构单元整体化的认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的迁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基于知识建模的六个环节设计语文大单元问题,关注大单元问题设计的切入点和问题的研读性,以期实现以大概念为核心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知识建模 问题设计

知识建模,即对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将不同部分的知识抽象成大概念,强化子概念与子概念、子概念与大概念之间的关系,将复杂多变的知识概括为简单的模型,以此来提炼知识。基于知识建模的大单元问题设计,即基于学情,围绕单元主题、大概念对单元问题进行建构与设计,以帮助学生强化对大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一、 运用“知识建模”设计语文大单元问题

知识建模涉及“六环”,即知识提取、知识阐明、知识应用、知识识别、知识检验、知识重用这六个环节。现以七年级上册“亲情散文”大单元学习为例,包括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郑振铎《猫》 等课文,提出语文问题,采取层叠推拉式的设问方式来帮助学生解读“亲情散文”,掌握细读技巧,培养人文素养。

1.运用“知识提取”提出问题

對于“亲情散文”大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文字,还要求学生根据“知识提取”的要求,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通过反复品味语言来培养语感。教师基于“知识提取”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取而不是回忆,即要让学生结合实例来解答问题,并证明答案的合理性,同时要在解答中展示思路,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中隐藏的主线是“生命的放牧”,对学生而言“散步”是一件较为平常的事,但“散步”之后的隐喻学生却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应该提出能够被证明的问题,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也有着明暗双线,说说‘背影与‘散步之间的差异。”通过结合《背影》进行文本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发现,无论是刻画背影的客观外在还是写散步的客观条件,实际上都聚焦于情感,在比较阅读之中,学生也能逐渐“打开文本的天窗说亮话”,找到散文的情感表达技巧。

2.运用“知识阐明”提出问题

“知识阐明”对应布鲁姆教学目标中的“领会”,与“知识提取”不同,“知识阐明”的目标在于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内容中出来,以理论知识来阐明问题,使语文概念更加清晰,要求学生基于所学经验来建构“知识阐明”的素材。例如,问题可设计为:“①《秋天的怀念》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的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散步》: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找出句子在文本结构中的关系,构建出相对完整的语境,结合文本来说明问题。问题①,对《秋天的怀念》中“好好儿活”这一关键语句,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在上下文中能找到一些描写生活琐事、平凡细节的内容,通过分析这些描写,学生可以理解“好好儿活”体现了人物对平凡生活的珍惜,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问题②,要解读《散步》中的这句话,要将其放在全文的语境中来理解。作者对两人慢慢地、稳稳地走路展开描写,用“整个世界”来形容两人背上承载的东西,体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表达出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3.运用“知识应用”提出问题

“知识应用”是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情境表达的展现形式,这不是应试的命题作文,而是在生活情境中“塞入”知识,即在应用中学习,是对语文工具性的展现。回顾“亲情散文”的选材与语文要素,我们会发现,“亲情散文”的大概念在于“抒情”,是依托一定人际伦理关系的写作,因此在运用“知识应用”提出问题时,也要围绕人际关系来创设情境。例如:“《秋天的怀念》以第一人称叙事,以‘我对母亲的愧疚来串联全文,这便是散文的‘神聚,请围绕你与父亲的关系写一段对话,要求能体现散文‘神聚的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形式美,让学生在创作中习得这种构思技巧。问题引导下的写作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亲情散文的写作特点,将人际关系中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文字的艺术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能力,也能深入感知亲情的珍贵。

4.运用“知识识别”提出问题

“知识识别”需要拉开距离看问题,以全局视野来思索问题。大单元学习依赖大概念,而大概念则需要有从暗见明的大视野。大单元教学的“大”意味着在教学中要超越教材、教案以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是“隐性的”,并非“跨学科”,而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使这种“隐性的”知识得以显性,将文本或者是主题未说明的空白与内涵揭示出来。教师要熟读文本,在较高的知识识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出语文课程大单元问题。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都是散文诗,请从诗意的语言中找到文本的主题,聆听这首《父亲的散文诗》,你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在问题设计中引入了音乐的元素,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听觉感官,达到直觉上的思维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实现透过文本揭示问题本质的目的。通过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可以拉开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以全局视野来思索问题,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声音的感染力使学生更加贴近散文诗的情感内涵。

5.运用“知识检验”提出问题

“知识检验”需从他者角度习得知识识别的能力,是通过换位思考获得设身处地思考的能力。“知识检验”问题的设计要具备克服思维惯性来理解他人观点的特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记录童年之作,文中的小鲁迅天真活泼、浪漫可爱,但成年后的鲁迅给人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酷之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鲁迅从童年到成年的变化,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明确鲁迅成年后的冷酷形象可能与社会的不公、文化的压抑等因素有关。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如:“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考?你觉得‘再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两篇文本之间建立起联系,思考两者可能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学生需要比较两篇文本中人物的命运、生命态度等方面的异同,揭示不同背景下生命的可贵和坚韧。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之间关联的敏锐性,让他们学会通过比较发现文本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上述两个问题,都是打破已知的答案,讨论的都是书本中没有的内容,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研读欲望,也能够推动“知识检验”,让学生基于主体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揭示文本本质。

6.运用“知识重用”提问题

“知识重用”是从学生思维严密性出发提出问题。教师在设计大单元问题时,要全局考虑,寻到学生思维的盲区、偏见,这些问题既是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疑惑点。如:“‘亲情散文是否只有一种情感?”围绕这一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我认为《散步》是一篇写家庭的文章,但老师说文章的情感是感叹光阴,我却没这种感受,这个问题出在哪里?”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加以点拨:“许多同学认为‘亲情散文只表达一种情感,实际上‘亲情散文所讲述的并非只是浓厚的亲情,还有爱、赞、恨、恋、贪等,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亲情味很浅,但读起来却十分有愛。这是我们阅读时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以上的讨论来看,基于“知识重用”设计问题,其实就是将问题放大来说,比如“此文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个问题较为宽泛,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增进感悟。

二、设计语文大单元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语文大单元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知识提取”提出的问题应能揭示本质,使某一知识点在学生认知中建构起清晰牢固的模型,要能够引发一般性的思考。同时,也要考虑到问题在表现形式上的新颖,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设计语文大单元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课文内容,应该围绕大概念、子概念、兴趣点、重难点或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要与学生的学段相适应,并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与抽象概念相关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探寻更多的可能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

2.关注语文大单元问题的研读性

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多学科的视角来深入思考,将语文素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实现更全面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大单元问题要体现概念的主次位置,涉及“探究”领域的问题,要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与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问题设计应具备完成性、可操作性,要鼓励学生设定个体学习目标,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这些目标,这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满足感。一方面,问题要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定个高低,使学生都能“够一够”“摸一摸桃子”,要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语文大单元问题的“知识建模”框架

仍以“亲情散文”大单元的问题设计为例,提出大概念、基础问题、大单元问题、文本问题、大单元教学目标,并简要给出完成目标的学习方法,运用知识建模,将大单元问题框架结合新课标应用于教学。

1.单元大概念

“亲情散文”

2.“知识建模”框架问题

(1)基础问题

如何与“亲情散文”对话。

(2)大单元问题

①试着朗读几遍,能否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

②如何整体把握散文的情感,感知全文的内容?

③如何在默读中高效识读标题、开头、结尾、关键句?

(3)文本问题

①各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②“亲情散文”的概念。

③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④“形散神聚”的线索是什么?

⑤如何通过细节来描写情感?

⑥根据你的阅读成果,推断作者的现实生活如何。

(4)大单元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诵。

②高效默读。

③感知文章,形成语感。

④了解亲情,表达亲情。

⑤培养具有共情能力的青少年。

通过这样的“知识建模”框架,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亲情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同时培养学生对情感表达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这种结合了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完整和深刻的语文知识结构。

[作者通联: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问题设计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