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漾
摘 要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探究高效的文本阅读方法一直是每位语文教师努力的目标。基于这一点,本文从阅文节奏的角度入手,借助速读与慢读探究文本阅读的节奏。
关键词 阅文节奏 速读 慢读
阅文是有节奏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应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需要刻意地或放慢或加快阅读速度,就如音乐的演奏一样,跟随情感表达的需要调整节奏,只有这样才可以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今天我们就以小说《百合花》《哦,香雪》为例,来谈谈小说阅读中的节奏把控。
一、文本速读
“文似看山,喜奇不喜平”,一篇经典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就是如此,跌宕起伏、迂回曲折。情节是文章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物复杂性格呈现的依托,是作者丰富情感表达的载体。所以在快速阅读文本之时,首要任务就是划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整体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文本慢读
文本慢讀不需要覆盖全文,但应有选择性。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该放缓阅读速度?放缓阅读速度之后,针对那块文本内容,我们该琢磨些什么?最终,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我们又能收获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以《百合花》《哦,香雪》这两篇文章的教学案例为依据,来探讨一下文本慢读的相关问题。
案例1
快读情节块:《百合花》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第26段—第41段)
慢读细品:通讯员的态度转变过程。
文本引用:D28“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D29“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D29“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D34“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D35(当听说那条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D39“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D41“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
探究思考: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是圆形的、立体的,不是扁形的、单一的,人物的性格有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面对情节呈现出一种变化趋势时,我们应放缓阅读的脚步,并积极思考:变化在哪里?什么样的客观环境导致了它的变化?什么样的主观因素决定了它向哪个方向产生变化?
品读结果:通过文本慢读细品,进行前后关联,会发现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变化状态:小战士年龄不大,思想明显是不够成熟的,这是内在的。因此没想通事情的时候,表现出固执、倔强的一面,像头驴。但他虚心接受老同志的批评教育,理清事情原委后,立马知错就改,变得通达起来。
案例2
快读情节块:《百合花》“我”与通讯员的初识。
慢读细品:通讯员步枪筒里的装饰。
文本引用:D7“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D42“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相同内容第二次出现)
探究思考:文章中经常会设置一些我们认为“无关痛痒”的情节,把它拿掉,并不会对文章的完整性造成较大影响。但往往却是这些情节的设置,对于人物形象的丰富、主题的深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枝、野菊花插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所插之物由几根树枝变化成“多了一枝野菊花”?把这些细节拿掉,通讯员形象中的哪一点会受到削弱?削弱之后对于文章主题的表达有没有影响?
品读结果:冷冰冰的步枪筒里插上几根象征生命与美好的树枝、菊花,寓意着战争再残酷依然阻挡不了善良的人民对美好事物、勃勃生机的憧憬与向往。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最后却牺牲在敌人的枪炮之下,令读者为之惋惜。读者也更能明白,为何仅一面之缘的“我”和新媳妇会为其牺牲而如此沉痛。
案例3
快读情节块:《哦,香雪》台儿沟的前后变化。(第1段—第4段)
慢读细品:火车开进台儿沟,并停站一分钟。
文本引用:D2“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探究思考:这是火车驶进台儿沟的一段描述,明显作者采用了比较细腻的笔法来描绘。在用词上在费了心思,如“勇敢地”“悄悄”“试探”“终于”“然后”“冲向”“朝着”;在手法上,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火车的进村。为什么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情节,作者却如此精心地花费笔墨?她是为了突出什么?
品读结果:现代文明的闯入是艰难的。山村的封闭,已有很长一段历史了。所以要打开这扇大门,并非易事。但现代文明前行的步伐是无法阻碍的,是必然的趋势。大门打开后,山外的神秘未知世界,对于山内的人来说,是充满了向往与诱惑的。
案例4
快读情节块:《哦,香雪》结尾部分,香雪从西山口徒步平安归来。
慢读细品:D83“哦,香雪!香雪!”
探究思考:这一句出现的位置是比较特殊的。它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如果从情节的发展来看,文章在第八十二段末尾已交代清楚:“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香雪已平安归来,并受到了姑娘们热情的迎接。那么,为什么还加上这一句,有没有画蛇添足之嫌?这一句从本身的句式来看,也是比较特别的,它是由一个感叹词和人物名称构成,反复诵读,感觉有点像在呼喊、召唤。那么在这个特殊的位置,作者到底在呼喊、召唤什么?因什么而产生了这种充沛情感的抒发?
品读结果:显然,这是一种由衷的祝愿与赞叹。结合全文来看,这是祝愿香雪第一次走出台儿沟能平安归来,祝愿这样的香雪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能走出贫穷与落后,走向富裕与文明。同时也是一种赞叹,赞叹这个可爱的农村姑娘为着自己的这份精神追求,可以如此倔强、如此执着。
阅文是有节奏的,而对于节奏的把控因人而异,读者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习惯、思维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对其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势必也会造成文本解读的差异。所以合理有效把控阅读速度,勤于思考,巧于探究,才可使文本解读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文本细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BJC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