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荣
阅读综述
一、正确判断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等。在一篇文章里,说明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综合的、灵活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二、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语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
2.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3.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说服力。
4.分类别:对事物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富有条理性。
5.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6.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使被说明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能够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8.列图表:用图表来弥补文字表达的欠缺,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影响等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直观,让人一目了然。
9.作假设: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所研究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作初步的设想或推测,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可能要出现的状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典例呈现
巨魔芋为何结实难
◎祁云枝
2022年7月,“世界上最臭的花”巨魔芋在国家植物园群体开花,一时间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眼眸。当时光进入秋天,10月19日,巨魔芋首次结实,红艳艳的果实犹如巨型火炬,使其再次“点燃”微博热搜。为什么巨魔芋开花、结果都能引发社会关注?它与魔芋是同一种植物吗?
濒临灭绝的易危物种
巨魔芋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属天南星科。由于人类对棕榈产品和木材的巨大需求,导致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受到了严重破坏,使巨魔芋生存艰难。
据报道,印度尼西亚已经失去了72%的原始热带雨林,情况仍然在恶化。因此,野外生存的巨魔芋濒临灭绝,现有记载的134株巨魔芋均为人工栽培。1997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巨魔芋列为易危物种。
巨魔芋是一种拟态植物,在其开花时会模拟腐烂尸体的味道,这种气味包含了一百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和硫化物。巨魔芋费尽心思把自己装扮成虫子眼里的死尸,它的所有欺骗性特征均来自一个目的——吸引那些痴迷腐肉又缺乏足够脑细胞的逐臭昆虫前来为自己传花授粉,协助自己繁衍后代。
花开只有48小时
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一片形狀特异的大型总苞片,呈佛焰状,称为佛焰苞。
在巨魔芋肉穗花序轴的基部,拥有400多个雌花,500多个雄花。开花时,巨魔芋会让位于最底部的雌花率先开放,第二天雌花开败后,才让雄花绽开,这样的安排避免了自花授粉。
巨魔芋开放的第一天,雌花先熟,从花朵基部散发出尸臭味,逐臭昆虫趋之若鹜。它们飞过来后,会不约而同地钻进佛焰苞的底部,也就是雌花开放的部位。此时,佛焰苞的内壁十分光滑,无法攀爬,狭窄和潮湿的空间也难以起飞,因此,当虫子们发觉上当后,已经来不及逃离了,只好在此过夜。这个过程中,被囚禁而急得团团转的虫子,会把来自另一株魔芋的花粉涂满巨魔芋雌花的每一个柱头,而此时上面的雄花尚未成熟,所以不存在自花授粉的可能性。
第二天,雌花纷纷凋谢,直至全部丧失授粉能力后,位于上部的雄花才开始接力开放。破壁的花粉如小雨一般洒下,被禁闭在此处的昆虫,头、身子、翅膀和四肢上,无一例外被洒满了花粉。到这个时候,巨魔芋看时机已经成熟,它开始让佛焰苞的内壁变得粗糙起来,背负着满身花粉的虫子终于有了逃生的“阶梯”。然而,重获自由的虫子似乎已经忘记了昨夜被禁闭的滋味,又循着尸臭味飞向另一株刚刚开放的巨魔芋……
只是,巨魔芋开花的过程非常消耗养分,所以它的花期只有短短的48小时。巨魔芋开花极难,一生只会开花3—4次。并且巨魔芋只能通过异花授粉,因此在野外,至少要有两株巨魔芋同时开花才有可能授粉成功。要是花期遇上阴雨天气,会直接导致无法结实。
巨魔芋唯一的一片叶子,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大个子。这是一枚分了很多叉的复叶,叶柄的高度是3—4米,在合适的环境中,叶片直径会超过5米,可以覆盖方圆20平方米,比我们眼里的小树还要高大。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10月22日,有删改)
●借鉴
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使用。从“高度是3—4米,在合适的环境中,叶片直径会超过5米,可以覆盖方圆20平方米”可以判断,本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专项训练
地球正在“变咸”,或威胁人类生存
◎马爱平
美国马里兰大学苏杰·考沙尔教授以及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自然“盐循环”主要由相对缓慢的地质和水文过程驱动,这些过程将不同的盐带到地球表面;而采矿、土地开发、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促成了人为的“盐循环”,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盐的浓度和循环。如果该趋势持续下去,可能会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
人为活动加速自然“盐循环”
提及生态环境污染物,首当其冲的便是化石燃料、微塑料等,“盐”似乎并不被认为是多么严重的污染物。但这项新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中,盐的生产和使用的增加,改变了地球系统中盐离子的自然平衡。
众所周知,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包括常用的食盐氯化钠,以及硫酸钙、氯化铜等多种物质。然而,人类造成的盐碱化已经影响了全球约25亿英亩的土壤,面积与美国差不多。
文章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地球上的空气、土壤和淡水都在变咸,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地球不断“变咸”,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文中,作者将这些干扰描述成人为“盐循环”,首次确定了人类在全球相互关联范围内对盐浓度和循环的影响,同时还在文中比较了自然“盐循环”与人为“盐循环”的不同。
使用含盐家居用品也会干扰“盐循环”
文章指出,人类活动会干扰正常的“盐循环”,包括灌溉、道路除冰、食品制备、采矿、建筑、废水处理,甚至使用洗涤剂等含盐家居用品都会增加地面、淡水系统和空气中的盐分。
例如,大规模的过度灌溉就会使得土壤中的盐分不断上升,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而采矿、建筑等工业活动也会释放大量的盐离子,通过废水排放进入淡水资源。
再比如,用盐来进行道路除冰,道路盐雾化产生钠和氯化物颗粒物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据悉,美国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道路除冰所用的盐就占据了全国盐消费总量的44%。
苏杰·考沙尔教授表示,盐的离子半径很小,可以很容易地楔入土壤顆粒之间,与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结合,从而在环境中循环并产生有害的化学混合物。“如果把地球想象成一个‘活的有机体,当盐分积累得过多时,就可能会影响重要‘器官或生态系统的功能。”
盐碱化会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
研究表明,盐碱化会影响淡水资源、土壤肥力和人类健康。过量的盐分导致地下水和河流水受到污染和盐化,使得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变少,影响农业的发展。同时,盐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其脱水甚至中毒,而盐化也会影响水生物的发育、生存、死亡和寄生,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盐碱化对人类健康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连锁影响,尤其对呼吸系统和精神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文章指出,如果超过环境的限制,人为“盐循环”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饮用水、人类健康、基础设施和地球系统造成不可能逆转的损害。
因此,作者呼吁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盐的行星边界”,从而研究、量化和限制人为的“盐循环”,以便改进未来的管理方法。
(选自《科普时报》2023年12月1日,有删改)
●训练
1.本文是采用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2.第十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