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深刻 情感真挚

2024-05-20 14:00张玲娟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姥姥家姥姥

张玲娟

范本呈现

我的爷爷

◎丁 坦

在中学课本里,河西走廊代表着数代历史。张骞、左宗棠等历史名人从这里走来,又从这里走去,或踌躇满志,或壮志未已。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河西走廊是一路风景。巍巍祁连,雄美壮丽;茫茫戈壁,凄美无比。寒来暑往,景色各异。

而对于我们家,河西走廊是一段50年前的记忆。那时,每年春节前,在甘肃工作的爷爷会从河西走廊归来;短暂的团聚之后,便是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归去。持续了20余年,不曾改变。

我爷爷抗日战争前毕业于北京大学,是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时代精英,参加过抗日学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有着稳定的工作,也有着美满的家庭。20世纪50年代,他响应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听从组织安排,只身一人到甘肃工作,负责林业资源勘查。他常年在野外作业,足迹遍布兰州、张掖、酒泉和武威的每一块土地。在那里,他兢兢业业工作20余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河西走廊;退休回到西安,没几年便因病离开了我们。

从小就听家里人说,爷爷只身在甘肃生活20余年,户外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他省吃俭用,把工资几乎都寄回家抚养妻儿。1985年,爷爷离世的时候我尚年幼,对于他的记忆只有些模糊的片段。

2021年春天,我已是一名拥有10年从医经验的军医。在接到命令后,没有任何犹豫,我穿过河西走廊,来到酒泉市,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代职工作。我带去的除了生活和工作用品之外,还带着一沓极富20世纪时代特征的稿纸——抬头是“甘肃省林业勘测设计队稿纸”。这是爷爷当年从河西走廊带回来的唯一与工作相关的物品。我带着这沓50年前的稿纸重回河西走廊,希望把它当作时光的密钥,去开启那段属于我爷爷、也属于我们家的历史记忆。

在代职医院每个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里,我出门诊、做手术,参加巡诊、义诊,进行科室授课、科研写作。在轻松的周末时间,我上网搜寻与“甘肃省林业勘测设计队”相关的所有历史记录,希望能幸运地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我还托张掖本地的朋友查户籍、查单位、查资料,甚至走访了同一时期工作的年长者。然而,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当年的单位几经撤换合并,历史资料能保存至今的十之无一。爷爷的信息就如同当年千千万万平凡的支边大军,被深深地掩埋在历史深处的尘埃里。

今天,当我行走在山丹军马场,当我行走在祁连山下,当我行走在讨赖河边,当我行走在河西走廊很多很多的角落,我感受到了河西走廊四季是鲜明的,也是严酷的——夏季的烈日、冬季的严寒、春秋的风沙。我能想象五六十年前,爷爷一个人在这片荒芜的天地里,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恶劣,妻子和孩子长年不在身边。他肯定希望经常了解孩子的成长、老人的健康状况,但受限于当时的通信和交通工具以及经济能力,所有的希望都不能实现。

爷爷在劳动之余,可能无数次把眼光投向远处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在漫长的时间里独自承受着烈日、风沙、严寒以及孤独的侵袭。今天,我每次抬起头和祁连山遥相对望,都觉得它一定见证过爷爷对家人的思念。每当我走在河西走廊干涸的土地上,都在想爷爷很可能也走过这个地方,我很可能正踏着他的足迹。我们都为这片土地努力过、奉献过,河西走廊冥冥之中成全了我们祖孙二人的交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都无法阻断我们的血脉亲情。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无论在曾经、当下还是未来,奋斗永远是每一个奋斗者最闪耀的标签,奉献永远是每一名奉献者最永恒的话题。河西走廊的风沙无论再刮一千年、一万年,可以轻易地改变山形地貌,却永远改变不了千万个像爷爷那样的平凡人心中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

(选自《西安日报》2022年4月1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立意深刻

立意深刻指的是文章的主旨有深度。主旨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该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文中,作者先叙写了“我”循着爷爷在河西走廊工作生活的踪迹,在探寻河西走廊的过程中产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崇敬与赞颂之情。尾段笔锋一转,从回忆爷爷延伸至赞美千千万万像爷爷一样的奋斗者:“无论在曾经、当下还是未来,奋斗永远是每一个奋斗者最闪耀的标签,奉献永远是每一名奉献者最永恒的话题”,歌颂了他们为国家奉献的坚定信念,抒发了“我”的怀念与敬佩之情,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立意更深远。

2.情感真挚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能直面自己的内心,写出真实的感受、體验和思考,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就本文而言,作者将事实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吸引并感染了读者。如:“我感受到了河西走廊四季是鲜明的,也是严酷的——夏季的烈日、冬季的严寒、春秋的风沙”,通过真实的体验,令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爷爷当年生活的环境之艰苦,这样的语言极富感染力。

3.体现时代气息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要想使文章立意新颖,就要贴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如文中对“每年春节前,在甘肃工作的爷爷会从河西走廊归来;短暂的团聚之后,便是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归去。持续了20余年,不曾改变”这一时代背景的交待。可见,我们在写作时要有时代感和责任感,要善于用时代的眼光看问题,找角度。

学以致用

我的姥姥

◎杨文婧

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

听妈妈说,在我小的时候,姥姥和姥爷都很忙。姥爷是技术工人,很少回家。姥姥也总是在忙完自家活计后,还要抽空帮别人家种地、纺织,赚取一些报酬来补贴家用。

姥姥因家境的原因,没有上过学。她不止一次跟我唠叨:“婧儿,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考个好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在姥姥家生活了五年,有许多愉快的记忆,偶尔也有不愉快的小插曲。表妹小我两岁,平时我有好玩的、好吃的都会分她一半。有一次,我们闹了矛盾,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她,她就在一旁抹泪。姥姥极力给我做工作,我却抱着玩具不肯松手,姥姥一生气就揍了我一下。我赌气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天都在闹“绝食”。最后,姥姥实在不放心,轻轻地敲门,小声地安慰,向我表达歉意,并给我做了好吃的,我才破涕为笑。现在想想,当时在我的心里,能够得到姥姥的宠爱是多么重要的事啊!

因为上学,我要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了。我走得很兴奋,却没有留意姥姥那湿润的眼睛。再回姥姥家时,她紧紧把我搂在怀里,脸颊贴着我的耳朵说了很多话:“姥姥想你的时候,就拿着你的照片看,想你在干嘛,能不能吃好,晚上睡觉踢不踢被子……”那天,姥姥做了很多菜,都是我爱吃的。临走的时候,姥姥千叮咛万嘱咐,跟着车走了很久。

离开姥姥家快三年了,我似乎习惯了没有她唠叨的日子,但不知道她有没有习惯家里没有我闹腾的安静时光。习惯一件事,也许并不需要太长时间,而有些人始终没有习惯,是因为根本不想习惯,或者说割舍不下。

前段时间姥姥生病了,整日躺在病床上昏睡,吃不下饭。妈妈发来视频通话,姥姥一看到我就来了精神,不停地叫着我的名字,问我吃饭了没有,有没有好好读书……

小时候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年轻的姥姥穿着裙子,化着淡妆,笑容灿烂。我依偎在她怀里,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写满了幸福。我们站在天安门前,妈妈拿着相机给我们拍照。姥姥举起我的手说:“婧儿,看镜头,说耶!”想到这儿,我不由得泪眼蒙眬。

我举起手机,对着屏幕里躺在病床上的姥姥说:“姥姥,说耶!”姥姥笑了,笑得那么灿烂,一如当年的我靠在姥姥怀里,满脸幸福的笑容。

【陕西岐山县青化中学】

●点评

文中,小作者真实地回忆了和姥姥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段。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小作者对姥姥深深的爱与思念。特别是作文后两段对拍照细节的对比,体现了作文构思的新颖,升华了作文的主题,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姥姥家姥姥
河西走廊的风
在河西走廊聆听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姥姥家的“网”
姥姥家的小菜地
姥姥家的蒂园
姥姥家的小菜园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