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哲 龙蕾 曾霞 王阳
【摘要】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11月于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情绪障碍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及健康心理干预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正念疗法联合音乐疗法。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异常行为表现[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PSQ)]及症状改善[护士观察症状改善量表(NOSIE)]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FMQ评分中正念观察、正念描述、有觉知地行动、非评判、不行动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BCL中攻击性问题、社交问题、活动情况、思维问题、 学习问题维度评分,PSQ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问题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CBCL中各维度评分、PSQ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OSIE中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活动、易激动发牢骚、易怒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治疗有助于缓解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激发正念觉知,引导患儿减少异常行为,改善不良症状。
【关键词】 正念疗法 音乐疗法 儿童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也称为轻郁症,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持续性疲乏、思维迟缓和自我评价降低,是自杀自残类高风险行为的重要诱因[1]。儿童处于成长发育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事件影响,情绪易受到波动,精神类疾患在青春期疾病负担中占有一定比例[2]。儿童群体情绪障碍的临床症状区别于成人的狂躁、易冲动表现,多显示为对人群环境恐惧回避或淡漠麻木,情绪消沉抑郁,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因此常被家属忽视,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青少年品行障礙,诱发反社会人格甚至犯罪行为[3]。目前临床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但受药物副作用影响,患儿遵医服药依从性差,一旦停药症状便会反复,影响治疗效果。正念减压为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心理健康训练方法,大量研究均证实,其在自我心理调适中发挥显著效果,正念冥想及身体扫描感知训练能激发患者内心力量,提升负性情绪自控力,改善治疗依从性[4]。音乐疗法借助柔和舒畅的音乐信号传递愉悦放松信息,引发患者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减少内心负面情绪积压[5]。本研究针对儿童情绪障碍采用正念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并探讨其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11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情绪障碍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6],符合心境障碍或行为情绪障碍症状表现;(2)年龄12~18岁;(3)意识清晰,具备正常理解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抑郁、焦虑状态且无精神病性症状;(2)配合依从性较差及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本研究经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针对抑郁障碍、双相感情障碍及其他心境障碍患者病情,分别予以对症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并由心理治疗师提供专业心理治疗,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其产生不良行为。
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由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心理治疗师组成干预团队,提供心理咨询治疗、正念减压及音乐干预。(1)心理治疗师主动与患儿沟通聊天,了解其病情、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和家庭社会支持等基本资料,选择适宜沟通方式与技巧,告知其发病原因、不良情绪对疾病所产生的影响,以提高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持耐心理解态度,有技巧地引导患儿述说其情绪困扰。每次心理治疗均安排在舒适环境内,拒绝监护人或无关人员入内干扰治疗效果。(2)引导患儿正念冥想,开展3 min空间呼吸练习,引导患儿闭上双眼后摒弃杂念,放松心态缓慢呼吸,扫描全身,感知每次呼吸过程中腹部起伏,关注身体各部位是否异常,期间播放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让患儿用心感知周围声音,感受内心与歌曲所产生的共鸣;开展正念身体活动、肌肉放松及散步训练,提醒患儿感受身体起落的内心状态;引导患儿回顾总结日常中能给予快乐情绪的事件,分享情绪变化和感受,培养正念减压觉知。(3)让患儿亲身感受音乐打击节奏,选择打击乐器和歌曲,开展选择喜好乐器、打击节奏歌曲、沙袋传递、手铃练习等训练,提升患儿注意力及协作性;鼓励患儿参与室外活动,并在休息时播放抒情钢琴曲等以改善心态;针对失眠、多梦、难以入睡情况,也可借助舒缓音乐改善睡眠质量。
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理情绪:于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评估患儿心理情绪变化,其中SAS量表、SDS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以Likert 4级评分后乘以125%得到标准分值,其中SAS评分标准分数为50分,50~59分表明患儿存在轻度焦虑,60~69分表明患儿存在中度焦虑,≥70分表明患儿存在重度焦虑[7];SDS评分标准分数为53分,53~62分表明患儿存在轻度抑郁,63~72分表明患儿存在中度抑郁,≥73分表明患儿存在重度抑郁[8];FFMQ量表包括正念观察、正念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不反应5维度,以5级评分法评估39个条目,各维度分布包含8、8、8、8、7个条目,分值越高表明患儿正念水平越高[9]。(2)异常行为表现:于干预前后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PSQ)评估患儿异常行为表现,其中CBCL包括社交问题、活动情况、思维问题、攻击性问题、学习问题5个维度113个条目,遵照“从来没有、有时发生、经常发生”等级分别赋分“0、1、2”,分值越高表明患儿行为问题越大[10];PSQ包括多动指数、冲动多动问题、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问题6个维度48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行为异常越明显[11]。(3)症状改善:于干预前采用护士观察症状改善量表(NOSIE)评估患儿精神障碍症状改善程度,包括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活动、易激动发牢骚、易怒6个维度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分值越低表明患儿症状越改善[1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经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2~18岁,平均(15.56±2.81)岁,病程1~3年,平均(2.18±0.35)年,主要病情诊断:抑郁障碍12例,双相感情障碍11例,其他心境障碍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2~18岁,平均(15.43±2.70)岁,病程1~3年,平均(2.18±0.35)年,主要病情诊断:抑郁障碍13例,双相感情障碍9例,其他心境障碍8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心理情绪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FFMQ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FMQ评分中正念观察、正念描述、有觉知地行动、非评判、不行动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FFMQ评分中正念观察、正念描述、有觉知地行动、非评判、不行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3 异常行为表现
干预前两组CBCL、PSQ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BCL中社交问题、活动情况、思维问题、攻击性问题、学习问题维度评分,PSQ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问题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CBCL各维度评分、PSQ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4 症状改善
干预前两组NOSIE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OSIE中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活动、易激动发牢骚、易怒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NOSIE中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活动、易激动发牢骚、易怒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生物遗传及家庭学校紧张压抑氛围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病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儿童承受压力负担较重,近年来情绪障碍病患呈现上升趋势,表现为存在社交障碍,容易缺乏安全感,自我情绪调节控制能力薄弱,外部事件刺激后易出现焦虑、恐惧、强迫等情绪,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3]。针对情绪障碍这类精神类疾病诊断治疗越延后,患儿的康复疗效就越不理想,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仍是提供药物及心理健康教育,但药物存在副作用影响,疗效并不显著,且需长期坚持服药,患儿及监护家属治疗依从性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实施心理疏导改善患儿情绪掌控力仍是目前临床研究焦点[14]。王明君等[15]研究结果发现,正念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协助改善急性创伤后应激性障碍患者心理弹性,缓解不良情绪困扰。董立焕等[16]研究中针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正念减压及音乐治疗,能缓解患者焦虑与应激反应,协助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组提供常规药物与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正念觉知感知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干预后患儿不良情绪得到排解疏导,激发起内心正念感知,烦躁焦虑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与林正华等[17]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正念减压疗法作为心理治愈中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让患儿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进一步开展身体觉知和体验,实现内心调适;护理人员与患儿亲切地沟通交流,患儿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心态由封闭排斥逐渐转变为接纳信任;正念冥想中通過感知当下身体部位和情绪,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培养正念减压觉知,减轻负面情绪困扰,该疗法虽对缓解患儿疼痛程度作用甚微,但能引导患儿保持开放接纳态度,学会积极控制抑郁、焦虑类精神疾患所感知的不良情绪,预防和减少自杀行为[18]。音乐疗法中,患者倾听积极感染类歌曲,体验歌曲所传达感情,以舒缓或积极曲调节奏刺激患儿左侧大脑前额叶脑区,引导机体全身肌肉放松,激发正向情绪,可有效调节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和易激怒、焦躁等症状,同时调节心率、血压和激素紊乱状况,利于改善睡眠质量[19]。
综上所述,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治疗有助于缓解儿童焦虑抑郁情绪,激发正念觉知,引导患儿减少异常行为,不良症状得到改善,值得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情绪障碍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小梅,韩利,张红,等.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2):71-74.
[2]胡长春,黄佳玲,尚玉珊,等.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22,44(17):1833-1836.
[3]山李,李明玉,崔大磊,等.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的潜在类别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父母心理困扰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3,32(6):540-545.
[4]张丽红,裴菊红,苟玲,等.正念疗法在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4):348-351.
[5]陈春晓,陈婉文,吴桂儿.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0):1555-1557.
[6]张晋碚.精神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7]王嫚婷,李健健,杨雪,等.正念冥想训练对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焦虑抑郁及胎儿评分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3,31(4):772-775.
[8]吴菁,席从林,丁颖,等.耳穴贴压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研究[J].河北中医,2023,45(5):796-799.
[9]黎钟妹,刘元税,郑艳.正念减压疗法在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6):1103-1106.
[10]黄亦明,刘金珍,徐雁,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5):571-575.
[11]胡绘杰,高莹莹,杨静,等.日间尿失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3,28(4):318-322.
[12]高慧,陆如平,蒋琳娜,等.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J].广西医学,2023,45(7):779-783,787.
[13]黄欣欣,李雨婷,陈剑华,等.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情感忽视的中介作用[J].中国当代兒科杂志,2023,25(1):80-85.
[14]王君,修梅红,赵晓彦,等.某院近5年儿少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精神疾病分布及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22,31(4):311-315.
[15]王明君,郑景珍,李兴,等.伏硫西汀联合正念减压治疗急性创伤后应激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8):71-75.
[16]董立焕,王倩,裴荷珠,等.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8):15-18.
[17]林正华,章琳,王继尧.正念认知疗法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5):83-86.
[18]孙娟,袁春梅,孙金玉,等.正念减压疗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2):881-887.
[19]郑思琪,陈璐,马晴,等.双耳节拍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23,30(5):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