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学敏
摘要:《世界现代设计史》作为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所有设计类学生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之一。此课程通过学习与识别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视觉文化设计作品,帮助学生分析现代设计的形成及设计动向,探究设计规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开拓设计眼界,为后续设计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教学,阐述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本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进与探索方向来展开讨论。以期将课程思政科学融入进设计史论的教学之中,带来更具实践性的教学结果,促进设计史论课程的进步与完善,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政课程。
关键词: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课程设计
引言
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育的大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中对于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1]。在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紧扣当代高校培养人才的大方针,将课程思政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如何在设计史论类课程中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之中,建设适应时代的特色课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与实践。
一、《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梳理了世界现代设计的流派、风格、代表人物以及设计史的源流与发展。展现了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輪廓,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常识,具有自主学习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素质[2]。由于《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的模块,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中具有其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因此需结合其课程内容论述《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从课程内容的特性上来说,《世界现代设计史》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相比艺术设计类其他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是一门兼具艺术设计与历史的学科特点的特殊课程,课程内容中蕴含着大量设计历史中的时代精神、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历史课程的学习意味着在课程设计中需要重点把握课程内容中的价值意识形态的解读与传达,所以将思想政治因子融入设计流派与设计价值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设计特色,将课程内容中不同设计历史流派中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出现与设计师的时代精神融入以及推进设计发展的贡献进行思政点融入学习,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实现真正的专业育人。
同时,从课程内容的结构上来说,《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是设计教学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常开设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一下学期,它肩负着设计实践课程重要的先导作用,是整个艺术设计门类专业的敲门砖,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初印象的构建与后续是否能在专业中形成学习热情,产生专业认同的关键。所以在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中需要将新时代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课程中课程内容中提取设计发展中的设计师的推动作用与价值体现,为学生建立未来作为设计师的认同感。另外,在学习其他各国优秀设计发展的内容中,对于其价值评价的学习,在此之中植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发展思政点也是非常必要的,将国外设计行业规律优秀的发展经验汲取至未来设计师的身上,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融入科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世界现代设计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全世界的设计行业能够进行理解从而对我国设计产业进行洞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因此,不管是在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结构上来说,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融入都是非常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
二、《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局限
设计史论作为以设计发展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课程基础就主要建立在西方国家所界定的现代设计范围之中。其教材内容更多呈现的是国外的设计经验与设计理论[3]。就目前来说,现代社会中的设计行业是由西方社会建立与规范起来的,尽管近年来国家的设计及文化产业发展都十分迅速,也逐渐开始形成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设计领域的发展,但是对于传统经典的设计历史的学习基本是从西方国家舶来。因此,《世界现代设计史》教材的编撰大多是从西方原版书去进行内容提取以及建立结构重新撰写出版的,在内容的重构上缺乏对中国本土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内容理论知识学习。
教材上在结构建立上缺乏支撑民族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发散点,教学内容的局限就更加放大。设计史论中所有设计流派的产生,设计趋势的发展都依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价值形态的取向。教师在课程梳理中也需要大量时间去熟悉学习历史背景,再提炼出正向的价值取向融入设计史论的教学中,这一步骤对于以视觉传播见长的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师来做教学设计难度更大,对于世界历史需要取得一定理解才能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与价值输出。同时,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理解在课堂上单向输出通常也不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学生容易忙于理解设计流派的风格记忆而忽略时代价值的思政元素[4]。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在大多数的高校中基本被划分为理论课,教学方式通常采取最传统的授课方式。传统的讲授法对于现在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明显缺乏吸引力。教师在讲授设计风格识别时会涉及大量的作品分析,再引入较为枯燥的价值体系的思政元素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也容易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转移,课程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传统的史论课程教学课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也极易流于表面,无法与课程内容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接收不甚理想。例如,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教学中会涉及各个设计强国的设计学习,在此之中会学习各国设计行业的特色发展路径,教师通常会引入学习我国可借鉴的有效模式去促进中国设计产业发展。一般情况下,史论课程在传统教室里只能够进行较短时间的口头讨论,无法真的走出传统课堂去实地感受设计历史。同时,学生由于处在大一刚刚接触专业的时期,对于整个设计专业还处在刚刚进入门槛的阶段,对于整个设计体系的分析与认知都比较表面化,教师在总结后引入设计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思政元素只能帮助在此层面上的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收效甚微[5]。
(三)学生学习思维固化
对于设计史论课程,大部分学生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理论课是较为枯燥的传统课堂,仅局限于以知识点的记忆与试卷考试的基础学习目标。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有效参与课堂。在这种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中,再引入枯燥的思政元素去做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结构很容易陷入干瘪的单向输出课堂,学生的课堂反馈更加消极。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动手能力强、对于图形化、视觉化内容更加敏感,长期输入文字性的史论内容以及比较大方向的民族自信以及设计师社会责任感课程主要思政点的培养,设计类学生对于这些非视觉化的信息接收度一般,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固化的看法就是大班上课,课时量少,需要考试的讲授式课程,这导致学生会自然认为课堂无聊,参与度不高。这些刻板印象都会直接加深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植入思政元素的难度。
三、《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设计探索方向
(一)探索合理思政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里的史论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包含许多其他设计实践课程中无法植入的思政点,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与探索合理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可达成的思政目标。以学习设计史中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一章节为例,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会选择通过在课堂上横向比较同时期中国工艺美术代表作品与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设计作品的区别,以此来融入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这个思政元素的融入本身没有问题,但其实在设计类其他专业课中也有此思政元素体现,例如,《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字体设计》这些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与设计作品的产出去理解类似象形文字、中国传统纹样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理解中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的思政元素。这些课程中的知识点去衔接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比起在外国史论某个设计运动中去强调民族文化自信更加合适,也更具有说服力。
教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课程思政设计中应该切入更加契合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去进行教学衔接,不应为了思政植入忽略重要知识点教学。回到前文提及的教学案例,在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课程思政设计中,这一章节重要知识点可围绕分析威廉·莫里斯展开,在分析莫里斯对于设计的推动作用时可以跳出对于英国设计和整个设计史的推动发展,将教学聚焦到分析莫里斯成长环境与人生经历,通过梳理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生涯,从其个人成长洞悉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发展,从而总结其推动作用,以小见大。通过这种重要知识点的输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威廉·莫里斯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的推动作用,以此来融入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设计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感的思政元素。
教师在设计史论的课程思政设计中需要更加熟悉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找寻和探索更加合适的思政元素,建设科学的课程思政课程[6]。
(二)改进教学策略,融入思政目标
首先,《世界现代设计史》在整体的课程教学中应该跳出传统的单向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以达到较理想的课程思政植入。例如,尝试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在课程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小的练习,在课程中展示练习成果,通过互动学习进行讨论并引入思政内容。在各国的现代设计的学习中,可以抽取一个章节去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例如,选择日本现代设计,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制作演示幻灯片,在课堂上做模拟课堂演示。不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提出日本设计发展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从而自主提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可以进行灵活应用的模式以及案例,教师在讲评时帮助学生拓展中国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延续,以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政融入。这种翻转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参与性更强,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動将知识内化,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课程思政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细化,从而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设计史论课程需要摆脱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引入设计实践,体验某一风格流派真正的内涵意义。在设计史论多为大班课的有限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考核模式上的调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政学习。例如,在学习目前设计市场上回潮的波普或者孟菲斯设计风格时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调研作业,学生通过走出传统课堂,实地接触设计项目,同时做出自己的提案。在学生自身与外部设计市场的合作调研实践中,感受设计服务于人的精神。通过作业评价的教学策略改进,让学生真实深入地去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评价标准的思政元素。
结语
本文从课程内容特性和课程内容结构分析了《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讨论了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和学生的固定思维下所带来的课程思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探索合理思政目标,改进教学策略的方向上充分探讨设计史论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合设计的探索方向。《世界现代设计史》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初期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新时代设计师的背景下,担负着艰巨的“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设计史论课程需从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引领3个方向做好全方位的课程设计思政映射与融入。
参考文献:
[1]张铁蕊,李彩,景亚南等. 《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 现代农村科技,2023(6):116-118.
[2]吕倩.“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实践研究[J].大学,2024,(02):153-156
[3]姚瑶.《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探讨[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12):28-29.
[4]余钰.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7):43-46.
[5]祁晨.基于课程思政的新闻传播史论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以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4):75-78.
[6]张艳.《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8):164-165.
(作者单位:武汉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