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秀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临更为多元化的需求,既要回应教育供需矛盾,又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为例,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特点,指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课程思政不足、团队意识不强、评价体系不灵与有效沟通不够。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加强课程思政、推进团队建设、完善评价体系与搭建沟通平台,旨在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供给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
引言
多元化的发展、激烈的竞争、三全育人的旨归,无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应该在教学团队的合力下,通过充分挖掘古代文学中的“德”元素,不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为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作出应用的贡献。
当下,为缓解调和各类矛盾和困境,经济供给侧改革成为有力杠杆,也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外部推动力[1]。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2],所以高校的课程团队建设必须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中国古代文学理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破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的逻辑起点
“课程思政”是对“学科德育”思想的具体践行,目前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实施主体的认知障碍、把握规律的能力障碍、整体构建的融合障碍等问题[3]。在教改方法上,单向灌输倾向、育人功能弱化、路径片面狭隘等瓶颈需要突破[4]。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发挥团队的力量,形成协同效应。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5]。课程教学团队以专业课程为纽带,以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建设面临的困境
近两年,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
(一)课程思政不足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一个教学团队应该秉持统一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学团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选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目标评价等方面有统一规范与标准,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贯彻实行。随着高校就业压力的增强,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多地侧重于市场需求,而对“育人”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其次,一些教师自身德育意识不强,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忽视了课程思政。最后,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政元素的讲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如盐融水,不仅思政效果欠佳,还可能给學生留下说教的印象。因此,从整体上看,教学团队课程思政不足,三全育人实绩有待提高。
(二)团队意识不强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技术的依赖不强,只要教师愿意坐下来摸索,基本上很多问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很容易养成单打独斗的习惯,所以很难形成团队意识。
教师们基本上住在校外,除了开会和上课,其他时间很少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团队内的教师可能对彼此研究的领域不是特别了解。
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团队在组建时有的是临时组建,并没有按课程实际需要去完成,当团队课程建设需要人手时,一般只能由负责人去承担,团队容易形同虚设。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总体上缺乏团队意识,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建设缺少动力,容易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不灵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都制定了评价体系,大多数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团队、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效四个方面。其中教学成效涵盖评价评教和示范作用,评价评教主要强调教学团队能够有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成效显著;教学督导评价优秀、教师同行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满意度高,评教效果好。至于思政教学目标具体要素并没有清晰地界定,教师同行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学生学习满意度又从哪些指标来确定等都没有量化。这种质性的要求虽然给了教学团队很大把握空间,便于教师们探索教学创新与实践,但只是质性的规定,容易引起因指标不明确而导致教学团队任务难以具体落地。另外,课程团队强调了课程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也要求团队成员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教学改革。同样的问题是课程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具体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或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当然教学团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专业素养等方面客观评价,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也并不意味着评价指标的制定可以简单化。概而言之的评价体系,看上去什么都包括了,但起不到真正的指引作用。因为每位教师的理解可以有不同,那么就意味着评价标准可能会不一致,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有可能做与不做没有太大区别,很难真正地激发教学团队的潜力。
(四)有效沟通不够
课程教学团队应当建立经常性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教师既是教学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6],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但实际上,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由于团队意识不强,不少教师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和其他同行进行交流,即便有愿意交流的教师,也没有合适的平台提供对话的机会。为了加强课程思政,高校制定了思政课程学院与专业课程学院交流合作,但在教学中,思政课程教师并没有与专业教师形成有效沟通。对于课程思政的实际意义不大。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路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自觉兼顾立德与树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切实推进并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一)加强课程思政
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建设,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高等教育虽与一般的社会经济主体不同,但同样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责任和使命,只是这种产品是更为特殊和复杂的“人才”[7]。 因此,教学团队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既要关切市场与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德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新时代教学团队在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强化“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地渗透进入教材、课堂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8]。
可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学团队应该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其充实到课程内容当中,使经典作品讲解更加有趣有味。结合时下的热门话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悟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认识我们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判断。
(二)推进团队建设
1.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离不开团队结构的优化。因此,在团队组建之初,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师研究专业选定团队成员负责人,除符合一般教学团队负责人的要求,诸如学术成就高、教学经验多、人品好、领导能力卓越之外[9],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德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团队成立之后,制定相应的规章,使每个团队成员的教学有规可循,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团队成员的潜力。
2.推进教改实践。教学团队除了制定思政目标之外,还要在教材与教法下功夫,做到形式与内容统一,形成内外合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育人成果。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与教材一体化设计、线上线下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设计,打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教材体系[10]。同时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案例分析,提高团队成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能力。
3.加大团队建设支持力度。团队的建设需要时间和财力的支持,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所以高校加大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团队校外学习交流,鼓励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进行教学创新,定期以比赛的形式鼓励团队参加,形成以赛促教,不断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与团队意义。
(三)完善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学团队的潜力,实现1+1>2。首先明确课程团队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使团队的教学实践有据可依。课程思政是个系统工程,是教育理念的传递,是一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所总目标适合以质性的方式确定。团队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看得见的目标,分目标则以量化的形式展现,使教师们的思政工作可以有具体的方向指引,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创新。因此,结合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完善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课程评价需要多个层面的设计,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是否适时根据社会发展而及时调整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考核形式是否科学。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团队的教学标准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设计契合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做到推陈出新。课程考核要重视过程考核,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最后,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评价主体既有教务处、质评中心等部门的质量把关,还有设立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評价使教学团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教学团队的成长,从而不断促进教学团队进行思政创新,提高思政能力。
(四)搭建沟通平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要想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有沟通平台的搭建。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团队成员统一认识、交流经验,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1.搭建院系沟通平台,使专业课程学院及时掌握新的理念,同时思政学院也可以指导专业课程学院教师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院系沟通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之间的接队子的有效实现,有益于专业课程教师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提高。
2.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网络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教学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建设教学资源,使教学设计更加优化,从形式到内容上共建到共享,可以大大提高育人效果。另外,这种交流不仅仅是校内交流,还包括校际交流,省际交流。不断地交流能够实现教师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探讨、合作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3.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课程思政最终的落脚点是立德树人,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思政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加入。因此,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感所需,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信息时代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但网上的资料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在课程思政方向的指引下,中国古代文学思政团队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推进团队建设,注重教学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本文系 1.武昌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中国古代文学(一)(项目编号:2022SFTD08);2.武昌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一)(项目编号:2022SFKC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畅,高向辉,李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逻辑和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8):16-22.
[2]朱秋月,黄明东,沈凌.供给侧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逻辑、困境和因应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47-53.
[3]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4]陈冲,汪海涵.我国高校推进 “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 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9):88-92.
[5]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29-31.
[6] 翟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6 (12):1-5.
[7] 瞿振元,韩晓燕.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0-15.
[8] 周婉婷,马锦程.“互联网 +课程思政”: 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6(19):76-80.
[9]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10] 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及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08):4-5.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