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研究

2024-05-19 13:54李荣蕾
科技风 2024年12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科技馆原则

摘 要:科普教育活动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营造科学氛围、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學兴趣、立志投身科学事业的重要措施。科技馆以丰富的科普资源、得天独厚的科学学习情境,顺理成章地成为科普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新时期,伴随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科普需求的变化,科技馆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更新科普教育活动理念,创新科普教育活动模式,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加强对接合作,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与科学素养。本文阐述了新时期科普教育活动的原则与重点,分析了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重点探索了新时期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路径,希望抛砖引玉,能为业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科普教育;科技馆;原则;问题;策略

1 概述

当前,全球正处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大爆炸、大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宣传教育是重要的科技的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点手段,更包含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能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1]2021年6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要求以科普教育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科学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2]

科技馆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科学宣传教育、展示科技文化成果、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素质的重要场所。其中,科普教育是科技馆最重要的职能。科技馆以其身临其境的环境特性,高密度、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专业化的系统和教育团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创新科普教育形式,激活科普资源潜能,推动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及有效连接,让科普教育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科技和教育战线一项重点工作任务。

2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原则与重点

2.1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并重,充分发挥科普工作育人价值

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是直接的科学教育,更有人文教育的内涵,受教育者既要获得直接的科学知识,更要获得精神和人文上的充盈。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群体来说,科技馆在组织科普宣传教育中,既要通过多样方式传授科学知识,更要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要通过科普教育这个具象化的载体,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进科学、感受科学、运用科学、探索科学,未来投身于科学发展事业中去,为我国培养更多科学技术人才。

2.2 坚持激发兴趣与启迪思维并重,充分发挥科普启迪功能

科普是一扇激发好奇心的窗。科普宣传教育,知识的输出固然重要,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才是核心、根本。新时期,科技馆在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时,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时,要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与科学思维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物展示与动态演示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亲身参与相结合等方式,提升受众的真实体验感。特别是注重提高科普教育活动的交互性,动手动脑参与科学创新活动,让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体会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的魅力,增强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思维。比如通过VR、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C919、高铁操作流程和驾驶过程,第一视角模拟神州飞船内部生活等,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2.3 坚持教育与娱乐并重,增强科普互动的吸引力

科普教育活动只有自身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科技馆要坚持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将科普教育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实物展示参与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体验者多感官沉浸感;同时,融合游戏、体验、自测、激发比赛等多种动态形式,通过体验者情绪的调动与共鸣,增强科普教育活动吸引力。比如,某科技馆引导学生参与“火云掌”活动,阐释丁烷气体燃烧现象,安排反转迷宫、摇杆赛车、穿越火线、DIY抓娃娃机等;引入AR、VR交互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例如,广东元宇宙VR航天科普馆坚持科技与娱乐相结合,通过各类黑科技,让受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航天环境之中,在虚拟空间中,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火箭发射、卫星导航、空间站生活等场景,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2.4 坚持知识教育与爱国教育并重,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馆作为科技领域的重要文化窗口,在组织科普教育活动时,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以及科学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号召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比如,中国科技馆举办“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活动,展示了建党百年以来,通过“启航”“奠基”“远航”三个篇章,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航天、海洋、核能、制造、卫生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要注重收集和提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通过现代方式展示出来,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以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激发民族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情怀。

3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场所利用效率不高,人流量不足

科技馆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场所,长期存在利用效率不高、不均衡问题。一线城市的大科技馆,由于配置设施比较齐全,服务人员力量充足,比较容易吸引观众,但也存在时间安排问题,周末和节假日人流相对较多,但正常工作日却鲜有人流,主要依靠与各学校联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学习,但各学校学生受限于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实际参与率也不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3.2 交流合作不足,模式缺乏创新

以往,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除了自身举办的一些活动外,更多依靠與学校和社会机构务实合作,安排学生和人员采取集体参观或展品外借的形式开展。科技馆虽然也组织科技下乡或科技进校等活动,但总体来看,频率、力度都不够,主动性不强;与其他单位合作深度与广度还不够,科普教育形式和模式比较单一;同时,活动组织也存在创新性不足、创意性不强、内容不够新颖等问题,无法更好地吸引公众。

3.3 人文性与艺术性不够,渠道形式单一

科普是科学与技术不断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在科普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一致。[3]当前,不少科技馆在科普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人文性、艺术性不足问题,内容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好。在科普渠道和形式方面,也相对比较单一,对于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开发利用不足,受众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

3.4 专业教师与人才不足,支撑力不足

科技馆本身人员少,人员老化、外借现象也比较普遍,同时科普教育工作对于人员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这些都为科普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积极拓展科技工作者、医院医生、大学教授教师等参与科普教育,成为主要路径。但现有评价晋升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无法有效调动积极性。

4 新时期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策略探索

4.1 强化馆馆合作、馆校合作,构建大科普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科普教育工作,要努力联合多方力量,汇聚工作合力,构建科普教育大工作格局。一是各科技馆纵向交流合作,中国科技馆、各级省级科技馆要主动向下联动,加强与市县科技馆指导与合作,定期举办联合教育活动,扩大基层单位影响力。如中国流动科技馆在河北省深泽县落地分馆,助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基层科普教育力量。二是加强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天文馆等务实合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4]。中国科协正在推进“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工作,加强各场馆合作。淄博市科技馆与文化馆组织党建联建活动,双方坚持党建引领,并在科技+文化、科技+艺术、科技+创作等方面加强对接合作,全面推进区域科普教育工作。三是加强馆校合作。科技馆要进一步主动加强与各中小学合作,采取馆校共建、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大讲堂等多种方式,下沉一线开展科普教育工作,输送优质的科学课程、科普展教、科普影视等资源,把服务送到学生身边。同时还可为校内科技辅导员搭建更大的平台,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助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

4.2 创新科普教育形式与内容,增强教育活动吸引力

增强科普教育活动吸引力,需要科学技术的专业性与人文性相辅相成,进一步强化“内容为王”的理念,不断创新科普教育形式内容,为公众带来更多更新鲜、更务实有用的教育内容。一是“科普+人文”有机结合,推动科普教育与历史、人文相结合,从中华优秀历史与人文知识中吸取丰富营养,打造集知识性、历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受众面广、传播时效性强。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北京孔庙联合举办世界能源格局探索活动,了解能源知识,树立环境保护理念,践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二是“科普+娱乐”,将传统科普内容与小品、相声、舞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将知识性与娱乐性、艺术性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生动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科技馆,在马坡千亩森林公园和杨镇双阳社区,组织科学表演活动,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中包含着食品安全知识,感人的评书里穿插着防灾避险的自救知识,有效激发公众科普的兴趣和热情。三是“科普+实验”有机结合,巧妙构思安排,创新科学表演方式,采取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喜欢的实验方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升科普工作吸引力。比如中国科学技术馆打造科普剧,以对比实验的形式阐释与转动有关的物理量,组织“空气的特征”“大气压力实验”“压缩空气有弹性”“舞动的乒乓球”实验活动,以有趣的科学现象为切入点,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合,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反响热烈。

4.3 加强线上科普活动建设,拓展教育方式模式

进入信息化时代,公众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科技馆要用足用好线上科普教育手段,让更多受众参与科普教育。一方面,推进更多科普直播活动。科技馆要紧密结合实际,通过“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开展科普直播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比如河北省科学技术馆联合石家庄市植物园,举行“植物克隆”云上科普主题网络直播活动,并在全省各地设置分会场。活动安排专家讲解、实地参观和网络互动问答等生动有趣的环节,通过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进行直播,吸引76万群众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推进数字媒体交互。依托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将展品进行三维扫描及后期加工,构造展品所在的外部客观世界,并以虚拟现实方式展示出来,用户通过VR等外设装备可360度身临其境般感受展品,极大增强了现场体验。

4.4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普工作基础

一支思想正、素质高、有担当、善作为的科普人才队伍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保障。科技馆要坚持“外部引进+内部挖潜+兼职队伍建设”的方针,全面加强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坚持面向全社会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协调单位编制,引进高水平体制内干部,同时采取外聘方式,积极引进业内高精尖人才。二是加强兼职科普队伍建设,建立科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考评制度、激励机制,对科普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职级晋升或相应奖励;加强与各类高校、研究院所、医疗机构、农技机构务实合作,鼓励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兼职从事科普教育工作。三是加强储备人才培养。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或专业研究人员,为科技馆培养人才储备力量。四是多举措开展业务培训,对现有科普人员,从播音、形体、展品基础知识、教育活动设计、科普稿件写作、展厅管理、科普传播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培养,全方位提高科普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结语

展望未来,科普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先锋队、主力军,要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科技科普资源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各方务实合作,不断创新科普教育形式与内容,确保科普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科普需求。

参考文献:

[1]苏浩.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整合的路径[J].科技风,2023(31):78.

[2]陈怡,李佳,龙美玲,等.科技馆教育活动比较研究——以美国纽约科学馆、日本科学未来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J].科普研究,2022,17(04):7178+105.

[3]赵昕,赵金惠,余芳芳,等.新时期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转型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22,20(11):233235.

[4]洪在银.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科普研究所.新时代科普使命与担当——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厦门科技馆管理有限公司展览教育部,2021:11.

作者简介:李荣蕾(1984— ),女,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科普教育。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科技馆原则
科技馆一日游
我在四川科技馆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参观诚毅科技馆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