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妤
摘要:兆辞是甲骨卜辞中刻于卜兆旁的专用语,一般为“小告”“大吉”“不 鼄”等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固定短语。在一组卜辞中,兆辞与卜辞内容密切相关。出现“ ”(不 鼄)的卜辭约有560余例,均见于宾组,材料丰富,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卜辞内容。以这些卜辞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字义、字形、语法等方面对常见的“不 鼄”的“鼄”字进行分析,进而推测该兆辞为不使用朱砂的含义。
关键词:不 鼄;蜘蛛;朱砂
“ ”作为甲骨卜辞中的一种常用兆辞,均出现在宾组卜辞中,约有560余例。过去数十年间,不断有学者对该兆辞进行研究,但都集中于对后两个字的隶定及其含义的探讨。如 “ ”之一字,孙诒让释为“诏”、董作宾释为“ ”、许敬参释为“契”等,都与原字形相去甚远。本文在依据原篆字形的基础之上,遵从陈年福的意见,将该字隶定为“ ”,故下文“ ”均写作“不 鼄”。关于“不 鼄”一辞的含义,笔者先从字义、字形方面探讨“鼄”字释为朱砂或涂朱的可能性;再从甲骨卜辞中“不”的语法结构入手论证“鼄”应释为朱砂,“不 鼄”应为不使用朱砂之义;最后在结语部分将出现“不 鼄”的卜辞,依据完残情况以及卜辞内容分别加以统计,再次印证“不 鼄”应释为不使用朱砂之义。
一、“不 鼄”研究情况概述
陈光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不 鼄”的研究结果,按照其对“ ”字的释读分为三类:
1.把“ ”字释为“龟”。如,孙诒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不绍龟不诏龟,犹云不命龟也”;董作宾在《殷代龟卜之推测》中将该兆辞释为不 龟,即不用龟之意;许敬参在《殷墟文字存真考释》中将其解读为“不契龟”;张凤释其为“不吾龟”。
2.把“ ”字释为“黾”。唐兰在《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中将该兆辞隶定为“不才黾”“犹不再墨”之意;饶宗颐在《卜辞义证之一》中将该兆辞释为“不 黾”,即“不再命”之意;于省吾在《殷契骈枝》中认为“不午黾,即不牾冥之意”;杨向奎释其为“不玄黾”;闻一多释其为“不诰黾”。
此外,杨树达、商承祚、孙海波等人也认为该字应释作“黾”。
3.把“ ”字释为“鼄”。陈邦福在《殷契辨疑》中提出“不午鼄,犹云不乖殊也”;胡光炜在《甲骨文例》将其释为“不鼅鼄,假为不踟蹰”;李亚农在《殷契摭佚续编》中将该兆辞释为“不许朱”,即“不许乎”之意;高嶋谦一释其为“不牾鼄”;党相魁释其为“不悬鼄”。
此外,王国维、金祥恒、李孝定、赵诚等人也将该字释为“鼄”。
自胡光炜在其《甲骨文例卷下》一书中释 为“鼄”,学界已对该字形成共识。甲骨文“ ”字及其数种异体字形,为“蛛”字初文已确凿无疑,应该是蜘蛛类昆虫的象形文字。近年来,陈光宇提出“不 鼄”的“鼄”字可能是朱砂之“朱”的假借字,并就这一论断做了详细阐述。其实,早在1947年,金璋就在其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鼄”同音假借为“朱”的观点,并参考唐兰的观点,将该兆辞释为“不再鼄”。下文从“鼄”字的字义、字形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出该字可能为朱砂之“朱”的假借字。
二、“鼄”与“朱”的辨析
现代汉语中表示朱砂的“朱”,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为了厘清朱砂之“朱”在甲骨文中是否与现代汉语用字相同,以及“朱”“鼄”二字在甲骨文中分别代表何种含义,下面对这两字进行辨析。
关于“朱”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章俱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于“朱”的解释是:“朱,赤心木,松柏属。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纟部曰:絑、纯赤也,是其本字也。从木。一在其中。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识之。若本末非不可像者,于此知今本之非也。章俱切,古音在四部。”从上述可知,“朱”字的初文、字形和本义应该源自一种赤心的松柏属植物。闻一多也曾指出:“朱之为木,有刺之木也,古语本或呼木之芒刺曰‘赤心,故许君训朱为赤心木。”
“朱”在甲骨卜辞中共发现如下四条:
例1.□□卜, 〔贞〕:□朱……未……于……(《合》08155,宾三类)
例2.□酉贞:□[令]朱……(《合》33298,历二类)
例3.丁卯,王卜,才朱贞:其逴从 西往来亡灾?(《合》36743,黄类)
例4.戊午卜,贞:王田朱往来亡灾?王占曰:吉。兹卬只兕十虎一 一。(《合》37363,黄类)
例1、例2内容残缺,不易判断“朱”的含义。而在辞例较为完整的例3、例4卜辞中,例3可以理解为在“朱”这一地方商王对某事进行了占卜,例4可以解读为某位贞人为商王在“朱”狩猎这一事件卜问吉凶,则例3、例4中的“朱”均用作地名。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中的“朱”字,与朱砂或朱色无关。
关于“鼄”字,《说文解字》中释义:“鼅鼄也,从黾朱声。陟输切。”关于“蛛”字,释义:“鼄或从虫。”可见现代常用的“蛛”字,即古汉语中的“鼄”。根据黄侃的研究,“朱”与“鼄”在上古音系统中都属于端母、侯部,二者同音。而甲骨文中存在的假借现象,正是借用读音相同但含义不相关的字表示一些抽象概念,如:“每”借作“晦”;“东”本意为口袋,借作方位名词;“自”本意为“鼻子”,借作介词“从”等。由于同音的关系,“鼄”字在甲骨文中被假借为表示朱砂或朱色,就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三、甲骨文的赤色与朱色
由前文可知,“朱”字在殷商时期尚不具有朱色之义,而甲骨文中约九个颜色词(黑、白、黃、赤、 、 、利、幽、 ),大多作为形容词出现在牛、羊、彘、豚等牺牲的前面。其中,与朱色相近,最可能被商人用来表示朱色含义的字便是“赤”。
《说文解字》对于“赤”的解释:“赤,南方色也。”《说文解字注》中提到:“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郑注易曰:朱深于赤。”由上可见,虽然“赤”和“朱”都是与红色相关的颜色字,但是赤色较浅、朱色较深,且颜色词一般都出现于牺牲前,用以修饰牺牲,和“不 鼄”的用法有明显区别。故而甲骨文中具有“朱砂”或者“朱色”含义的字,不太可能为“赤”字。
此外,笔者查询到一种学名为朱砂叶螨的红蜘蛛,成虫长0.42—0.52毫米,其外形为椭圆形,深红色,在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区广泛分布。甲骨文中的“鼄”字,其字形和朱砂叶螨的外形极其相似。“鼄”字腹部的两条横线,和朱砂叶螨雄性成虫背部的花纹也十分接近。同时,朱砂叶螨不管是外形还是颜色,都和朱砂颗粒十分接近。
综上所述,由于朱砂叶螨的外形、颜色和朱砂相似,而“鼄”又与朱砂之“朱”在商代读音相同,故而商代人很有可能把表示蜘蛛含义的“鼄”字假借为朱砂的“朱”或者朱色的“朱”。
把“鼄”解读为朱砂,还有助于以下两条卜辞的释读:
例5.庚子卜,贞:葬 以鼄于……丁……(《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S0475)
例6.甲戌卜,于其来鼄羊百辛牛百黄璧五。(《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364)
例5可以理解为在某地用朱砂埋葬 ,文义较为通顺,且符合殷商时代使用朱砂的葬俗。
例6中的“鼄羊百”与“辛牛百”“黄璧五”并列,表达结构为颜色+祭牲+数量,则将该辞中的“鼄”释读为朱色也较为合理。
四、“不 鼄”的含义探讨
作为甲骨卜辞中的一种兆辞,“不 鼄”三字总是作为固定搭配同时出现。前文基本明确了“鼄”字的含義,现依据“不”字在甲骨卜辞中常见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探讨了“ ”字的含义以及该兆辞的含义。
“不”在甲骨卜辞中常用作否定副词,有如下几种搭配:
1.不+动词,如:其莫于往乃不遘雨。(《合》29804,无名类)
2.不+名词,如:不 ,其雨?今日乙郭。 ,不雨。于翌日丙 ,不雨。(《合》30203,无名类)
3.不+形容词,如:田,其每,今日辛大 ,已不 ,壬大 ?壬不大 ?(《合》30190,无名类)
4.不+语气词,一般有“隹”和“其”两种语气词。如:贞:不隹帝令乍我?(《合》06746,宾二类)这种“不”的用法应该不单否定其后的词,而是否定整个句子。又如:不其来?一 二告(《合》06728,宾二类)这种“不”的用法应该是表示不确定的委婉语气。
5.“不”位于句子末尾,读作“否”,表疑问。如:辛未卜,宾贞:王往伐不?亡灾。(大龟四版之一)
6.“不”单独成句,读作“否”,表示与假设情况相反时会发生的事情。如:癸酉卜,争贞:王勿逆伐 方,下上弗若,不,我〔其受□〕? 三(《合》0621,宾二类)
结合前文观点,如果我们把“鼄”字解读为名词“朱砂”,那么在搭配1的情况下,“不 鼄”或可以看作是由“不+动词+名词”所构成的固定短语,能够解读为“不 朱砂”, 是某种动词。
如果我们把“鼄”字解读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涂朱”之意,那么“不 鼄”就变为由“不+代词+及物动词”组成的固定短语,与搭配2一致,可以解读为“不涂朱于 ”, 是某个代词,应指龟甲的某个位置。
这种否定词后接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而且前置的宾语一般由代词充当,但在甲骨文中,宾语前置出现的情况非常单一,能够找到出现宾语前置的卜辞,都是否定副词“不”和人称代词“我”的搭配,没有其他情况。如下几例:
7.贞:方不我正?(《合》06680,宾二类)
8.贞:且辛不我?(《合》00095,宾二类)
9.贞:王亥不我□ ? 一(《合》07352正,宾二类)
显然,搭配2的情况不成立。
此外,唐兰在其《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一文中,把 释为“才”,读作“再”,结合上文“鼄”字释为“涂朱”之意的假设,“不 鼄”即可解读为“不再涂朱”之意,句意上似乎也说得通。但是,在上文所列举的甲骨文中“不”的使用情况里,并没有“不+副词”的用法。故而,可以把 释为“才”,读作“再”也不太合适。
综上所述,把“鼄”解读为朱砂,把“不 鼄”看作是“不+动词+名词”的固定短语比较合适,“ ”应该是某种涂朱方法,或者末端系绳的涂朱工具活用为动词。整个兆辞的含义和唐兰提出的“不再璺或者不再墨”之意相似,即不使用朱砂之意。
五、结语
从仰韶时代开始,先民就一直有使用朱砂的习惯,范围涉及葬俗、祭祀及朱书文字等方面。外国学者曾对殷墟甲骨卜辞的涂朱现象进行研究,并通过科技手段鉴定出殷墟甲骨涂朱所使用的颜料就是朱砂。通过显微观察和模拟实验,赵孝龙发现商代人会将朱砂制成朱砂液,在契刻好卜辞以后,用毛笔蘸取朱砂液涂抹于字口。
朱砂的使用在武丁时期最为兴盛,多用于与祭祀、气象、田猎、军事、灾祸相关的甲骨卜辞。依据本文粗略统计,卜辞中出现“不 鼄”一辞的卜辞约有560余例。部分卜辞内容严重残缺或仅剩兆辞和兆序,无法推测其内容,具体情况可参见表1。
在剩余约两百条可以辨识内容的卜辞中,和上述内容相关的卜辭数量约占一半,具体情况见表2。
宾组卜辞中出现朱书或涂朱的卜辞约有37条,皆未出现兆辞“不 鼄”。这其中存在由于残辞内容无法确定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卜辞涂朱情况基本符合本文对于“不 鼄”的推测。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推测在武丁时期,有关祭祀、气象、田猎、军事、灾祸等重大事件,一般在占卜的某个环节使用朱砂,而部分卜辞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使用朱砂,因此在兆语的位置用“不 鼄”标明。
参考文献:
[1][清]孙诒让.契文举例[M].济南:齐鲁书社,1993.
[2]于省悟.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陈光宇.从“硃砂”到“不 ”[J].古文字研究,2012(00):30-40+42-43.
[4]陈年福.殷墟甲骨文辞类编[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21.
[5]唐兰.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6]于省吾.殷契骈枝[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1.
[7]陈邦福.殷契辨疑石印本[M].1929.
[8]胡光炜.甲骨文例卷(下)[M].台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
[9]李亚农.殷契摭佚续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
[10]党相魁. 释“ ”[J].殷都学刊,2000(04):6-10.
[11]陈光宇.兆语“不 蛛”与甲骨填朱[J].古文字研究,2020(00):67-75.
[12]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M].上海:开明书店,1995.
[13]李如意.甲骨文颜色形容词汇释[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7):148-149.
[14]叶正渤,王秀丽.甲骨文否定词研究[J].殷都学刊,2005(04):1-4.
[15]赵孝龙.甲骨卜辞涂朱方式分析[J].甲骨文与殷商史,2021(00):523-529.
作者简介:
邵妤(199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