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彬(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是一个拥有古老的农耕文明的国家。农民最清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处,如何观察天象,如何选择合适的时节去播种、培育、收割,他们巧妙地利用自然之物来遮风挡雨,甚至将水源引入农田中进行灌溉。竹子、木头、棕树叶、铁等等这些原材料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人们总是向大自然学习,在自然之中发现有用之物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器皿是指用以盛装物品的物件的总称。器皿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被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这些器皿有吸引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复杂和精致超越了潮流和时尚。一件好的器皿应该是实用且与美学相关的,它们甚至能历经几代人的使用。
当你的手触碰到某一只小竹篮的时候,你不禁会惊讶:如此纤细的竹丝真的是从那高耸入云端的竹子上取得的吗?工匠们在编织时是从哪根线开始呢?他们的心中是否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还是会随着雇主的供养的优劣好坏而随心调整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百只花篮、一百只筛子,各有模样。工匠的祖师爷不同,工匠的地域不同,工匠每天的状态也不同,从而反映在细节上都会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尽显艺术风格的高低。只是一个竹篮,高度与宽度也不尽相同,篮底是方是圆,收腰不收腰,篮底麻花辫状纹的高度,三条主横线之间的比例等等,让人想到易经中贲卦之美。贲,无色也,这里包含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即质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所谓“刚健、笃实、辉光”就是这种感觉。
90根竖条支架的安排,为什么提手处只是7根呢?工匠们如何达成共识,几根提手的设计是最好的呢?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来自天长日久的使用经验的总结与审美能力的碰撞。我想,大部分匠人本人一定经常参与劳作,并且注意观察和交流,然后,在审美经验中得出了答案。讲究的匠人,在提篮的侧面把手处会穿插各种细节,从7个竹球到5个,再到3个,再到1个,中间又穿插3个铜钱状图形,到2个,再到1个。这种三角形的设计与把手的侧面形状贴合得堪称完美,让你不得不佩服编造此物的匠人的聪明才智与巧妙心思。
另外一个盛果器的八角篮,也是此类收集中的精品。八角的设计,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八卦形,同时给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效果。堆积在一起的水果呈现出五彩之色,让人想到卡拉瓦乔的《酒神》中的那盘瓜果,同样是丰收的季节,同样是果香扑鼻,因为它的平静优雅的气质,让人觉得眼前的生活是如此幸福美好。
修复的手艺人们,常年累月极尽细心与耐心,让这些“老东西”重获“新生”:“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是我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之,总令人唏嘘。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大家沉溺于视觉的、新奇的、片段的、即兴的消遣。慢慢地,当代的年轻人忘记了我们古老而智慧的祖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溪上美术馆收集的这几百件农耕文明的器物与用具,就是为了向当下的青少年展示传统的农耕文明,让他们在接受新时代的技术革新、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从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