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18 09:36何美莹吕秋娟王鑫峰李艳娇赵少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8期
关键词:工程图学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何美莹 吕秋娟 王鑫峰 李艳娇 赵少宁

摘  要  工程图学课程是面向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的专业技术启蒙课。依托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知识点进行整合重构并梳理出辩证思想、技术前沿、中华故事、大国重器、工匠精神和标准意识六个主题,结合实践,就每个主题举例说明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通过问卷调查说明具有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为了保证和提升思政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提出可实践的要求和建议,以更好地将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

关键词  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8-0072-04

0  引言

工程圖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以画法几何学为基础,国家标准为依据,综合运用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讨论工程中图形表达的方法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就是深入挖掘出专业基础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1]。

工程图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空间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工程图学课也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育人的先导性[2]。这些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大多为00后,并且经过了初高中系统的理论学习,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基础;但缺乏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对所学习的专业了解不深。因此,首先通过思政引入辩证思想,教会学生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学生领进门并且介绍学科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观察,大一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较为欠缺,导致他们的职业方向感不强,目标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机械制图标准意识,介绍国之重器,弘扬工匠精神,从而塑造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引导正确职业观。最后,讲述中华故事,以图学中国发展之路为主线,深入浅出地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工程图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家的批判和创新精神、知名专家在图学领域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责任担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1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素养,以及一丝不苟、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3]。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是对知识点和思政点的简单罗列或陈述,而是对全局内容的把控,细节、切入点的重塑。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育人效果,本文分别从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自信和职业观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价值观的树立关乎学生看待、认知、思考、判断和抉择的最基本的方式;文化自信涵盖了图学课程的发展史、图学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物事迹等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则将学生从工程的“门外汉”引进门,起到先导课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续一系列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基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总结与积累,又将这三个维度进行细分,其中价值观包含了辩证思想、技术前沿两部分,辩证思想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哲学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而技术前沿则拓宽视野,介绍业界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文化自信通过介绍和讲述中华故事,弘扬爱国情怀。职业观维度则分为了大国重器、工匠精神和标准意识三部分,其中工匠精神和标准意识是本课程情感价值维度的育人目标,而大国重器部分旨在带学生领略顶尖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与生活便利。表1举例说明了每个思政要素的要点及课堂切入点。

1.1  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工程图学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学期。学生经过高考踏入大学校园,在此之前,学习的课程大多为科学文化课,这些课程偏向基础理论,以素质教育为主。而工程图学课程,是他们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技术发展、掌握专业课学习方法的“敲门砖”。因此,工程图学课程具有学生专业课学习路上“启蒙”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哲学的辩证思想,帮助学生螺旋上升地认识问题。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语文等课程不同,专业课的学习具有耦合性,课程的衔接上更是环环紧扣,图学课程就分为了上学期的图学部分和下学期的制图部分,同时也是后续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与传动、机械制造基础等的先导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哲学思想,引导学员体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使学有所用而更好地融会贯通。例如,在讲授使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时,形体分析法是将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基本立体的方法。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仅仅是将组合体分解为柱、锥、球。将形体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与哲学内涵进行映射:一是“分”,将组合体构想分解为简单基本体,是分解化归的思想;而将图与物一一对应想象各自的形体,则是按图索骥式地建立简单立体三维形状,重在“想”;最后是“合”,将之前的简单形体,以三视图为说明书,像拼积木一样地在脑海中拼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过程反映了哲学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而只有将每个部分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才能达到整体的效用,成为有用的机械零件;更进一步地看,在个体与集体中,只有每个人都提高标准从严要求,集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完成个体难以企及的奇迹。

1.2  打造工匠精神,熔铸国之重器

图学课程是前置的科学文化课与后续的专业课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理工科学生在之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工具。基于这样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扬长避短,做好学生的“工程”引路人。

1.2.1  以标准意识引导树立严谨务实作风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是贯穿图学课程始终的脉络。标准意识的贯穿是本课程独树一帜的特点。在绘图基本知识中,国家标准从图纸、字体、铅笔,到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标注等都作出了具体翔实的规定,无不体现着标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绘图实践和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先了解,再遵守这些国家标准,在后续的教学中,这些标准将借助学生的学习、绘图习惯而深埋于意识中,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工程素养;而标准意识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体会国家标准的规定,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要理解标准的含义。

1.2.2  以大国重器强化职业归属感

工业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的成功返回带领我们九天揽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则带我们五洋捉鳖,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制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工科人无私的奉献。作为新一代工科人的启蒙者,有必要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及职业认同感。

1.2.3  以工匠精神發挥模范力量

时代的发展需要和造就了大国工匠,而工匠精神则在精益求精中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而在图学的课程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工匠精神。如法国科学家加斯帕尔·蒙日在影射几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创了画法几何学,间接地推动了世界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得“技术”从口口相传到“有据可循”;歼20总师杨伟扎根成飞,精益求精潜心雕琢,造就了时代的印记。

1.3  讲好中华故事,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图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华夏五千年出现过无数凝聚智慧的伟大工程。从秦代的长城到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再到明朝的故宫,都是承载和传承人类智慧的载体。宋代李诫创作的《营造法式》系统、规范地讲述了我国当时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其中不乏使用了投影法的图样,较法国科学家蒙日的《画法几何学》早700多年。华中科技大学的赵学田教授致力于工程图学的发展及普及,总结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样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金句。“天宫”空间站、“辽宁舰”航母、北斗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的诞生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可结合《大国重器》视频、《中国制造2025》文件和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流勇进肩负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2  教学效果与反思

通过以上课前、课堂、课后三段式的教学,力求从全方位给学生创建思政大环境,使学生能够沉浸式地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内容知识与思政的价值导向共同引领、同向同行。为了调查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在同一个学期设置了两个教学进度班,其中班次1作为空白样本不进行系统的思政设计,而班次2则进行系统的思政教学。在期末班次1的及格率为96.4%,良好率为54.2%,优秀率为23.2%;而班次2及格率为96.7%,良好率为57.4%,优秀率为26.2%。在及格率接近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进行课程思政的班级良好率和优秀率更胜一筹,说明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对班次2的课程思政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和结果如表2所示,超过95%的学生从中华故事、标准意识、大国重器、工匠精神、辩证思想和技术前沿六个方面有所收获,同时,他们对课程思政表示欢迎与满意。

在后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应当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尝试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践导向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激发学生探索、动手和思考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3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保障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做好思政教育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与教师自身素质息息相关。为了提升思政效果,使得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自身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3.1  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

将思想价值贯穿教学的全部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从各个方面、一点一滴地融入和引导,以达到育人的目标。专业技术课的课堂教育不应当局限于对知识的阐述和运用,而应当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之下,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打造有文化底蕴的工程图学课程。

3.2  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以课堂为起点践行严谨

认真的工作作风

以每一堂课为起点,精心备课、讲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制图课的严谨性。在授课过程中,课件和板书等遵守制图国家标准,让学生从第一次上课开始,就全方位地进入工程图学的节奏和环境。经过两学期的完整授课,帮助学生建立严谨认真的潜意识,打造有氛围的工程图学课堂。

3.3  紧跟时事,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4],由于年龄层次和人生阅历的不同,教师和学生注定存在“代沟”。要想思政教育做得好,需要“两代人”都能够共鸣共振。作为教师,在课下要多了解学生的世界,适当地关注网络热点要点,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做得有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而不是老生常谈。时时留心把握好学生的好奇点,讲新技术、新科技、身边事,上有温度的工程图学课程。

4  结束语

在“大思政”的环境下,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从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和中华文化自信三方面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举例说明思政元素的设计办法;其次,结合实践,对比了是否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的两个班次的教学效果,并收集调查问卷,说明课程思政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后总结了保证和提升思政的教学质量可采取的措施。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改进,以期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5  参考文献

[1] 崔馨丹,李平川,吴佩年,等.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J].科教文汇,2019(24):73-74,81.

[2] 刘春荣,林丹华,乔志宏,等.第四课堂:面向国家急需,规划未来职业[J].教学研究,2018(6):1-6.

[3] 朱文博,纪海慧,李海渊,等.“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讨[J].南方农机,2021(3):134-136.

[4] 栾英艳,王迎,何蕊.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研究[J].图学学报,2020(1):164-168.

*项目来源:火箭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探索多方位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基金编号:HJJKTB2021021)、“基于创新实践导向的现代工程制图教学设计与实践”(基金编号:HJJKTB2022021)。

作者简介:何美莹、赵少宁,讲师;吕秋娟、王鑫峰、李艳娇,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程图学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