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王光辉|文
对于企业如何做好现场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发电企业实际,介绍“日计划”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期望以此促进员工养成科学谋划、计划先行的工作习惯,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
所谓生产任务日计划(坚持日计划)是一种预先性、计划性的管理方法,是指在企业统一安排部署下,以“任务驱动、超前策划、周密组织、层层把关”为原则,开展生产任务执行计划流程管理。
“生产现场任何工作均要提前一天列入日计划”是日计划管理的前提和基本原则,为实现这一基本原则,企业应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嵌入日计划管理模块,例如:将日计划作为“两票”(工作票、操作票)生成的前置条件,从源头做好管控。当出现突发性、临时性生产任务,则需要由运行值长对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初步判定,并发起新增任务日计划审批流程。
企业在开展日计划时,应确保“七个可行”,方可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生产任务可行。企业应对工作内容、地点、范围、天气等进行分析和确认,确保作业不受机组运行方式、天气、环境条件及其他重大活动影响。
二是安全方案可行。企业应对作业全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并针对性制定管控措施。
三是质量要求可行。企业应对作业指导书、质量验评表等技术资料进行把关,明确工艺工序、质量目标和验收标准,实现“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四是作业时段可行。在工作策划时,企业应精确开工时间和终结时间,确保作业时段内同一区域内无交叉作业且不受设备运行方式影响。
五是人员工具可行。在作业准备时,企业应根据工作任务轻重缓急情况确认人员及数量,对工作分工、人员资质能力及精神状态进行确认;同时对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及备品备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进行提前准备。
六是“两票”准备可行。企业应根据工作任务提前调取或编制工作票、操作票及对应的危险点控制措施票,对“两票”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七是责任落实可行。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规定,除落实作业主体责任人外,企业还应明确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对作业各环节进行指导、审核、检查和监督管理,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日计划”按照生产任务工作特点,大致可分为检修维护类、运行操作类、外委作业类和新增任务类四个大类。企业可根据风险大小,对其实行四级分级管理,例如: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个人级”。
“日计划”的具体实施流程可分为策划、准备、实施、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又可分为若干环节。
策划阶段主要包括6 个环节。一是工作任务的确定。检修类工作任务一般来源于定期工作、缺陷、技改项目、修理项目、问题整改;运行类工作任务一般来源于定期工作和为检修消缺工作布置安全措施。二是工作任务的接收。班组长应根据触发的工作任务安排作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组织工作负责人确定作业人员、配合工种、工器具以及安全防护用具,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提示,同时还应和需要配合的班组联系,协调好配合工种和配合工作人员。三是专业内部充分沟通。各部门各专业负责人应组织作业人员共同研讨第二天工作任务以及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点检、检修、安全监护人;对工作任务优先顺序、风险预判预控、跨专业跨部门协调等工作进行充分协商和完善;审核、确定生产任务可行、班组人员工具可行、“两票”准备可行,初步协商作业取票计划,对工作任务分级进行初审。四是部门审核。各专业负责人初审后的生产任务日计划清单,应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审核,对人员、工器具、配合工作等是否可行进行再次把关,审核作业定级是否合理,审核完善部门级作业风险预判、预控措施,审定班组级作业风险预判、预控措施。五是联合审查。企业管理层应组织各生产部门召开日计划审查会,对日计划是否存在交叉作业、运行方式不当、取票计划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对作业分级、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的制定进行审定;对日计划进行批准。六是计划应用。企业应在日计划生成后,立即发布,并录入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专业人员对日计划进行审阅,必要时提出完善修改意见,纳入第二天视频监控督查任务。
准备阶段主要包括4 个环节。一是工作任务的布置。班组长在班前会上对当班工作任务进行布置,明确各项工作的作业人员,并对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二是“两票”生成。责任单位应根据已录入的日计划清单生成工作票或操作票。三是“三讲一落实”(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由工作负责人或操作监护人组织作业班成员或操作人开展“三讲一落实”,对作业风险点、控制措施及同类型作业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四是工器具和备品备件的领取。责任人员应凭“两票”到工器具室或仓库领取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和物料。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4 个环节。一是人员到位。根据不同作业等级,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需要到现场履行监督指导职责,部门级工作任务应由部门负责人到位检查指导;公司级工作任务应由公司级管理层到位检查指导。二是技术指导。针对较长时间的检修,设备点检员或相关技术管理人员需对照相关材料进行质量、安全、工期管控,确保工期进度和工艺质量。三是“工完、料尽、场地清”。工作完成验收后,责任单位应对现场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恢复,对工器具进行清点,对现场杂物进行清理。四是“两票”终结。责任人员应办理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终结手续。
总结阶段主要包括3 个环节。一是班组总结。各班组应对日计划执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二是管理人员评价。在每日的日计划审查会上,各级管理人员应对当日执行的日计划进行点评。三是月度统计分析。企业应每月对系统中日计划执行率、临时日计划率进行统计分析,兑现奖惩。
根据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日计划主要起到了如下积极作用:
第一,有效降低“没想到”的作业风险。一项日计划的确定,需经过发起、接收、策划、审核、批准等环节,实现了个人、班组、专业、部门、企业各层级的参与和把关,确保了对作业全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
第二,有效降低“没管到”的作业风险。通过实施日计划,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对各类作业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实现风险分级管控。
第三,全面准确掌握生产任务。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相关人员深入参与讨论分析,实现了信息共享。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及时准确掌握现场作业人员数量、作业地点等关键信息,更好地开展监督和检查纠偏工作,从而提高现场人员作业规范性,便于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第四,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通过提前一日对工作任务进行谋划,确保了作业人员提前了解工作任务、工艺要求、验收标准等信息,有效避免了盲目作业、无知作业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降低了作业前的沟通成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五,提升员工科学谋划意识。日计划的大力推行,得到了广大员工认同,“无计划不作业”的思想深入人心,作业人员科学谋划意识和安全能力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